网上流传一种说法:未来人去世后,恐怕连个像样的葬礼都难以奢求。一通电话,殡仪馆便来人接走遗体,火化后的骨灰随即撒入江河,生者次日便如常工作生活。这话虽显犀利,却非空穴来风,现实数据正印证着这一趋势。
![]()
以北京八宝山为例,三万多个墓穴因到期无人续费成为“无主坟”,管理员开启墓穴后,只能面对被遗忘的骨灰,最终选择重新填埋以腾出空间。行业巨头福寿园的业绩同样说明问题,其去年盈利相较前年近乎腰斩,其中核心的墓地销售收入骤降两成,市场萎缩的信号清晰可见。
![]()
这种变化在不少人看来实属正常。回想我爷爷离世时,父亲便选择将其骨灰撒入河流,如今我也早早告知儿子,未来处理我的身后事一切从简。过去讲究家族庞大、葬礼隆重以彰显子孙孝道与家族实力,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疏于往来的亲戚更是普遍。
一位网友的见解颇为通透:强如古代帝王陵寝,今朝也不过是博物馆的展品,寻常百姓的墓地百年后又有谁人记挂?与其让生者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如让逝者以骨灰之形重归自然循环。
![]()
当公墓管理员处理这些无主骨灰时,网上不乏质疑其处理方式的声音。按规定,这些骨灰应进行深埋处理,但公墓运营同样面临现实压力,长期欠费的墓位必须流转再利用以维持运营。
更关键的是,当下墓地价格早已高企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一平米数十万的价格远超普通房价,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福寿园的财报数据更为直观,其去年殡仪服务收入锐减数千万,与墓地销售下滑形成连锁反应,共同导致了整体利润的断崖式下跌。
![]()
年轻一代的观念转变是核心驱动力,他们更倾向于打破不合时宜的传统束缚。过去操办丧事很大程度上是做给亲戚邻里看的“面子工程”,如今亲戚关系本身都已日渐淡漠,繁复的丧葬礼仪自然失去根基。
有网友坦言,自己从小便未刻意让儿子维系庞杂的亲戚网络,身后事如何处置全凭后人决定。依赖高价墓地销售牟利的殡葬公司,正面临年轻消费群体理念的颠覆性挑战,被迫降价促销,连带服务费用也不得不调低以维持吸引力。
![]()
行业龙头福寿园尚且如此艰难,中小型殡葬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曾经躺着赚钱的“天价墓地”模式已难以为继,转型求生成为唯一出路。部分公司开始尝试推广“骨灰撒散”等简约服务套餐,价格远低于传统墓葬。而现在新模式也伴生着新问题:何处撒散才符合规定与伦理?整个流程由谁来有效监督?若监管缺位,确实可能引发无序甚至违规操作的风险。
![]()
网络上的争论焦点,往往集中在传统礼俗与现代观念的剧烈碰撞上。部分人坚持认为简化丧葬仪式等同于“不孝”,而另一派则强调生前尽心赡养远胜于死后铺张浪费。这种观念的转变甚至影响了传统祭扫活动,去年全国清明扫墓人数仅一千四百余万,数据本身便是无声的证明。福寿园财报中殡仪服务收入的同步下滑,更是直接反映出人们对最终告别仪式的简化意愿。
![]()
尽管公墓经营方遭遇寒冬,普通民众却多视之为一种“纠偏”。过去动辄数十万的墓地被普遍认为是利用孝心与悲伤进行的商业盘剥,如今新一代拒绝为此买单,市场萎缩实属必然。
正如一位网友的精辟评论:连福寿园这样的行业标杆都盈利困难,清晰预示着整个殡葬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
骨灰盒滞销,选择骨灰撒散的比例上升,这一趋势逐渐成为主流已是大势所趋。福寿园财报上冰冷的数字,墓地滞销、服务费下调、利润腰斩,就是市场给出的最真实答案。
未来或许真会如网络预言那般:一个电话完成身后事的交接,骨灰归于山海自然。当下的年轻人想得明白透彻:与其让家人在身后疲于奔命地操办,不如生前便坦然安排好自己的最终归处。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