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继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争,应朝鲜人民的求助,边疆地区的安宁,先后有很多支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和美帝国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虽然最终获得了胜利,但通往胜利之门的道路却十分曲折,毕竟是面临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1951年的朝鲜战场上,有十万余志愿军险些被敌方围奸,在这一危急关头,是一支部队神兵天降救了他们。
从麦克阿瑟到李奇微
![]()
最开始,中国军队并不想介入这场战斗,这毕竟是属于南北朝鲜之间的内部纷争,但在中途却出现了变数,那就是美国组织联合国军从中插手,这就使得朝鲜战争的局面出现了一边倒的状态,不仅如此,美国还借机挑衅新中国。
就在其越过三八线的时候,对我国边境平民进行了无端轰炸,造成了许多无辜人员的伤亡,最后却用道歉的方式轻描淡写。
对于这种严重的边防威胁,我们自然不能忽视,加之以朝鲜人民请求援助,中央最终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们自然知道,国家刚刚建立,需要经济建设,不适合再卷入大规模的战争,但如今的情况又不得不打,所以最终选择硬刚美国。
![]()
至于美国方面则更加嚣张,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作为联合国军的总司令,声称要在感恩节之前结束战争。
对于中国的态度,他根本没有选择放在心上,尽管手下已经有人多次提醒,麦克阿瑟依然表示,他根本不在乎中国军队是否会参战,也正是这种轻视的态度,导致他并没有注意到中国军队已经悄然参战,并且在一开始就注册了美方的攻击势头。
等麦克阿瑟意识到事情严重性时,局面已经不是由他所能掌控的存在,因为我方志愿军已经从多方面穿插进入朝鲜,并且协同朝鲜军队作战,因为美军对我方的作战形势并不了解,前期也吃了不少亏。
最后麦克阿瑟的美好愿望只能化为泡影,不仅是感恩节,甚至连后来的圣诞节,他也没能赶上。
![]()
因为没能在战场上取得什么实际性效果,这位五星上将最终被他的学生李奇微替换,接任他总司令的身份,继续同中国军队作战。
而这一次换帅,也让后来的中国军队吃了大亏,因为李奇微并不是那种高做指挥部,只知道指挥的将军,而是多次亲赴战场,到达前线去观察两军的作战情况,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中国军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
只不过在此之前有麦克阿瑟作为他的顶头上司,有什么想法和创造性意见都没有办法提出,就算是当面指出,也很难得到重视,所以在李奇微心里其实比较恼火,因为他早就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
礼拜攻势与深陷重围
![]()
当时的李奇微是美第8集团军总司令,在接任麦克阿瑟的位置后,提出了更加严密的战场分析体系,在他上任的时候,恰逢中国志愿军第3次战役进攻的高潮,美军因为正面战场受到挫败而大规模撤退,在分析相关的战斗记录时,李奇微发现了一组重要的战斗数据。
那就是在这一年期间,中国军队大规模进攻的持续时间大约都是在8天左右,李奇微敏锐的观察力让他判断这并不是巧合,随后开始着手搜集相关情报资料进行详细调查,最终发现,持续8天的原因是中国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方式十分落后。
如果再加上美军大量的空中封锁,那么其战斗物资仅能支撑大约一周的作战行动,而一旦粮食和弹药全部消耗殆尽,那么军队就会不战自溃,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只能被迫停止进攻势头,最终将这一特点总结为礼拜攻势。
![]()
李奇微后续所制定的战法全都是建立在礼拜攻势的基础之上,他们往往会在志愿军进攻一周时间将近的时候,将大量的反击力量投入战场的最前沿,要知道此时的志愿军已经弹尽粮绝,如果趁此机会实施反扑,那么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这个认识,李奇微先后发动了猎犬行动,霹雳作战和撕裂行动等,重新攻占了被志愿军占领了汉城,原本由麦克阿瑟带来的颓废局面瞬间被逆转,我军的作战道路因此变得更加艰难。
比如后来所爆发的十分惨烈的上甘岭战役,这一场仗被中美双方都认为是教科书级别的战斗,总计历时43天,韩美方面大约投入了10个团,外加两个营,总计6万多人,志愿军方面投入了大约4.3万余人,美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就是切断我方的补给线。
![]()
美军方面会依赖科技,通过大部分海军和航空兵进行多轮轰炸,甚至设置隔离带对我军的补给线进行阻隔,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后勤绞杀战,通过切断联系的方式,将上甘岭的志愿军孤立起来,从而获得战场上的优势,削弱对手的作战意志。
之后位于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几乎全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与中国军队作战,例如在1951年下旬,美方的第九军和第十军趁志愿军向北撤退之际,展现出了强大的陆上机动力量,大约派出了270多辆坦克以及500多门火炮作为先遣部队。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想要率先到达华川地区,而这里正好是我军的后勤补给中枢,不仅是伤员和医疗救助兵的栖身之所,还是大量物资的储存地,如果华川地区失守,那么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
首先是东西战线上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在那个空军相对落后的年代,一旦失去了中转站,那么我方军队将首尾不能相顾。
而且这里还有北汉江渡口,一旦失去了对这类的掌控,那么主力部队将没有退路可言,而炮兵转移缓慢,意愿部队将会在敌人的高机动之下并无可避。
到5月27日,美国第70已经突破了华川地区,因为撤退不及我方的十二军第34师已经被分割包围在华川水库西方,美军在完成合围的同时不断向中心蚕食,这种快速渗透的方式,让我军根本来不及反应,情况变得越发恶劣。
如果没有应对之策,那么不仅是第34师,就连被困在北汉江以南的第九兵团也会被连带消灭,10万之众可能无一生还。
神兵天降的黄朝天
![]()
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划船外围休整的20军58师师长黄朝天感觉情况似乎不太对,这是凭借多年战场经验所做出的判断。
出生于1915年的他早就见识到了各种复杂的环境,黄朝天曾参加过第2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也曾担任过八路军留守处的参谋以及警备团的参谋长,到了全面内战时期,黄朝天又参加了中原突围先后担任第二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参谋长。
1949年2月,他担任第二十军第58师的副师长,并且指挥了渡江战役之中的部分战斗,一直到1950年11月才奔赴朝鲜作战。
![]()
最初进入朝鲜的时候,因为言语交流困难,通信手段落后粮食供应不足,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十分艰苦,但黄朝天却选择了克服艰难的环境,并不在乎自己的生活质量,而是先考虑美军进攻到哪里,到11月中旬,58师已经到达了长津湖地区。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摸索之后,他们最终决定从东白山通过。
但因为当时气候恶劣,又有大雪封山,最终决定绕路行走,为了能够按时到达战场,58师轻装上阵,强行军赶赴战场,参加多次战斗,迎着暴风雪向敌军发动多次进攻。
![]()
后来部队北撤休整,58军这才有机会来到了华川外围,但没想到这里也是炮火连天,如果正常继续执行命令,58军并不会有什么损失,但被包围的部队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如果选择违抗命令而参加战斗,那么58军的9000官兵也可能会有所折损。
但在一番考虑之后,黄朝天依然决定向华川地区的美军发起进攻营救战友。
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大约为3:1,火炮武器方面的差距几乎在20多倍以上,但要补给也根本没有可比性,但黄朝天依然做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先派兵占领了东山头,后强攻高地控制公路,白天避免与其正面接触,以夜晚攻击的状态发起近距离反冲锋。
![]()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美军的公路补给被切断,连其引以为傲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也因为双方军队距离过近而无法实施,最终在苦战13天之后实现了华丽的逆转,以牺牲2700多人的代价换来了敌军7000多人的伤亡,作为一支骑兵,挽救了被包围的我方10万多军队。
这场战役虽然是违抗命令而打响,但最终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是得到了嘉奖,黄朝天的战略部署也被定义为后来的战术典范,他以大局为重,以攻为守也成为后来指挥艺术的经典题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