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院这两个字,越来越让人感到发毛了。
原本该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却接连曝出一桩又一桩骇人听闻的医疗事件——不是过度治疗,就是误诊乱开刀。
医生的白大褂还在,信任却一次次被戳穿。
这次的事,发生在河南郑州。
![]()
2021年8月,郑州一个姓董的老人,肚子疼了十多天。疼得不算太厉害,他自己也没当回事,年纪大的人多少都有些病痛,再加上对医院本就有点抵触情绪,也就一直忍着。
直到疼得实在受不了,女儿董大姐急了,赶紧带着老人去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地最顶尖的三甲医院之一。
一开始挂的是胃肠外科专家号,医生看完,说是“普通胃炎”,休息休息就好,甚至连药都懒得开。
父女俩刚松了口气,医生话锋一转:“保险起见,还是住院观察一下吧。”
![]()
就这样,老人住进了医院,做了一堆检查,显示结果依然只是慢性胃黏膜炎,根本没啥大问题。
可这时候,科室里两位医生突然“变脸”:说是胃癌,而且是晚期,必须马上手术!
董大姐听得一头雾水,又怕耽误了病情,医生说啥就是啥。签字、买保险、进手术室,一气呵成。
然后就更离谱了——整个手术只用了几十分钟,医生走出来,满脸“得意”地宣布手术成功,把老人的整只胃拿出来了,说是“确诊胃癌,全切了”。
![]()
问题来了:
在这么大的器官切除手术中,最关键的病理切片检查,居然直接跳过!
这是医疗常识的底线啊!
结果术后等来的病理报告一出,董家人直接崩溃——
根本就没有癌症,只是慢性炎症!
![]()
这胃,是白白给切了!
这不是荒唐,而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一位原本可以靠保守治疗慢慢康复的老人,被“误诊+急切+催签字”的流程推进了手术台,连最起码的病理验证都没做,就稀里糊涂丢掉了整只胃。
要知道,没了胃,人就只能靠流食勉强维持,基本丧失了正常的饮食功能,这对老年人来说,等于彻底毁掉了后半生。
面对这场灾难,董大姐选择了维权。
两次医学会鉴定后,确认这是二级丙等医疗事故,医院方面负主要责任。
可问题来了,责任认了,赔偿呢?道歉呢?
医院和有关部门开始踢皮球,董大姐一家维权之路,走得极其艰难。
直到今年,舆论爆发,大家都看不下去了,医院才终于“表态”:涉事医生停职一个月,取消评优资格。
就这?!
你把人家整个胃给切了,就停一个月职?!
这处理方式就像“上班迟到扣三块”,能让人信服才怪!
老人没了胃,从此告别热饭热菜,每一口食物都像是惩罚,而两个医生却依旧能照常领工资、照常工作?
这种割裂,简直是对生命最大的讽刺!
![]()
更让人不安的是——郑大一附院,已经是郑州最权威的医院了,如果他们都能干出这种事,那全国还有多少医院在无声无息中“玩命挣钱”?
更别提此前的湘雅“恶魔医生”刘翔峰事件。
同样是确诊肝癌,同样是手术,同样术后被证实没癌,同样一个家庭被拖垮,一个人生被毁。
不同的是,刘翔峰被法办了,而郑大这俩医生还活跃在岗位上,仅仅“暂停演出一个月”。
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温柔刀”吗?
更讽刺的是,这样的悲剧,并不是个案。
前两天,湖北某医院又被爆出百起“过度医疗”,患者进院没几天,不管大病小病,一律安排上手术,手术率高达90%。
听起来像笑话,实则让人胆寒:
医生在救命,还是在赚钱?
病人在治疗,还是在被收割?
明明健康才是本质,怎么就变成了“谁兜里钱多谁先躺手术台”?
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究竟该如何自保?
这里有三点建议:
第一,不要只听一个医生的说法。
即使是三甲医院的大专家,也不是神,多问几家医院,多做对比,有时能救命。
第二,选医生别光看职称和头衔。
年轻却“头衔满天飞”的,要多留个心眼;反倒是四五十岁、踏实做临床、温和不张扬的医生,往往更靠谱。
第三,有条件的话,交一个靠谱的医生朋友。
不为别的,只为关键时刻有人帮你把把关。
有些建议,医生朋友一句话就能帮你避坑。
生命只有一次,身体损伤后难以复原,而一次错误的医疗决策,就可能毁掉一个家庭。
愿这次的风波能唤醒更多人的警惕,也希望有关部门真正严查,不只是“应付一下”,而是真正拔掉那一根根藏在医疗系统里的毒刺。
医生是救命的人,不是拿刀的人。
最后讲一句废话:医院一定要救死扶伤,医生一定会要会治病救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