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饮水
冷暖谁知
在前天举行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5年度庆典晚宴上,驻美大使谢锋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随着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将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
他报了三个数据,确实很是让人血脉贲胀!
中国城镇化率从目前的67%增加至80%以上。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36%增加到60%以上。
中等收入群体从4亿增加到8亿人。
我查了第一个数据,发现国家规划2035年城镇化率达到70%,2050年达到80%。
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老人去世,很多村庄会自然消失。
因此,这个目标肯定能够实现。当然,随着农村的消失,很多内地小县城能不能保住,很是值得观察。
第二个问题比较棘手,因为这些年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其实是一直走低的,目前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迹象《》,如下图。
![]()
去年,我国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6.2%,上年还是38%,继续降……
历史曾出现过70%的高水平,全球正常国家一般在60%以上。
就连印度,也在60%以上。
谢大使宣布的从36%增加到60%以上,这个数字我还是第一次见,也没查到其他官方出处。
学术界有些讨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方向和路径研究报告》建议时间为2035年、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海闻认为应在未来5年内将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提高至60%。
关于第三个问题中等收入群体从4亿增加到8亿人这个目标,则在今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2025-2030实施细则》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4年的3.92万元提升至2030年的7.8万元以上。
这份文件被称为「收入革命」,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重心正式从投资和出口转向内需驱动。
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在经济繁荣期都未能实现的目标,能在接下来这短短五年时间实现收入翻倍、中等收入人群翻倍?
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真的能实现?
当下房价承压、股市承压,中国人75%以上的资产押在房产上《》,财富急剧缩水时,如何实现收入倍增并提高消费水平?
我看有点悬。
就这个问题,最近也有学者敞开发声。
一位是去年妄议经济局势的东北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付鹏。他说,中底层实际情况比想像更糟,很多人现金流不足以支撑到下个月。外卖员等工作的好处是日结,在这点上反而比正式上班每月固定时间领工资更有优势。因此,灵活就业爆火的逻辑是很多人的现金流出了巨大的问题。
一位是经济学家王小鲁,他直言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合理分配必然带来合理消费。我国现在年人均收入的中位线是3.1万元,折算成月收入只有2600元!
相当于有7亿人月入2600元以下,只能说解决了温饱,离发达国家还远得很。
这应该是真实的情况,李总生前也说过,6亿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
但国家对中等收入群体的预期很高。在6月18日召开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且持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庞大且稳定的客户基础。
过去五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速约8%,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
信号太乱,我其实有点恍惚。
我们写家传时,也会接触到一些比较富有的家庭,因此也对家族办公室这个新兴行业有所了解。
但凭常识,需要家族信托服务的家庭,似乎不是中产,更不可能是7亿月薪2600元的人群,而是高净值人群(家庭净资产超1000万元)……
2024年的数据是,中国高净值家庭总共才211万户。
我写 了300多部家传、整理了1200部家庭相册,发现旺族多出自读书人、绅士、企业家、地主,少数平民子弟则通过读书、从军、创业改变命运。
家史即国史,现代国家鼓励学生先讲家史、次学国史,汲取智慧、经验、教训,节节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如果没有记忆,家就是一句空话。
讲述我们的故事、写作家传,是人类延续文明和创造意义的基本方式。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和传承家庭记忆:
![]()
家传编辑部系列,点击关注
为什么从南宋起,浙江人既会读书又会做生意?家风传播的脉络,无法想像!我参与的这本书,上线当月就登上浙江省好书榜:
◆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