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庆(知名媒体人 精彩V视总监 )欢迎转发,但请勿去掉作者名字,否则视为盗用。
提示:
本文较长,阅读需要你7分钟左右时间,你可以点开文章右上角耳机标志收听本文。文章援引正规出版社出版书籍,从历史和现实的两个视角,以及自然、经济、文化、地缘关系、人类生命的五个维度,阐述了大动荡和灾变之间的联系。旨在引起关于人类命运的思考。
动荡前的怪象
天空劈成两半,火球从天而降——通古斯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上午7点17分,
天空中突然出现炫目的白光,阳光在他面前黯然失色,一声巨响让万物寂静。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推开天幕而来。《通古斯大爆炸:历史与神话记载》,爆炸将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焚毁,欧洲多地观测到异常的激光。
而这一时间点的前一年,1905年,俄帝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称为“流血星期天”,这一动荡源头是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经济崩溃,民众起来和沙皇斗争,通古斯大爆炸,加剧了恐慌情绪的蔓延。(引自《俄国1905年革命简介》)
通古斯大爆炸之后,俄帝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到了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十月革命建立了苏联。
《1905-1917年的俄罗斯革命》一书分析到,通古斯事件成为“末日论”的催化剂,削弱了民众对旧的政权的信任。
而且就在爆炸发生的时候,俄帝国正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爆炸导致西伯利亚铁路运输中断,前线物资短缺,从而推动了1917年军队哗变和革命爆发(引自《俄国史》)。
地中霹雳声不绝,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天启大爆炸
1626年5月30日,早上9点到11点之间,“地底下霹雳声不断炸开,烟尘将天空遮蔽,白天顿时变成黑夜”。这就是《明熹宗实录的记载》。在另一本历史书籍中记载到“石驸马街五千斤石狮飞出顺城门外”。在大爆炸中2万人死伤,而且他们的衣物在爆炸中被卷至西山。
按照今天的物理距离来看,衣服从顺城门卷到西山,大约有10公里的距离,足见威力之强大。
天启大爆炸导致了明末危机的加重
爆炸前,东林党和阉党不断争斗、财政危机和农民起义的矛盾已经蔓延,《明末清初的灾异与社会》一书中指出,爆炸被视为“天谴”,加剧了社会不满,朝廷信用江河日下。一年之后的1627年陕西二王拉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明史》记载道,爆炸同年,爆炸导致北京一片混乱,袁崇焕被迫分兵回防,清军队攻占沈阳、辽阳。大明在辽东丧失大片土地。
灾变叠加作用持续发力,爆炸前后,华北连年干旱、蝗灾,1637年-1644年,崇祯大旱出现“人相食”,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的时候,实际上那里已经是一座空城。
反观历史,怪象和灾变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
1054年超新星爆发与北宋危机
金牛座超新星在至和元年爆发,持续了23天,西夏和辽在此时频繁袭扰,又恰逢王安石变法引起朝野动荡(引自《宋史▪天文志》)。
1348年的细菌和灾变
薄伽丘在《十日谈》记载了黑死病大爆发之前,欧洲多地出现地震和彗星,诺查丹玛斯在《输诸世纪》中这样说“彗星划过,死亡如影随形”。这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内心的恐慌。
1755年导致6万人死亡的里斯本大地震,成为启蒙运动的转折点,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思想
伏尔泰在《里斯本的灾难》中描述,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颠覆了全城85%的建筑,
地震已发欧洲对神权的反思,导致了《神义论的崩塌》,此后“上帝死了”的声音不断涌现。
1815 年坦博拉火山爆发与拿破仑战争
导致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欧洲气温骤然降低,出现了“无夏之年”,整个农作物绝收,导致法国动荡,这其实是坦博拉火山爆发导致全球下降了3摄氏度。
拿破仑战败之后,欧洲进入维也纳体系时代
《无夏之年 (1816 一部冰封之年的历史)》记载,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3℃,欧洲出现 “无夏之年”,农作物绝收引发社会动荡。1815 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欧洲进入维也纳体系。
1945年广岛核爆气象异常
核爆当日,广岛晴空万里,能见度非常好,这被幸存者描述为“死神降临前的宁静”。核爆之后,风暴袭来,大地动摇。
近年来的奇怪病毒与细菌事件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回到美利坚合众国本土的大兵,有数千名确认患上了“海湾战争综合症”,神经系统崩塌、免疫系统崩塌。按照美国生物研究所的系列报告《海湾战争与健康》中显示,可能是生化武器或者实验性疫苗导致。
2021年,美佛罗里达州出现致命性脑膜炎,感染后死亡率极高,美国疾控中心CDC在《新兴传染病杂志》中承认该病菌的传播途径不明确。
俄乌战争中,俄军方在乌克兰发现美资助的生物实验室,指控其进行危险病原体研究。乌东地区曾出现过不明病毒感染致人死亡事件,类似于埃博拉病毒。
英国记者汤姆·克劳福德在《生物战:21世纪的威胁》(Biological Warfare: The 21st Century Threat)中警告,未来大战中的潜在威胁是病毒。
2022年,中东地区中东呼吸综合症出现,死亡率高达35%,科学家至今无法完全确定其传播链条。
天灾还是人祸?——留给人类的警示
法国的诺查丹玛斯以诗歌的形式在《诸世纪》(Les Prophéties)中写到,“大疫降临之时,战争紧随其后,饥荒与死亡将笼罩大地。”
而对于俄乌战争的一个解释是,北方威胁与欧洲动荡的隐喻
“北方来的强大军队,将越过阿尔卑斯山,摧毁意大利的城市”,俄乌战争中,俄帝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北方之王”被各方读者解读。也折射出斯拉夫民族的历史冲突与俄乌民族矛盾的溯源。
“钢铁之鸟飞越太空,火焰从天而降,城市化为灰烬”。这也很自然联想起欧洲粮仓乌克兰因为战争和卫生条件的极度恶化,变成了人间炼狱。
伊以之战:波斯与宗教冲突的投射
诺查丹玛斯多次以“波斯”(Persia),代替中东地区。
书中描绘“波斯的君主将与西方的狮子交战,沙漠中血流成河”。这会不会就是当下的西方代理人以色列与伊朗的战争呢?至于书中说“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战争要持续二十年”,具体该作何解释和分析呢?还有待观察。
对于核危机的象征意义
“从地下深处传来雷鸣,火焰吞噬天空。”也可以理解为地下核设施被定点“外科手术式清除”。
而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符号性的描述,也给了我的理解充满了不确定性。
其本质也是表达了历史的循环论和集体的潜意识论。就集体心理来说,地缘紧张、伊核问题、欧洲安全焦虑,乃至人类生命的危机,都可以囊括进来。
而历史永远充满了偶然性和模糊性,历史更是不可预测的,谁能说得准核大战爆发的时间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宇宙中犹如尘埃,只要能善待生命,善待有生之年,就够了。至于人类的未来,就交给时间老人去回答吧。
参考书目
1.《瘟疫与人》(中信出版集团,2018):提出 “疾病是历史的隐形推手”,系统分析黑死病、天花等疫病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2.《中国灾害通史》(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全八卷系统记录历代灾害数据,揭示灾害与战争的时空关联。
3.《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2013):从军事角度分析灾害如何引发战略失衡,如明末鼠疫对边防的摧毁。
4.《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以明末起义为例,论证灾荒如何转化为革命动力。
5.《中国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6):提出 “灾荒 - 战争周期律”,构建灾害与战争的量化分析模型。
史蒂芬·霍金 - 《未来简史》
汤姆·克劳福德 - 《生物战:21世纪的威胁》
威廉·麦克尼尔 - 《瘟疫与人》
贾雷德·戴蒙德 - 《枪炮、病菌与钢铁》
理查德·普雷斯顿 - 《血疫》
美国医学研究所 - 《海湾战争与健康》
刘伯温 - 《烧饼歌》
诺查丹玛斯 - 《诸世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