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有些鸟可以吃下酸溜溜的浆果而毫不皱眉?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团队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鸟类拥有一种“特别改造”的味觉感知机制,使它们能轻松应对水果中的高浓度酸味。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供图
大多数哺乳动物对酸味都很敏感,因为这通常代表着食物可能变质、有毒,是一种“危险信号”。但鸟类却是个例外,尤其是在迁徙或食物短缺时期,富含酸味的水果反而成了它们的重要能量来源。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课题组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一种名为OTOP1的味觉受体在鸟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受体负责感知酸味,在鸟类体内,它的反应机制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当环境酸度增加时,OTOP1反而会“自动关闭”,减少酸味信号的传递,从而让鸟类不那么容易感到酸的“刺激”。
更有意思的是,科研人员将鸣禽(金丝雀)的OTOP1基因“转移”到小鼠体内后,小鼠对酸味的敏感度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通过干预OTOP1的功能,还能显著削弱鸽子和金丝雀对酸味的耐受能力。这一系列实验明确了OTOP1正是鸟类“吃酸不怕酸”的关键。
不仅如此,科学家还通过“模拟还原”鸟类祖先的受体结构,推测这种酸味耐受能力的出现,几乎与它们获得甜味感知能力的时间重合。也就是说,鸣禽一方面能吃酸,一方面能尝甜,大大拓宽了它们的食谱。这种食性上的灵活性,可能正是它们在物种进化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得到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新基石研究员以及昆明市科技局等项目的资助。
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