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花96万买下江西农村一古宅,天井石缝不断渗水,挖开后愣了

分享至

“老公,这水怎么越来越多了?”李梅指着天井里湿润的石缝,眉头紧锁。

刘强蹲下身子,用手摸了摸渗出的水珠,“奇怪,明明没下雨啊。”

夫妻俩花96万买下的这座古宅,原本想着过上田园生活,却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怪事。

谁也不曾想到,这看似麻烦的渗水,竟然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

01

刘强放下手中的文件,揉了揉发涩的眼睛。

窗外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车水马龙的喧嚣从二十楼传上来,依然清晰可闻。

他已经在这家广告公司干了八年,从设计师做到创意总监,收入不错,但内心却越来越空虚。

“又加班到这么晚?”妻子李梅推门而入,手里端着一杯热茶。

李梅是个温柔的女人,在银行工作,两人结婚五年,感情一直很好。

“最近总想着换个环境生活。”刘强接过茶杯,“你说我们要不要离开这个城市?”

李梅在他身边坐下,“你是认真的吗?”

“认真的。”刘强点点头,“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开个民宿什么的。”

“民宿?”李梅眼睛亮了,“这个想法不错,我们攒的钱也够了。”

说干就干,这对夫妻开始在网上搜索合适的房源。

他们看过云南的客栈,也考虑过浙江的古镇,但都觉得太商业化了。

直到有一天,刘强在一个房产网站上看到了一张照片。

那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宅,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坐落在江西赣州的一个小村庄里。

“梅子,你快来看这个!”刘强兴奋地叫道。

李梅凑过来一看,也被震撼了。

照片中的古宅虽然有些破旧,但骨架还在,那种古朴的韵味让人一眼就能爱上。

“标价96万,这个价格不算贵。”李梅仔细看着介绍。

房屋介绍写着:清代建筑,三进两天井,占地800平方米,有200多年历史。

“我们去实地看看吧。”刘强迫不及待地说。

第二天恰好是周末,夫妻俩开车前往江西。

从南昌市区出发,开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那个小村庄。

村庄不大,只有一百多户人家,但环境清幽,青山绿水环绕。

古宅就坐落在村子的中央,比照片看起来更加震撼。

“太美了!”李梅忍不住赞叹。

高大的马头墙昂然挺立,精美的木雕窗棂虽然有些斑驳,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华贵。

村长老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这房子原来的主人搬到城里去了,已经空了十几年了。”老李介绍着,“他们一直想卖,但没遇到合适的买家。”

走进古宅,刘强和李梅都被震撼了。

虽然有些地方需要修缮,但整体结构保存完好。

前天井宽敞明亮,后天井相对安静私密。

“这里可以做客房,这里可以做餐厅。”李梅在心里已经开始规划了。

“如果你们真心想买,我可以帮忙联系房主谈价格。”老李看出了他们的心意。

经过三天的协商,最终以96万的价格成交了。

签合同的那一刻,夫妻俩激动得手都在颤抖。

“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古宅了!”李梅眼中含着泪花。

刘强紧紧抱住妻子,“我们的新生活要开始了。”

一个月后,刘强和李梅正式从城市搬到了古宅。

他们辞去了工作,带着全部积蓄,准备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

“这里的空气真好。”李梅深深吸了一口气。

没有了城市的雾霾和噪音,取而代之的是鸟语花香。

古宅的结构让他们越看越喜欢。

进门是一个小前厅,往里走是宽敞的正厅。

正厅两侧各有一间厢房,可以改造成客房。

穿过正厅,就是前天井,四四方方,青石铺地。

再往里走,又是一进房屋,格局和前面类似。

最里面是后天井,相对小一些,但更加安静。



“我们请工人来修缮一下,争取半年内开业。”刘强制定了计划。

他们联系了当地有名的古建筑修缮师傅老王。

老王看了房子后,给出了详细的修缮方案。

“这房子底子很好,主要是一些木料需要更换,瓦片需要重新铺设。”老王说,“预算大概需要20万。”

刘强和李梅商量后,决定按计划进行。

第一周,工人们开始清理房屋,运走了堆积多年的杂物。

随即开始更换腐朽的木料。

李梅每天都在现场监工,生怕工人们破坏了古宅的原貌。

“一定要按原样修复,不能改变任何结构。”她反复叮嘱。

刘强则负责采购材料,跑遍了周边的建材市场。

为了保持古朴的风格,他专门找来了老式的青砖和小瓦。

入住古宅的第三天晚上,李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她去后天井收晾晒的衣服,发现地面有些湿润。

“奇怪,今天没下雨啊。”她自言自语。

仔细一看,湿润来自青石板之间的缝隙。

“老公,你快来看!”李梅叫来了刘强。

刘强蹲下身子,用手摸了摸石缝。

确实有水渗出来,不多,但很明显。

“可能是地下水位高的原因吧。”刘强猜测。

“会不会有问题?”李梅有些担心。

“应该没事,老房子都有这种情况。”刘强安慰她。

但接下来几天,渗水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明显了。

02

第二周,后天井的渗水情况明显加重了。

原本只是石缝间的一点湿润,现在已经能看到明显的水珠。

“这水是从哪里来的?”李梅百思不得其解。

更奇怪的是,无论晴天雨天,渗水现象都存在。

下雨天还能理解,可大晴天也渗水,这就说不通了。

刘强请来了正在施工的老王师傅。

老王看了半天,也摇头表示没见过这种情况。

“我修了三十多年的古房子,还没遇到过这种事。”老王说,“一般地下水渗透,都是大面积的,不会只在石缝里。”

“会不会是地下有暗河?”李梅猜测。

“这个村子我很熟悉,从没听说过有暗河。”老王否定了这个想法。

渗水的水量还在逐渐增加。

最初一天只有几滴,现在半天就能积累一小摊。

李梅开始担心了,“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房屋结构?”

“我去问问村里的老人,他们可能知道些什么。”刘强决定调查一下。

村里最年长的是87岁的刘爷爷,他在这个村子生活了一辈子。

“刘爷爷,我们家的天井总是渗水,您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刘强请教。

刘爷爷听了,脸色变得有些奇怪。

“那房子啊...”他欲言又止。

“有什么问题吗?”刘强追问。

“没什么,可能就是地下水的问题。”刘爷爷摆摆手,“你们不用太担心。”

但刘强感觉,刘爷爷肯定知道些什么,只是不愿意说。

回到家,李梅的情绪更加焦虑了。

“老公,我总觉得这房子有问题。”她说,“要不我们还是算了吧。”

“才刚开始就放弃?”刘强不愿意,“我们已经投入这么多了。”

“可是这渗水越来越严重,万一...”李梅没说完。

“万一什么?”刘强问。

“万一真的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呢?”李梅小声说。

刘强是个理性的人,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一定有科学的解释。”他坚持。

但李梅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村里已经开始有人议论他们家的怪事了。

“听说那古宅又开始渗水了。”

“几十年前也发生过这种事。”

“那家人后来都搬走了。”

这些流言蜚语传到李梅耳朵里,让她更加不安。

有天晚上,她甚至做了噩梦,梦见古宅里有奇怪的声音。

“要不我们请个风水先生来看看?”李梅提议。

“梅子,你这是迷信。”刘强不同意,“我相信一定有合理的解释。”

夫妻俩为此争执了好几次。

李梅主张暂停装修,先解决渗水问题。

刘强则坚持继续,认为小题大做。

渗水现象还在继续加剧。

第三周,水量已经明显增多,李梅每天都要用拖把清理好几次。

看到妻子日渐憔悴,刘强决定认真调查这个渗水的问题。



他首先去了县图书馆,查阅关于这个村庄的历史资料。

在县志里,他找到了关于他们古宅的记录。

“清咸丰年间,商人刘德茂在此建宅,经营茶叶生意,家境殷实。”

“民国时期,刘家仍为当地富户。”

“1949年后,刘家迁居他处。”

记录很简单,没有提到任何异常情况。

刘强又去查阅了村里的族谱。

族谱里的信息更详细一些。

刘德茂确实是个成功的商人,生意做得很大,在南昌都有店铺。

他有三个儿子,都很有出息。

但奇怪的是,族谱记录到1948年就断了。

之后刘家的情况,再无记载。

“这很不正常。”刘强心想,“为什么突然就没有记录了?”

他决定再去找村里的老人聊聊。

这次他找的是90岁的王奶奶,她是村里年纪最大的人。

“王奶奶,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家那个古宅的历史。”刘强说明来意。

王奶奶眼神有些浑浊,但思维还算清楚。

“那房子啊...”她长叹一声,“有些事情,过去太久了。”

“您能告诉我吗?我真的很想知道。”刘强诚恳地请求。

王奶奶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了。

“那是1948年的冬天,那家人突然就不见了。”她说,“一夜之间,全家都消失了。”

“消失了?”刘强吃了一惊。

“对,房子里的东西都还在,人却不知道去了哪里。”王奶奶回忆着,“有人说他们去了台湾,有人说去了南洋。”

“那时候为什么要走?”刘强问。

“那时候局势乱啊,有钱人都害怕。”王奶奶说,“可是走得这么急,连房子都没卖。”

这个信息很有价值。

刘强又问了一些细节,但王奶奶记得的也不多了。

回到家,他把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李梅。

“你的意思是,原来的房主是匆忙逃走的?”李梅若有所思。

“很可能是这样。”刘强点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很多富商都选择离开。”

“那会不会...”李梅突然想到什么,“他们走得太急,有什么东西忘记带走了?”

这个猜测很有道理。

如果真的是匆忙离开,肯定会有很多东西来不及处理。

“你觉得渗水和这个有关系?”刘强问。

“我不知道,但总觉得有些联系。”李梅说。

刘强决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他联系了市里的一家地质勘探公司,请他们来检测地下情况。

“我们想了解一下地下的结构,看看渗水的原因。”刘强向技术人员说明。

技术人员带来了探地雷达等专业设备。

他们在后天井进行了详细的扫描。

第一次扫描的结果显示,地下1.5米左右有异常。

“这里好像有个空洞。”技术员指着雷达图像说。

“空洞?”刘强和李梅对视一眼。

“对,从图像看,大概有一个立方米大小。”技术员说,“这很不正常。”

“会是什么?”李梅紧张地问。

“有可能是自然形成的空洞,也有可能是人工挖掘的。”技术员分析,“需要挖开才能确定。”

听到这个消息,夫妻俩都激动了。

“难道真的有什么东西埋在下面?”李梅的眼睛亮了。

“这解释了渗水的原因。”刘强分析,“地下有空洞,地下水渗透后无处可去,只能从石缝里冒出来。”

技术人员又进行了第二次扫描,确认了之前的发现。

“我建议你们挖开看看。”技术员说,“这样既能解决渗水问题,又能搞清楚到底是什么。”

03

回到家,夫妻俩彻夜讨论是否要挖掘。

“万一真的有什么东西,我们该怎么办?”李梅既兴奋又担心。

“先挖开看看再说。”刘强已经下定决心,“总比一直被渗水困扰好。”

“那我们要小心一点,不能让太多人知道。”李梅提醒。

“对,这件事必须保密。”刘强同意。

他们决定趁周末人少的时候进行挖掘。

刘强找来了可靠的工人老张,这是老王师傅推荐的。

“老张,我想请你帮个忙,挖个小坑。”刘强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没问题,什么时候开始?”老张很爽快。

“这个周六,就我们几个人知道就行。”刘强强调保密。

老张是个老实人,也没多问。

周六一早,老张带着工具来了。

“就挖这里。”刘强指着雷达显示异常的位置。

“挖多深?”老张问。

“大概一米五左右吧。”刘强说。

老张开始小心地撬开青石板。

石板下面是厚厚的泥土,看起来很久没有动过了。

“这土很实,应该压了很多年了。”老张说。

挖掘工作比想象中要困难。

土质很硬,而且越往下越紧实。

李梅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心情忐忑不安。

“会不会什么都没有?”她担心地问。

“既然雷达探测到了异常,肯定有什么东西。”刘强安慰她。

挖到一米深的时候,老张的铁锹突然碰到了硬物。

“有东西!”他兴奋地叫道。

刘强和李梅赶紧凑过去看。

在泥土中,隐约能看到一块黑色的东西。

“看起来像是木头。”老张仔细辨认。

“继续挖,小心一点。”刘强指挥。

老张放下铁锹,改用小铲子仔细清理。

随着泥土的清除,那个黑色的东西露出了更多。

“这是一个箱子!”李梅惊呼。

确实是一个木箱子,看起来保存得还不错。

“应该是红木的。”老张有经验,“这种木头不容易腐烂。”

箱子不大,大概有50厘米长,30厘米宽。

上面还有精美的雕花,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华贵。

“我们把它挖出来。”刘强决定。

三个人小心翼翼地把箱子从土里取出来。

箱子比想象中要重,至少有二三十斤。

“里面肯定有东西。”李梅激动地说。

他们把箱子搬到屋里,仔细清理表面的泥土。

在灯光下,箱子的雕花更加清晰了。



上面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工艺非常精美。

“这箱子本身就很值钱。”老张说,“这种红木现在可贵了。”

但最让人好奇的,还是箱子里面装着什么。

“我们打开看看吧。”刘强建议。

李梅点点头,心跳得很快。

箱子有一个古式的铜锁,但时间太久,已经锈蚀了。

老张用工具轻轻一碰,锁就断了。

“可以打开了。”他说。

刘强和李梅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

刘强慢慢掀开箱盖。

箱子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丝绸布料,虽然有些发黄,但保存得还算完好。

“下面还有东西。”李梅紧张地说。

刘强小心地掀开丝绸。

当丝绸完全掀开的那一刻,三个人都愣住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