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为虚构故事,图片仅用于叙事。旨在传递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慧敏,侬放心!钞票的事我肯定有办法!” 李建军攥着手机,指节发白。
十五年前那场豪赌,五十万砸下去囤的茅台,本以为是通向好日子的船票,没想到如今成了救老婆命的最后底牌。
他哆哆嗦嗦给收酒的王老板打电话:“王总,我那些茅台... 到底能值多少铜钿?”
听筒里传来的一句话,直接戳中了他心里最软的那块肉,眼泪 “唰” 地就下来了。
![]()
01
李建军,土生土长的上海老爷叔,五十六岁的人,鬓角白得像撒了层霜。
这会儿瘫在浦东老房子客厅里,面前摊着一摞医院催款单,红通通的数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倒回十五年前,2010 年的上海,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劲儿。
工地塔吊转得飞快,人人嘴里不是聊股票涨停,就是说买房暴富,空气里都飘着 “捞金” 的味道。
那时候的李建军刚过不惑之年,在外贸公司混到中层,手里有点闲钱。
他这人老实归老实,骨子里却藏着上海人特有的精明劲儿,总想着多找条发财路子,“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句话,他挂在嘴边都快说烂了。
老婆周慧敏是小学语文老师,脾气温和得很。
儿子李小兵正在念初中,成绩拔尖,每次家长会都给夫妻俩长脸。
一家人的日子平淡又安稳,可李建军总觉得还能再好点,只要抓住机会,洋房、汽车都不是梦。
下班了,他就爱和弄堂里的老伙计们窝在小酒馆,拍着桌子聊各种 “发财经”。
油爆虾配老酒,越聊越上头,仿佛下一秒就能抓住个 “金疙瘩”。
02
也就是那段时间,“囤茅台能暴富” 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在上海滩乱飞。
茅台酒可不只是酒了,摇身一变成了 “硬通货”。
邻居王阿三,股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 “老滑头”,神神秘秘把李建军拉到角落:“老李,现在最时髦的投资不是房子、黄金,是茅台!这玩意儿存得越久越值钱,利息比银行高到天上去!”
开始李建军还将信将疑,可架不住身边人天天念叨。
报纸上登着陈年茅台拍出天价,电视里专家分析 “液体黄金” 的潜力,就连参加个所谓的 “高端品鉴会”,那些西装革履的人端着酒杯,把茅台的升值空间吹得天花乱坠。
李建军的心,就这么被勾得痒痒的。
晚饭时,他试探着问老婆:“慧敏,要不我们也买点茅台存着?”
周慧敏筷子一顿:“建军,这靠谱吗?我咋觉得像炒噱头?再说钱都砸进去,以后小兵上大学、讨老婆咋办?”
“怕啥!房子不是还在嘛,小兵还用不着钱。” 李建军越说越激动,“人家都说,放个十年八年,翻几倍轻轻松松!这可是‘液体黄金’!”
周慧敏拗不过他,只好点头。
李建军咬咬牙,把定期存款全取了,又厚着脸皮找亲戚朋友借,七拼八凑搞来五十万。
要知道,2010 年的五十万,在上海都能买套小房子了!
托朋友介绍,他联系上了茅台镇的经销商。
为了这批酒,他亲自跑了趟贵州。一下车,酒糟味儿直往鼻子里钻。
在茅台酒厂转了几圈,和经销商磨破了嘴皮子,验了又验,才把五十万换成一箱箱印着飞天仙女的茅台酒。
运回家后,他把朝北的储藏室拾掇出来,拉上遮光帘,装上温湿度计,小心翼翼码好酒箱,跟供祖宗似的。
一有空就溜进去,盯着这些酒傻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儿子出国留学、自己住上大平层的好日子。
![]()
03
转眼就把十五年光阴。
当年踮脚才能望见顶的大楼,现在仰头看都发晕;
地铁线路跟蜘蛛网似的,密密麻麻;
房价涨得离谱,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李建军也从神奇的中年人,熬成了满脸沧桑的半老头。
前些年外贸公司倒闭,他就没了正经工作,只能打零工赚点零碎钱,再加上老婆那点退休金,勉强维持生活。
儿子李小兵倒是争气,考上名牌大学,在外企找了份工作。
可上海这地儿,物价高得吓人,儿子每月工资刚到手就花光了,根本没多余的钱帮衬家里。
谁能想到,祸事一桩接一桩。
半年前,老婆周慧敏查出严重肾病,得天天做透析。
医生说,想彻底治好,只能换肾。好不容易等到合适的肾源,可手术费和后续治疗费加起来,要差不多一百万!
这数字,对李建军一家来说,简直就是压在胸口的大石头,喘不过气来。
他们咬咬牙,把老房子卖了,可那点钱交完前期治疗费,就剩不了几个子儿了。
病房里,周慧敏脸色白得像纸,拉着李建军的手,有气无力地说:“建军,别折腾了,我这身子骨,别连累你和小兵了……”
“说啥胡话!” 李建军喉咙发紧,强忍着眼泪,“钱的事儿你别管,安心养病,肯定能好!”
话是这么说,可办法上哪儿找?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人家要么摇头叹气,要么说手头也不宽裕。
儿子想卖掉婚房凑钱,李建军当场就急眼了:“那是你以后的家,说啥都不能动!”
夜里,李建军站在阳台上,望着黄浦江的夜景直叹气。
突然,他一拍脑袋 —— 对啊!十五年前囤的那些茅台酒!那些藏在储藏室吃灰的 “液体黄金”,说不定就是救命稻草!
![]()
04
这些年他也听说,陈年茅台价格涨得厉害,有些特殊年份的,一瓶就能卖几十万。
要是自己囤的这批酒能卖个好价钱,老婆的手术费不就有着落了?
他心里又激动又害怕,冲进储藏室,扒开堆得乱七八糟的杂物,终于看到了那些落满灰尘的酒箱。箱子都有些发霉了,封条倒是还贴着。
他小心翼翼打开一箱,取出一瓶茅台。
瓶子还是当年的样子,乳白色的瓶身,系着红飘带,瓶口的生产日期,还能看出是十五年前的。
他双手直哆嗦,感觉这瓶酒比啥都沉,因为全家的希望都在这上面了。
可问题来了,咋把这些酒换成钱?
他对行情一窍不通,也没门路,就怕遇到黑心贩子。
先去了几家烟酒回收小店,人家要么出的价低得离谱,要么说不敢收这么多,怕有假。网上发消息吧,又怕碰上骗子,被人坑。
正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老邻居王阿三给他指了条路:“建军,南京路上有家‘老王酒行’,老板识货,信誉也好,你去那儿碰碰运气!”
李建军立马照着地址找过去。酒行藏在商业街的小路上,门脸不大,看着挺旧。
推开门,店里光线有点暗,飘着酒香和木头味。
柜台后坐着个戴老花镜的老头,穿着中式上衣,正慢悠悠喝茶。
李建军搓着手,紧张兮兮地走过去,把带的那瓶酒往柜台上一放,结结巴巴说了来意。
王老板放下茶杯,拿起酒瓶,对着光来回看,又摸又闻,半天没说话。
李建军站在旁边,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手心全是汗,感觉每一秒都像过了一年那么漫长。
05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老板终于放下酒,开口了:“李先生,单看这瓶酒,确实是当年的真货。”
李建军刚要松口气,王老板抬手拦住他:“先别急。茅台酒值不值钱,不光看真假和年份,保存得咋样,有没有故事,都很关键。你说家里还有一大批,放了十五年?储藏条件咋样?恒温恒湿吗?”
李建军一下子懵了,支支吾吾说:“就普通储藏室,朝北的,平时不咋开窗…… 应该没啥问题吧?”
王老板皱了下眉,很快又恢复平静:“这样,我派两个徒弟去你家看看,看完才能给你准确估价。”
第二天,俩年轻学徒跟着李建军回家。
打开储藏室,看着堆成小山的酒箱,俩人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