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领导的“3度”管理法:沟通有温度,做事有力度,反馈有准度
很多管理者都会面临以下诸多问题:
如何让下属对自己心服口服,唯命是从?
如何提高下属执行力,带出高效能团队?
如何打造个人领导力,让下属对自己又敬又畏?
想要做到这些,其实不难,只要你能领悟以下这“3度”管理法,以及管理“9给”,上面所列举的问题,通通都会迎刃而解。
一:卓越领导必须掌握3个“度”
![]()
1、落实有力度
《孙子兵法》里讲:“湍急的水流之所以能冲走巨石,靠的是势头”,只要力量足够,连石头都能被掀飞。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做事的干劲和魄力,往往直接关系到事情能不能做成。
做事有力度,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①:密筹划
事情能不能成,很大程度上看计划是否周全。
动手之前,你的方案一定要详尽、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实现这个目的最顺畅的路线是什么,手里有哪些条件可以用,需要怎么做才能弥补不足,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离目标更近一步。
目标要分解到每个人头上,各自要承担什么任务?
这个月重点抓什么,这个周具体干哪些,每天要完成哪些小目标,到什么时间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一份周全的计划,往往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②:硬执行
计划再完美,目标再明确,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一切都等于零。
这对带团队的人来说尤其重要,要达成目标,就必须拼尽全力,把计划执行到位,必须要有不到终点绝不松劲的劲头。
要围绕目标制定打法并贯彻始终,确保所有策略和关键步骤都紧密围绕最终结果展开。对于一些核心环节,要深入到底,抓实抓牢。
养成当天事当天了的习惯。
用今天的努力,完成今天的任务,就能看清下一步怎么走,就能一步步接近你的目标。
记住,落实能力,是你精心规划出来的。
③:抓结果
最关键的,是你得拿出成果。
无论计划得多么细致,你最终必须拿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因为做事不产生结果等于白忙活,你的团队也不会再信任你。
所有的结果,都有前因后果。
你今天种下什么因,未来就会收获什么果。
2、反馈有准度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无论他们表现如何,做得好还是不好,你都必须给出反馈。
反馈不能流于表面,必须精准到位,直击核心,并且能提供改进的方向。
反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
①:正反馈
当员工把事情做对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肯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扬。
这种肯定可以来自内部,比如你或者其他同事的认可;也可以来自外部,比如客户的称赞,这时候你要把这些信息传递给他,甚至可以在团队内部公开表扬。
这些都能让他感受到工作的价值,明白自己通过服务帮助了别人,从而获得成就感。
积极反馈的关键在于及时性,因为记忆会随时间淡化,反馈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表扬绝不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做得不错”,而要明确告诉他具体的原因,让他清楚自己好在哪里,是因为完成了哪项任务或者在哪方面表现出色而受到表扬。
②:负反馈
当员工反复在同一个地方出错时,你一定要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提醒他注意。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此外,当他触及你的原则底线时,必须严肃处理。
比如他违反了最严重的禁忌,这时候绝不能含糊其辞。
所有的员工都在观察你,如果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就会不再敬畏规则,整个团队就会失去应有的底线。
但消极反馈,不仅仅是批评或惩罚。当出现问题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纠正。
3、沟通有温度
我留意到,有些领导在跟下属交流时,总是冷冰冰的,全程就像个设定好的程序,没有一点人情味。
员工从他们身上,感受不到一丝关怀和温度,他们说的话,下属也提不起兴趣去听。
交流要有温度,当你能体会员工遇到的难处,你的话才有可能被听进去,甚至被放在心上。
那么,什么样的交流才算有温度呢?
在季羡林先生的《一生自在》里,他谈到人与人之间沟通,有两个字特别关键:
一个是“真”,指真心实意;另一个是“忍”,代表理解包容。
我觉得,职场上的沟通,核心也离不开这两点。
①:真心
真心,就是发自肺腑,内外一致,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寒暄,而是要有关怀之心,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
毕竟每个人的处境和想法都不同,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决定。
没有人是容易被糊弄的,那些带着明显目的、缺乏真心的行为,很容易被人看穿。一旦别人给你贴上“不实在”的标签,再想有效沟通就很难了。
②:体谅
你需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接纳形形色色的人,特别是那些和你想法、习惯不一样的人。
而体谅的基础,是你得先学会换位思考,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
当你们意见不合的时候,当你觉得难以理解的时候,不妨换个立场想一想,弄明白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他这么表达背后的真正想法是什么?
换个角度看问题,理解对方,体谅对方,这样也更容易把话说通,达到交流的目的。
总而言之,交流要带着温度,交流得从心里出发。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除了要把控好上述3个度之外,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就是,“管理9给”。
但凡你能够做到,绝对能提高执行力,强化队伍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