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界,足球一直是备受瞩目的项目,而中国足球的一举一动更是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近期,前国脚徐亮关于足球运动员薪资的一番言论,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将中国足球薪资这一敏感话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
徐亮在直播中言辞恳切地表示:“中超球员薪水已经是日韩的三分之一了,再降就没人踢球了!” 他强调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短暂,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年少时便开始高强度训练,伤病如影随形,到了 30 岁左右往往就要面临退役,转型困难,高薪是对他们这些付出和风险的合理补偿。
为了增强说服力,徐亮还列举了具体数据,指出日本联赛顶级球员大迫勇也年薪高达 1750 万人民币,韩国门将赵贤祐也有 740 万人民币,与之相比,中超本土球员税前年薪上限仅 500 万,多数主力实际收入已降至百万区间。
在他看来,这样的薪资差距会让家长们认为孩子踢球 “没前途”,进而不愿送孩子投身足球事业,最终影响中国足球的青训根基。
然而,徐亮满怀诚意的呼吁,得到的却不是一片赞同之声,反而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批评,甚至是怒骂。在网友们眼中,中国足球的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与球员们的薪资严重不匹配。
![]()
近年来,国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屡屡让人失望,不仅多次无缘世界杯,在亚洲范围内面对一些传统弱旅时也常常败下阵来。在这种情况下,球员们拿着高薪,却无法在赛场上为国家争得荣誉,实在难以让球迷们心平气和地接受。
例如,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 18 强比赛中,中国队连续输给沙特和澳大利亚,特别是惨败给澳大利亚后,影视明星潘粤明都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直言球队表现还不如让业余足球爱好者上去踢,说不定还能多拼两场,这一番话也反映出了广大球迷内心的无奈与愤怒。
从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来看,曾经的 “金元足球” 时代,各俱乐部为了追求成绩,不惜斥巨资引进国内外球星,中超球员薪资水涨船高,本土球员年薪轻松破千万,外援更是拿着天价合同。但这种高投入并没有带来与之相匹配的成绩提升,反而让俱乐部财务负担沉重,联赛内部薪资结构失衡,球员薪资与实力不匹配等问题日益凸显。
![]()
2019 年,随着国足成绩持续低迷以及俱乐部财务危机爆发,足协开始实施限薪政策,2020 赛季本土球员税前顶薪限制在 500 万,2022 赛季国脚顶薪更是压至 300 万。原本足协希望通过限薪挤掉泡沫,促使俱乐部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青训中,让球员凭实力吃饭,可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
限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俱乐部的财务压力,也给了年轻球员更多机会,但也导致一些优秀球员流失,联赛观赏性下降,球迷流失,甚至还催生出 “阴阳合同” 和假球等违法现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徐亮呼吁停止降薪,在网友们看来,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网友们认为,当前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源并非薪资不够高,而是青训体系薄弱、足球管理腐败等深层次问题。徐亮自己早年就曾爆料过地方队 “20 万充值留队” 的潜规则,这恰恰反映出中国足球青训选拔的不公平和不透明。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球员薪资再高,家长们也会担心孩子即便有天赋,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和人脉而无法在足球道路上走得更远,自然不愿意送孩子去踢球。
![]()
不可否认,足球运动员确实付出了很多,高强度的训练和频繁的比赛,让他们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职业生涯短暂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在网友们心中,成绩才是硬道理。日本和韩国的球员薪资高,是因为他们在国际赛场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球员个人也有机会前往欧洲顶级联赛踢球,提升自身价值。
而中国球员,多数只能在国内联赛中 “窝里横”,一旦到了国际大赛,就表现不佳。因此,网友们觉得球员的薪资应该与成绩挂钩,只有在赛场上证明自己,才配得上更高的薪水。
从职业球员的真实生存状态来看,中超替补球员月薪普遍在 2 - 5 万,中甲主力甚至不足万元,与普通上班族相比,这个收入或许不算低,但对于那些怀揣着足球梦想,渴望在足球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球员来说,这样的收入在他们习惯了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准后,确实会让他们感到心理落差。
一些球员退役后转型青训教练或从事体育培训,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足球行业吸引力的下降,“家长觉得踢球性价比太低”,从而导致青训断层的危机日益严重。尽管像 19 岁小将李新翔等新星的出现给人带来了一丝希望,但中国足球系统性人才培养的困局仍未真正打破。
![]()
中国足球要想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崛起,显然不能仅仅纠结于薪资的升降。降薪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高薪低能” 的表象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治愈中国足球的 “脚臭” 顽疾。
反腐扫黑、完善青训体系、提升联赛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深层次改革,才是中国足球的 “救命良药”。或许可以借鉴日本 J 联赛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三级联赛升降级制度、完善青训网络,实现薪资与竞技水平的同步提升。
同时,探索 “浮动薪资制”,将球员收入与联赛排名、国家队成绩挂钩,建立球员转会调节费制度,引导俱乐部将资金投入青训,让足球回归职业本质,才是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徐亮与网友们关于足球运动员薪资的这场争论,本质上是中国足球信任危机的一个缩影。在这场争论中,我们看到了球员对于自身付出应得回报的诉求,也看到了球迷对于中国足球成绩的殷切期望和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
中国足球要想重新赢得球迷的信任和支持,需要的不仅仅是合理的薪资调整,更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只有当中国足球在赛场上能够真正展现出拼搏精神,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球员的薪资与实力相匹配时,球迷们才会真正放下心中的不满,为中国足球呐喊助威。
否则,类似徐亮呼吁停止降薪却遭网友怒骂的争议,恐怕还会不断上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