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朋友圈,又看到了。
咸宁某技工学校的招生广告——中考成绩在普高线以上,三年学费全免!限招50人!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讶...而是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这已经不是个例了。
深圳的民办高中,530分以上学费住宿费全免;400-499分的,每学期免3000元。邓州那边更夸张——理科479分以上、文科502分以上的复读生,不仅免学费,还倒贴3000到5000元生活费...
民办学校这是要干什么?
坦白说,刚开始我是有些不理解的。作为一个在公办学校待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我见惯了各种招生套路,但这种“砸钱抢人”的架势,还真是头一回碰到。
但后来想想,也就明白了。
记得去年我们班有个叫小刘的孩子,中考考了485分。按理说这个成绩不算差,但在深圳这种地方...公办高中是别想了。他妈妈当时急得不行,跟我哭诉:“张老师,民办高中三年要二三十万,我们哪拿得出来啊!”
这就是现实。
残酷得让人心疼。
其实不只是家长焦虑——民办学校也焦虑。它们需要生源,特别是高分生源。没有好学生,升学率上不去;升学率上不去,口碑就完了;口碑完了...学校也就完了。
所以你看,衡水实验中学一年学费45000元,但如果考上清华北大,全额退费!六安金安高级中学号称“全国最大的复读基地”,对高分复读生各种减免...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说实话,我对这种现象...心情很矛盾。
一方面,我理解家长的选择。谁不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突然有了“免费读好学校”的机会,不心动才怪。
另一方面...
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前两天跟一个做了十五年班主任的同事聊天,她说:“张老师,你发现没有?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像生意了。”我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
确实是这样。当学校开始用金钱来衡量学生的价值时,教育的本质是不是就变了?
我想起我刚工作那会儿,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关注的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管他考多少分,我们都会想办法帮他找到适合的路。
现在呢?
高分的孩子被争抢,低分的孩子被遗忘...这样的教育生态,真的健康吗?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做法。
它确实给了一些孩子机会。
就像小刘,最后去了一所减免学费的民办高中。虽然环境比不上重点学校,但至少有学上了。三年后高考,虽然没考上985,但也进了一所不错的一本...
这样的结果,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能更均衡一些,如果公办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些孩子还需要在民办学校的“恩惠”下读书吗?
教育专家熊丙奇说得对:问题的根源在于“复读”被利益化了。
但我觉得,问题还不止于此。
当我们把分数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时;当我们把升学率当作学校好坏的唯一指标时;当我们让经济条件决定孩子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时...
整个教育生态就已经扭曲了。
昨天晚上,我又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的孩子今年中考,正在纠结要不要去那种“免费”的民办学校。
我能给她什么建议呢?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里成长。但在这个充满竞争和焦虑的时代,有时候“最适合”也许就是“最现实”的选择。
也许,这就是教育的无奈吧。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都在寻找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