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是不是林慧?”村头破旧小店前,衣衫褴褛的女乞丐突然开口。
52岁的林慧愣住了,她回到这个插队28年的小山村,本想找找当年的好姐妹小翠。
“我是桂花,小翠让我转告你一句话......”女乞丐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小翠在哪里?她说了什么?”林慧紧张地追问。
女乞丐缓缓开口,说出的话让林慧瞬间瘫坐在地,泪如雨下。
围观的村民们窃窃私语,没人敢上前。
这个从苏州回来的知青,为什么会因为一句话而如此痛哭?
28年前匆忙离别时的承诺,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01
2012年深秋,长途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
52岁的林慧紧紧抓着座椅扶手,内心忐忑不安。
车窗外的风景从繁华的苏州市区,慢慢变成了荒凉的乡村田野。
每过一个站点,她的心跳就加快一分。
这条路,她28年前走过一次。
那时候,她满怀着回城的喜悦,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苏州。
现在,她却带着复杂的心情,重新踏上这片土地。
车上的乘客不多,大多是回乡探亲的农民工。
他们脸上带着疲惫,却掩饰不住对家乡的思念。
林慧看着他们,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那个19岁的城市姑娘,第一次离开家,来到这个偏远的小镇插队。
8年的知青生活,让她从一个娇滴滴的城市女孩,变成了能下地干活的农村妇女。
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小翠。
想到小翠,林慧的眼眶湿润了。
28年了,她不知道小翠现在怎么样了。
当年匆忙离开时,来不及好好告别。
这些年来,她无数次想要回来看看,可总是被各种理由阻止。
现在,她终于有勇气面对过去了。
汽车缓缓驶入小镇的车站。
林慧深深吸了一口气,准备面对未知的一切。
下车的瞬间,林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低矮破旧的小镇,现在高楼林立,霓虹闪烁。
宽阔的马路两旁,各种商铺林立,车来车往。
“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小镇吗?”林慧喃喃自语。
她拖着行李箱,在街头茫然地走着。
记忆中的那些标志性建筑,统统不见了。
连车站都搬到了新的位置,比原来大了好几倍。
林慧在一家小餐馆里坐下,点了一碗面条。
“老板,请问您知道原来的向阳村吗?”她试探性地问道。
老板是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热情地说:“向阳村啊,现在叫新民社区了。”
“那里的房子还在吗?”林慧心中涌起一阵紧张。
“大部分都拆了重建了,现在都是小洋楼呢。”老板自豪地说。
林慧的心一沉,如果房子都变了,那她还能找到当年的人吗?
吃完面条,她按照老板指的方向,向着曾经的向阳村走去。
路上的风景完全变了样,原来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两旁的田地也变成了整齐的住宅区。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林慧终于找到了一块写着“新民社区”的牌子。
站在社区门口,她努力辨认着周围的环境。
那棵老槐树还在,只是比以前更加粗壮了。
看到这棵树,林慧确信自己没有走错地方。
当年,她就是在这棵树下,第一次见到小翠的。
社区里的房子确实都变了,统一的白墙红瓦,整齐划一。
02
林慧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着当年房东王大爷一家的消息。
“您是找王家的吗?王大爷早就去世了。”一位大嫂告诉她。
“那他的女儿小翠呢?”林慧急切地问道。
大嫂摇摇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你问问别人吧。”
林慧继续在社区里走访。
有几个老人似乎对她有些印象,但又不敢确认。
“你是不是当年的那个知青?”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小心翼翼地问。
“是的,我叫林慧,当年住在王村长家。”林慧激动地说。
老太太仔细端详着她:“哎呀,真的是你啊!这么多年了,你还是回来了。”
“张奶奶,您还记得我?”林慧认出了这位当年的邻居。
“当然记得,你们这些知青,我们都忘不了。”张奶奶感慨地说。
“那您知道小翠现在在哪里吗?”林慧迫不及待地问。
张奶奶的表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欲言又止。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她含糊地说道。
林慧感觉到了异样,追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张奶奶叹了口气:“你还是问问别人吧,我年纪大了,记不太清了。”
说完,她就匆匆回了屋子。
林慧站在门外,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夜晚降临,林慧在社区里唯一的小旅馆住下。
躺在陌生的床上,她的思绪飞回到了36年前。
1976年秋天,刚满19岁的她,从苏州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时候,她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不安。
下了长途汽车,王村长亲自来接她。
王村长是个50多岁的中年男人,憨厚朴实,话不多。
“姑娘,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他拍拍林慧的肩膀说。
跟着王村长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林慧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低矮的土房,狭窄的巷子,到处都是泥土的味道。
和苏州的石库门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时代。
“爸,知青姐姐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
林慧抬头看去,一个16岁的姑娘正在院子里晒衣服。
她个子不高,但身材匀称,一双大眼睛特别有神。
这就是小翠,王村长的独生女。
“姐姐,你就是从苏州来的知青吗?”小翠好奇地问道。
“是的,我叫林慧。”林慧友善地伸出手。
小翠擦擦手上的水珠,和林慧握了握手。
“我叫王翠花,大家都叫我小翠。”她甜甜地笑着说。
从那一刻起,两个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林慧住在王家的西厢房,小翠住在东厢房。
两个房间只隔着一道薄薄的墙,夜里经常能听到彼此的声音。
小翠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快。
林慧教她识字,她教林慧干农活。
两个人形影不离,就像亲生姐妹一样。
03
村里的知青有十几个,但林慧和小翠的关系最好。
小翠经常说:“慧姐,你就是我的亲姐姐。”
林慧也把小翠当成了自己的妹妹。
晚上,两个人经常隔着墙聊天,一聊就是大半夜。
小翠最喜欢听林慧讲苏州的生活。
“慧姐,苏州是不是很漂亮?”小翠总是这样问。
“当然啦,苏州有很多园林,还有小桥流水。”林慧详细地描述着。
小翠听得入了神:“我真想去看看呢。”
“等我回苏州的时候,一定带你去。”林慧随口答应着。
那时候的她,以为知青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慧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
她学会了种地、喂猪、做饭,样样都不比当地人差。
小翠也在她的帮助下,学会了读书写字。
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就像真正的姐妹一样。
村里的人都说:“小翠和知青林慧,比亲姐妹还亲。”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1983年。
这一年,林慧已经在村里生活了7年。
她从一个青涩的城市女孩,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农村妇女。
小翠也从16岁的小姑娘,长成了23岁的大姑娘。
两个人依旧形影不离,感情依旧深厚。
这时候,返城的消息传来了。
“慧姐,听说知青可以回城了。”小翠兴奋地告诉林慧。
林慧的心情很复杂,既兴奋又不舍。
兴奋的是,她终于可以回到思念已久的苏州。
不舍的是,她要离开小翠和这个生活了7年的地方。
“慧姐,你走了,我怎么办?”小翠抱着林慧哭道。
“别哭,我会接你到苏州去的。”林慧安慰着她。
“真的吗?你不会忘记我吧?”小翠泪眼汪汪地问。
“怎么会呢,你是我的好妹妹,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林慧坚定地说。
1984年春天,林慧的返城手续终于办下来了。
临行前一晚,小翠哭了整整一夜。
“慧姐,你一定要记得我。”她反复地说着。
“我会给你写信的,等我在苏州安定下来,就接你过去。”林慧承诺着。
第二天清晨,王村长和小翠送林慧到车站。
小翠一直哭个不停,舍不得让林慧走。
“妹妹,不要哭了,我们很快就会再见面的。”林慧抱着小翠说。
车来了,林慧必须要走了。
她深深地看了小翠一眼,转身上了车。
车窗外,小翠追着汽车跑了很远很远。
林慧隔着车窗,看着小翠越来越远的身影,心如刀割。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接小翠到苏州去。
车上,林慧一直望着车窗外,直到再也看不见小翠的身影。
那时候的她,以为分别只是暂时的。
她以为,她和小翠很快就会在苏州重逢。
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那一别,竟然是永别。
04
回忆被旅馆外的狗叫声打断,林慧从床上坐起来。
她看了看手表,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这些年来,她无数次想起和小翠的往事。
每一次想起,都让她心痛不已。
当年回到苏州后,她确实想过给小翠写信。
可是,城市生活的忙碌,让她渐渐淡忘了这个承诺。
先是要找工作,然后要找房子,接着要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等她想起要给小翠写信时,已经过去了半年。
她给王村长家写了一封信,可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又写了几封,依旧没有回复。
渐渐地,她以为小翠已经忘记了她。
再后来,工作越来越忙,生活越来越充实。
结婚、生子、事业,这些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
小翠的身影,慢慢地在她的记忆中模糊了。
直到去年,她意外得了一场大病。
躺在病床上的那段时间,她想起了很多往事。
其中最让她愧疚的,就是对小翠的承诺。
她答应过要接小翠到苏州去的,可是她食言了。
这个念头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她的心里。
病好了以后,她决定回来看看。
不管过去了多少年,她都要找到小翠,向她道歉。
现在,她终于回到了这个地方。
可是,小翠在哪里呢?
为什么村里的人提到她,都欲言又止?
是不是真的出了什么事?
林慧越想越担心,整夜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早,林慧就在社区里继续寻找小翠的消息。
她挨家挨户地询问,可是得到的答案都很模糊。
有人说小翠早就嫁人了,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有人说她去城里打工了,很久没有回来过。
还有人说她出国了,在国外生活得很好。
这些答案让林慧更加困惑,到底哪个是真的?
正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遇到了当年的村支书老李。
老李已经80多岁了,但精神还很好。
“小林,真的是你啊!”老李激动地说。
“李叔,您身体还这么好。”林慧也很高兴见到老熟人。
“这么多年了,你怎么想起回来了?”老李问道。
“我想找小翠,可是大家都说不清楚她在哪里。”林慧如实说道。
老李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小翠的事情......唉,说起来话长。”
“李叔,到底出了什么事?”林慧焦急地问。
老李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跟我来,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聊。”
两个人来到社区后面的小树林里。
老李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小林,小翠的事情,村里人都不愿意提起。”他缓缓地说。
“为什么?”林慧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你走了以后,小翠一直在等你的消息。”老李开始讲述。
“她每天都要到镇上的邮局去看,有没有你的来信。”
“一开始,邮局的人还愿意帮她查,后来都烦了。”
“可是她不死心,还是天天去,风雨无阻。”
05
林慧听着,心中涌起一阵愧疚。
“后来呢?”她颤声问道。
“后来,等了一年多,还是没有你的消息。”老李继续说。
“小翠就决定自己去苏州找你。”
“什么?她去苏州了?”林慧震惊地问。
“是的,1985年春天,她一个人去了苏州。”老李点点头。
“那她找到我了吗?”林慧的声音开始发抖。
老李摇摇头:“没有,她连你的具体地址都不知道。”
“在苏州转了三个月,钱花光了,人也病了。”
“最后......”老李停顿了一下,“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林慧感觉天旋地转,差点站不稳。
“您的意思是......小翠她......”
“唉,这么多年了,音信全无,多半是......”老李没有说完。
林慧瘫坐在地上,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原来,小翠真的去苏州找过她。
原来,她们在同一个城市里,却从未相遇。
原来,她的食言,害了小翠的命。
“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林慧痛哭起来。
老李叹了口气:“当年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你也别太自责了,这些都是命啊。”
可是林慧怎么能不自责呢?
如果她当年给小翠写信,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如果她记得自己的承诺,小翠就不会死在异乡。
想到这里,她哭得更加伤心了。
在小树林里哭了很久,林慧才慢慢平静下来。
老李陪着她坐了一个上午,安慰着她。
“李叔,小翠真的再也回不来了吗?”林慧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老李摇摇头:“这么多年了,如果她还活着,总会有消息的。”
“她爸爸王村长,临死前还在念叨她呢。”
“说是死了也要见到女儿一面。”
听到这话,林慧又忍不住落泪。
王村长对她那么好,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
可是她却没有照顾好他的女儿,让小翠死在了异乡。
“王叔叔的坟在哪里?我想去看看他。”林慧哽咽着说。
“在后山的墓地里,我带你去吧。”老李说。
两个人来到村后的山坡上。
这里有一片墓地,大大小小的坟墓散落在山坡上。
老李带着林慧找到了王村长的坟墓。
墓碑很简单,上面刻着:王德富之墓。
林慧跪在墓前,磕了三个响头。
“王叔叔,是我对不起您,对不起小翠。”她哭着说。
“我答应过要照顾小翠的,可是我食言了。”
“我对不起您的信任,对不起您的恩情。”
说着说着,她又哭得不能自已。
老李在旁边默默地陪着她。
过了很久,林慧才从地上站起来。
“李叔,您知道小翠埋在哪里吗?”她问道。
老李摇摇头:“她没有回来,也不知道埋在哪里。”
“这是王村长心中最大的痛。”
林慧听了,心中更加难过。
死者入土为安,可是小翠连个安息的地方都没有。
想到这里,她决定在苏州为小翠立一个衣冠冢。
让她的灵魂有个归宿,也让王村长在天之灵得到安慰。
06
从墓地回来,林慧的心情依旧沉重。
她在社区里漫无目的地走着,想要找到更多关于小翠的消息。
走到村头的时候,她感到口渴,就进了一家小商店买水。
小商店很简陋,货品不多,老板是个40多岁的中年女人。
“要什么?”老板娘头也不抬地问。
“给我一瓶水。”林慧说道。
老板娘拿了一瓶水递给她,收了钱。
林慧正要离开,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在说话。
“那个女人是谁啊?怎么在村里转了好几天了?”
“听说是当年的知青,回来找人的。”
“找谁啊?”
“找小翠。”
听到这话,林慧停下了脚步。
她透过玻璃窗,看到外面有几个中年妇女在聊天。
其中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女人,正蹲在商店门口。
这个女人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满是污垢,看起来像个乞丐。
可是,当她抬起头的时候,林慧看到了一双熟悉的眼睛。
那双眼睛很大,很有神,和记忆中的某个人很像。
林慧的心跳突然加快了。
她走出商店,仔细地看着那个女人。
女人也在看着她,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感。
两个人就这样对视着,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女人站起身来,慢慢地向林慧走过来。
“你是不是林慧?”女人开口问道。
林慧吃了一惊:“你认识我?”
“当年的苏州知青,林慧。”女人肯定地说。
“是的,我是林慧。”林慧点点头,“你是......”
女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仔细地端详着她。
“28年了,你变了很多。”女人说道。
“可是我还是认出了你。”
林慧感到很奇怪,这个女人是谁?
为什么她认识自己,而自己却想不起她?
“对不起,我想不起你是谁了。”林慧如实说道。
女人笑了笑,笑容中带着苦涩。
“不记得也正常,我现在这个样子,谁还能认出来呢?”
“我叫桂花,小翠的好朋友。”女人自我介绍道。
听到小翠的名字,林慧的心一紧。
“你认识小翠?”她急切地问。
“当然认识,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桂花说道。
“那你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吗?”林慧抓住了桂花的手。
桂花看着林慧,眼神变得更加复杂。
“小翠......”她停顿了一下,“小翠让我转告你一句话。”
听到这话,林慧的心跳得更快了。
她紧紧地握着桂花的手,等待着下文。
桂花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缓缓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