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6日,香港《新晚报》在第一版第一条刊载了一条消息,沈醉将军携女儿赴香港团聚大陆外子女。
这一消息在发布之后,也是震惊了整个香港,沈醉这个国民党的前情报头子,大家对他都非常的感兴趣。
![]()
而在当时的香港,其实就有很多沈醉的老朋友,他们的后人对沈醉同样很感兴趣,在沈醉抵港后不久,一位昔日老友就来了电话:“不知严醉可否赏脸一见?”
沈醉听后直接懵了,那么这个“严醉”到底是谁?沈醉在香港又经历了什么呢?
![]()
抵港
如果是在四五十年代,绝对是没有人敢和沈醉深入打交道的,因为沈醉的特殊身份,当时的人们对他是“怕”更多一些的。
而当时间来到八十年代,沈醉自己早已成为一位耄耋老人,而外界对于沈醉,也从怕渐渐地变成了一种好奇。
![]()
尤其是香港的这些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个慌乱的时代,对于沈醉的身份认识并不足,沈醉对他们仿佛更像是电视或者小说中的人物。
而当时,大陆的小说《红岩》在香港也非常流行,对于小说中“严醉”这一角色的原型沈醉,大家都很好奇。
![]()
沈醉一位老友的小孙女,就是《红岩》的书迷,对沈醉其人特别的感兴趣,于是某日沈醉和几位朋友叙旧吃饭。
突然就接到了老友电话,老友直接就问道:“不知严醉是否愿意赏脸见一见?”
沈醉直接蒙了,谁是严醉?直到老友解释其中原委,才笑着答应,直言随时可见。
![]()
其实沈醉本人和小说《红岩》中严醉的形象并不相同,他本人精神饱满,温文尔雅,和传说中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完全不同。
这一方面是因为沈醉经历了党和国家十几年的改造,早就从鬼变成了人,另一方面是因为沈醉本来就没有那么可怕。
![]()
沈醉妻子
其实沈醉是一个很喜欢孩子的人,在1945年抗日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沈醉就曾和杜聿明的孩子们讲过当初抗日锄奸的故事。
他说的几个孩子惊呼不断,沈醉的故事更是阴阳顿挫,有理有序,如果不是当了特工,其实他很适合去说书。
![]()
说回1981年,当老友找上门来之后,沈醉却奇怪的问道:“你那小孙女呢?怎么不见人啊?”
那老友大笑着说道:“带来啦,肯定是带来啦!”随后从身后拉出来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那小女孩一见沈醉“哇”的一声就躲了回去。
![]()
老友笑着说:“都是小说读傻了呀!我和她说了,沈兄你不是妖怪,但是奈何这孩子就是不信,是又怕又想见啊!”
几人顿时开怀大笑,接着也不管那孩子,自顾自开始聊天了,这孩子偷偷观察了沈醉二十多分钟,这才壮着胆子把沈醉打量了一遍。
![]()
小姑娘对沈醉的印象其实完全来自于《红岩》这本小说,她还问了沈醉江姐是不是真人,为什么要用竹签子对她?
沈醉一下子沉默了,片刻之后很严肃的问小姑娘:“你真的要听这段故事吗?”
小姑娘似乎没发现沈醉异样:“要听,要听。”
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
![]()
不美好的回忆
江姐被捕之后,直接负责此事的人其实是徐远举,他是用尽一切软方法对江姐威逼利诱,沈醉那天只是去找徐远举的。
看到徐远举对江姐连问了十多个问题,江姐一句话都没有回复,徐远举开始暴跳如雷,准备实施一些手段……
![]()
最后其实沈醉没有对江姐动手,反倒是他也看不下去,拉住了徐远举,但是在沈醉离开之后,徐远举又干了什么,小说里就都写了。
故事说完之后,沈醉颇为感慨的对几位老友感叹道:“我沈醉不是最可怕的啊,最可怕的是中国的旧社会啊!”
![]()
而沈醉在香港的故事也还没有就此结束,沈醉的身份毕竟是比较特殊的,他曾经是国民党的高官,如今却是新中国的文史专员。
这样跨越式的身份,即便是在当时的中国也并不多见,而且沈醉还是唯一一个以“战犯”身份服刑过的起义将领,这就使得他更为特殊了。
![]()
沈醉在他的老上司还在的时候,曾经多次受命对毛人凤不利,而在老上司坠机死了之后,毛人凤将沈醉视为心腹大患。
于是便将其“发配”到了云南,在云南他的任务是监视卢汉,偶然前往重庆办事之时,因为目睹了徐远举和江姐之间的事情。
![]()
所以对江姐心生怜悯和敬意,对我党的感官也逐渐改变,这也是沈醉转变的开始,但是一下子要他扭转也是不可能的。
三大战役之后,蒋氏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卢汉则早已做好了跳船的准备,打算通电起义,毛人凤则命令沈醉除掉卢汉身边的杨杰和陈复光。
![]()
这两人历来反蒋,也是毛人凤的重点目标,但是沈醉却主动拖延,放跑了这两人。
沈醉当时甚至准备动手除掉毛人凤,结果当晚被毛人凤的一番“真诚之言”感动,没有动手,放走了这个魔头,沈醉这个人其实很重感情。
![]()
沈醉后来签字通电起义,但是却因为放走了张群,打乱了我党用张群换回张学良的计划,于是怕被牵连的卢汉就隐瞒了沈醉的起义将领身份,将其移交我军。
这个事情在七十年代末被查清,沈醉也恢复了起义将领的身份,也就是说1981年沈醉是以起义将领的身份来的香港。
![]()
沈醉来香港也没有接受组织的经费,而是在香港靠稿费过活,住得还是一天二百港币的酒店房间。
当时沈醉写的文章是自己和末代皇帝溥仪一起劳改的故事,也算是生动有趣,香港人都非常感兴趣。
![]()
情报头子和末代皇帝,这两个元素却是看起来很吸睛,但是当时在香港的亲友却不认为沈醉这么做完全正确。
在这些人看来,沈醉最应当写的东西,其实是新中国的坏话,甚至就连沈醉的女儿沈小熊都是这么认为的。
![]()
沈小熊在解放战争时期被沈醉安排出境,后来在美国做生意,挣了不少钱,对新中国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反而被外面的宣传所影响。
她还劝自己的父亲学习段克文,也住上一千港币一晚的酒店房间,但是沈醉却断然拒绝,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被收买。
![]()
沈醉对女儿说:“国民党可以收买一个段克文,但是却不可能收买一个从旧社会时期就看不起段克文的我!”
杜聿明在沈醉临走前曾对他说:“你去了香港一定要守住晚节!绝不能对不起总理对我们的嘱托啊!”
![]()
沈醉含泪答应了杜聿明,而抵港27天之后,沈醉就回到了大陆,确实没有辜负总理。
当时香港规定,只要在香港居住180天,即可获得当地身份,沈醉的护照有效期一年,其实就是国家给了他选择。
但是沈醉的选择是大陆,是祖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