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铁即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沪渝蓉高速铁路上海至合肥段),正线长度约553.8公里,主要节点城市包括上海、苏州、南通、泰州、扬州、南京、滁州、合肥,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全线设上海宝山站、海门北站、南通站、泰州南站、扬州东站、南京北站、滁州站、合肥南站等16座车站。其中,海门北站是北沿江高铁(沪渝蓉高速铁路上海至合肥段)唯一一座地下高铁站。
除此之外,海门北站更是国内最长超大超深基坑地下高铁站。目前,随着第一车混凝土注入海门北站地下18米深的A1区基底,标志着由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一局施工的国内最长超大超深基坑地下高铁站——北沿江高铁海门北站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启动。
海门北站是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的重要站点,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汇通村,紧邻南通新机场航站楼(约450米),是国内罕见的超大超深基坑地下高铁站。车站为负三层结构,全长1800米,其中负二层设两台六线高铁层,负三层预留如通苏湖城际、沪通城际、地铁1号线延长线及机场快线等多线路接入条件,未来将通过GTC换乘中心与机场无缝衔接,形成空铁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
该站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主体结构最大开挖深度达28.4米,连续开挖长度5.5公里,施工难度极高,被称为“豆腐块里修高铁”。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2027年10月海门段完工,全线2029年10月建成投运。作为长三角“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关键节点,海门北站将实现海门与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的30分钟通勤圈,成为南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门户枢纽。
基坑地下高铁站是指通过开挖深大基坑建造的地下高速铁路车站,通常采用复杂支护、降水及智能监测技术,适用于城市核心区或地质条件复杂区域。这类车站将高铁站房及轨道系统置于地下,通过基坑工程形成多层地下空间,如负三层结构可设高铁层、换乘通道及城轨预留层。其核心特点包括:
1.超大超深基坑施工:如海门北站连续开挖长度达5.5公里,最大深度28.4米,采用可视化降水、基坑支撑伺服补偿等系统实现全周期智能监控。
2.复杂地质适应性:在“上松下软”地层(如粉土、淤泥质黏土)中建设,需克服高水位、地层稳定性差等难题,例如遥墙机场站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及分期降水技术。
3.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整合高铁、地铁、城轨、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如苏州东站同步实施市政配套及轨道交通工程,上海东站规划空铁联运系统。这类车站有效节省地面空间,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同时通过数智化技术保障施工安全与运营效率,成为现代城市立体交通的重要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