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阿爽总催我写赊店寨墙,其实我早有此意,只是犯懒又觉难写。赊店寨墙修于清咸丰年间,具体动竣日期已无从考证。《南阳县志》等记载,其周围十八里,高三丈五,厚两丈五,顶面宽一丈三。
寨墙周开九座寨门,内以土夯实,外以青条石为基、十八斤青砖砌筑。时任南阳知府顾嘉衡为寨墙和寨门命名赋联,名曰“赊店镇安全寨”。抗战后期,日寇飞机轰炸,市民为逃生及防据点,忍痛自毁城垣。
建国初期,因工程需要,部分墙砖被拆除用于建设。
“大跃进”时代,剩余城门楼和残存墙砖再次被派上用场。至此,百年寨墙仅存木场街顶北潘河西岸崖头外侧十数米一段。
我记事时,寨墙已沦落为土寨,横卧在店街周围。夏日清晨,邻居小叔拿破渔网烂竹篓,带我们沿寨墙下河打鱼。
从南河逛到东河,又到北河,一路撒网,收获几十条毛毛鱼和几只河虾青蟹。在北门外,小叔用小鱼小虾换了个拳头大的西瓜,大伙吃得香甜。嘴馋小伙伴问为何不去西河,小叔便带我们转寨墙,开启“环城之旅”。
十八里寨墙,走到饥肠辘辘、脚酸腿软,才回到原点,回家都挨了打。
后来上县里初中,学校建在河湾,后操场紧挨着寨墙,墙外是宽阔河滩。寨墙北坡栽紫穗槐,南坡种大片斑茅,绵延数里,如青纱帐般壮观。那时顽皮,放学常去寨墙玩耍,不少快乐往事留在那里。
毕业二十年后冬日,同窗相约重游,校园已搬迁,寨墙紫穗槐斑茅难觅。如今后河亭台楼阁、拱桥船坞林立,寨墙复建,虽欠岁月痕,风采依旧。
赊店寨墙故事浩渺,每个赊店人都有自己的回忆,我的已说,你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