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咖啡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城市,而在浓醇的咖啡香中,让人更为感动的,还有一抹浓厚的人情味道。不管是“熊爪”咖啡馆,还是“无声”咖啡馆,越来越多的残疾咖啡师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希望了解和关注他们是如何“炼”成的。
残疾人咖啡师培训现场
6月7日,徐汇区宜山路889号的上海市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一间教室里,传来意式咖啡机的蒸汽轰鸣声,空气中飘荡着咖啡的香气,这里正在进行2025年残疾人咖啡师职业技能培训。
学员们在练习
负责担任本期培训师的王笑,身上穿的围裙别满了徽章,据说这是咖啡师最喜欢的“饰品”。她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是一名资深的咖啡培训师,不仅有自己的咖啡工作室,也是SCA全球精品咖啡协会课程的导师和考官。
手语翻译毕昕怡(左)和培训师王笑(右)
这批学员,已经是王笑带教的第四批残疾人学员了。因为学员中有听障人士,王笑还有一位“助教”——手语老师毕昕怡。她是“00后”,从高中时代就开始为有需要的听障人员担任手语翻译。去年,毕昕怡来到培训中心,成为残疾人咖啡培训时的手语翻译。上海市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也组织国际认证咖啡师SCA的培训与考试,听障人士考试时,毕昕怡也会陪同参与。
学员的拉花作品
王笑告诉记者,咖啡师培训内容有咖啡文化、咖啡制作以及吧台管理等。培训等级从初级、中级到高级,还有国际认证的SCA咖啡师。学员们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能够帮助他们在业内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帮助他们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在学员们自行练习的环节中,目光一直注视着学员的王笑注意到一位听障学员没有将咖啡机的蒸汽杆放回原位,立刻请毕昕怡上前提醒他,告诉他如果不及时复原,可能会被蒸汽烫到。王笑和毕昕怡虽然合作时间才一年左右,但王笑已经掌握了一些手语,而毕昕怡也学了不少咖啡知识,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学员也会借助手机打字和老师沟通。
毕昕怡帮助学员
有的学员成功做出了一杯“树叶”拉花咖啡,开心地端过来请老师点评。王笑竖起大拇指点赞,也如实告诉学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她说道,咖啡拉花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日常人们看到的那种丝滑流畅的效果,这些练习其实非常枯燥,需要下很多功夫。学员的态度都认真专注,不满意就倒掉重来,一遍遍地练习,有些肢残学员,更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培训制作“焦糖玛奇朵”
等到大家练习得差不多了,王笑叫停大家,开始新的教学内容,制作“焦糖玛奇朵”。大家围在王笑和毕昕怡身边,王笑一边指导讲解,一边亲自示范,毕昕怡在一旁做翻译,学员们听得十分认真。
班主任赵红(右)送来午餐
班主任赵红告诉记者,对于培训中心和培训老师来说,培训残疾人咖啡师,一方面要有过硬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有很大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已经成立23年的上海市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上海市A级培训机构,校长干文华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轻工大国工匠、上海工匠。培训中心承办过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国家级二类竞赛以及市、区级竞赛和行业技能比武,是中、西式面点师,咖啡师的培育摇篮。在这里,学员通过培训、考试,可以获得技能人才评价证书,而上海市户籍失业人员以及在上海缴金的在职人员参加培训还能享受补贴。满足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培训也可获得相应补贴。
记者:李瑾琳
编辑:孙清渠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