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桂荣(河北怀来)
![]()
朋友,如果你乘长途汽车到沙城来,下高速公路出高速口向南,不远处就是红绿灯街口。以红绿灯为中心,西北角是紧挨高速路口的汽车客运站,客运站大门朝南,门前的马路是110国道,也是沙城环城路的一部分。客运站路南是赫赫有名的国际大酒店。这里是客车交通枢纽,是各种重型卡车必行要道,成天车来车往不计其数,重型卡车经过时轰轰隆隆震耳欲聋。遇上大酒店有办喜事的更是豪车聚集,热闹非凡。
然而在这喧嚣声掩映下有个休闲散步的小地方显得十分宁静。那就是地处红绿东南面的小公园。小公园在马路南,向东直达下一个街口。正好把喧嚣的马路和南面的居民区隔开。小公园紧挨国道的那半面是硬化场地,南半面一片植物园林,种着各种各样的树。马路边的大树和灌木丛,是一道绿色屏障。我曾经骑车从这段路经过几次,却不知道这边有个小公园。今天韩老师带我们山水画班一行14人来这里写生,我才发现新大陆般的认识了小公园。
![]()
附近的居民,早晚可以在北半边任意放音乐跳广场舞,茶余饭后走进南半边的植物园,坐在柳荫下,倚在大树旁,读书看报玩手机,聊天唱歌听音乐,已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小公园中心松树为主。有少量的杂树和几簇小灌木。这里的松树,大干粗枝条细,很不匹配。针叶稀疏且有些干瘪,树干皮上也没有我们想看的皱纹儿。总的来说,没有黄山松的苍劲,也不如其他公园儿的松树茂盛。一看就知道这里不是松树的原生地,也不是小树苗栽的,是从外地移栽过来的大树。在这里,有园林工人精心呵护,让松树自由生长,尽量展示出原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掩盖不住大松树水土不服的内心憔悴。动笔前,我说:“这树不够茂盛”。大家说往茂盛画呗。我站在松树下又说:“一根根的枝条全裸露在外边。叶子太少了”。老师说正因为枝条清晰,才有利于我们初学者观察。就这样我们各自开画了。尽力把松树画得美一些。
![]()
由于小公园的宁静舒适,时间过得很快。该下课了,6月的天4:30以后开始凉爽。觉得更舒服了。大家不舍得离开。有几位学员又多画了一会儿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这次写生后我沉思良久。我们常常赞美松树傲霜斗雪,冬夏常青。小公园的大松树究竟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会长成这种样子?它们从哪里来,假如没有被移栽,生长在原生地该是什么样子的?那边是客车卡车轰隆轰隆的经过。这边小公园儿安然宁静。又是为什么呢?记得我小时候姥姥家住在丰沙铁路旁边。夜晚有火车经过。震动和轰鸣声。像是把房子和土炕一起端起来。掂了好久再放下。不管睡的多么深,也得从梦中惊醒。还记得年轻时候进城来,老远看见公路上尘土飞扬。看不见汽车。从尘土飞扬的状态就能判断出汽车的大小和载重的多少。如果恰好车从身边经过,弄得一身灰头土脸,十分无奈。
![]()
半个世纪过去,我变老了。身边的一切都在变。路宽了,车多了,楼高了,人住的集中了。交通便利了,出行的也多了。在这客车卡车交错的地方,成天车水马龙,附近的居民却不受任何干扰。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环境建设越来越提上日程。车速很快,噪音却很小。再也看不到马路的尘土飞扬了。
就这次小公园写生,国道兼环城路近在咫尺。我们能在宁静的环境里安心的作画。很舒服很享受。然而,苦了眼前的大松树。他们本该在深山、巅峰茁壮成长。却长途跋涉来到闹市,为居民消噪音,挡尘土。虽然园林工人拿松树当宝贝一样呵护,却违背了他们的本心,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顽强的活下来,努力的生长着,所以枝条修长,杂乱无章,根不深,叶不茂,大树干也没有了豹纹的衣裳。这,也是一种牺牲吧!也算得上无名英雄了。人类能从繁杂的喧嚣中解脱出来。背后总得有无畏的牺牲和默默的付出。想到这里我终于认识了大松树的美——美在精神,美在内心。
![]()
编辑:牛义信/夏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