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辞掉年薪56万工作,儿子出考场说的第一句话,让父亲当场哭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高考最后一门科目结束,李浩然从考场里走出来,看着焦急等待的父亲,第一句话就让李振华瞬间红了眼眶。

这个42岁的男人没想到,为了陪读而辞去年薪56万工作的这一年,所有的隐忍和坚强,敏感的孩子全都看在眼里。

而接下来那句话,更是让这个坚强的父亲当场崩溃...

01

李振华在办公室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手机屏幕上是儿子李浩然发来的消息:“爸,你什么时候能回来陪我?”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

作为某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总监,李振华每年拿着56万的薪水,在这个省会城市算得上中产阶级。

可是18岁的儿子在老家读高三,成绩一直不稳定,情绪也越来越差。

“李总,新项目的技术方案你看了吗?”同事推门进来。

李振华点点头:“明天给你答复。”

同事走后,他又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妻子张美丽的电话适时响起:“孩子今天又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他最近怎么样?”

“情绪不太好,模拟考试又退步了,老师说他心理压力很大。”

李振华揉了揉太阳穴。

从老家到这里工作三年,每个月只能回去一次。

孩子从初中开始就是留守儿童,虽然有妻子照顾,但父子之间的感情一直很淡。

直到高二下学期,李浩然开始频繁给他打电话,要求他回来。

“要不你请个长假?”张美丽试探着说。

“公司正在上市关键期,我怎么可能请长假。”

“那孩子怎么办?高三这一年很关键。”

李振华沉默了。

他想起上次回家,儿子拉着他的手说:“爸,我希望你能陪我高考。”



那种渴望的眼神,让他心疼。

晚上九点,李振华走出公司大楼。

路过一家书店,看到橱窗里摆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他停下脚步,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

回到家,李振华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关于陪读的信息。

网上有很多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最多的声音是:“为了陪读放弃工作,太不理智了。”

李振华看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他给HR发了邮件:申请辞职。

HR打来电话:“李总,你确定吗?现在正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确定。”

“那你的股权怎么办?还有年底的奖金?”

李振华深吸一口气:“我儿子更重要。”

同事们听说他要辞职去陪读,都觉得不可思议。

“老李,你疯了吧?56万年薪说辞就辞?”

“为了陪读值得吗?孩子又不是上不了大学。”

“你这样做压力太大了,万一孩子考不好怎么办?”

李振华一一回应着这些质疑。

内心深处,他也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但每次想到儿子期待的眼神,他就坚定了决心。

“我只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高三。”他对质疑的朋友们说。

妻子张美丽听到这个决定时,沉默了很久。

“你想好了?”

“想好了。”

“那我们的经济压力会很大。”

“我知道,但钱可以再赚,孩子的高三只有一次。”

张美丽哭了:“其实我也希望你能回来,但我担心你会后悔。”

“不会的。”李振华抱住妻子,“相信我。”

儿子李浩然听到爸爸要回来陪读时,兴奋得整夜睡不着。

“真的吗?你不上班了?”

“真的,爸爸要陪你到高考结束。”

“那你的工作怎么办?”

“工作可以再找,但陪伴你的时间错过了就没有了。”

李浩然眼里含着泪:“爸,谢谢你。”

那一刻,李振华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02

2023年6月底,李振华正式从公司离职。

收拾办公桌的时候,他看着桌上的工作照片,心情复杂。

这三年的拼搏,换来的职位和薪水,就这样放弃了。

“李总,真舍不得你走。”助理小王眼眶红红的。

“以后有机会再合作。”李振华拍拍她的肩膀。

“你真的不后悔吗?”

李振华笑了笑:“问我一年后吧。”

搬家的卡车开了整整一天。

从市中心的大房子,到学校附近的小单间。

50平米的空间,要容纳父子两个人的生活。

“爸,这里会不会太小了?”李浩然有些不好意思。

“够了,我们又不是来享受的。”李振华放下行李。

第一个晚上,李振华躺在沙发上睡觉。

听着儿子在房间里翻动书页的声音,他觉得很踏实。

这是三年来,第一次离孩子这么近。

第二天早上,李振华早早起床做早餐。

厨房只有一个电磁炉,空间局促得转身都困难。

“爸,我自己来就行。”李浩然想帮忙。

“你专心学习,这些我来。”

李振华手忙脚乱地煎蛋,差点烫到手。



以前在公司,他管理着几十号人,现在连个早餐都做得磕磕绊绊。

但看到儿子吃得很香的样子,他觉得值得。

送李浩然到学校后,李振华开始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

这些在妻子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挑战。

去菜市场买菜,他总是被商贩宰。

“这位先生,你不会挑菜吧?”卖菜的大妈笑着说。

“我刚开始学。”李振华有些尴尬。

“看你的气质,以前应该是坐办公室的吧?”

“算是吧。”

“为了孩子读书?”

“嗯。”

“现在这样的爸爸不多了。”大妈语气里带着敬佩。

李振华心里暖暖的。

也许这样的生活也有它的意义。

可是当月底收到信用卡账单时,他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没有收入,只有支出。

房租、生活费、孩子的补习费,样样都要钱。

以前56万的年薪,让他从不担心钱的问题。

现在每一笔支出都要仔细计算。

“爸,我的补习班是不是太贵了?”李浩然看到父亲皱眉看账单。

“不贵,你安心学习就行。”

李振华不想让经济压力影响到孩子。

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

拿起手机,习惯性地想刷工作群。

然后想起来,自己已经不在那些群里了。

打开招聘网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职位。

同级别的工作很少,而且大多要求全职。

他现在的状态,根本不可能去全职工作。

妻子张美丽每周都会打电话关心。

“钱够花吗?”

“够的。”李振华不想让妻子担心。

“你辞职的事情,我妈还在埋怨我,说我不该支持你。”

“别理她,我们的决定是对的。”

“你真的不后悔?”

李振华沉默了几秒:“不后悔。”

但他知道,自己的声音没有以前那么坚定了。

学校开家长会,李振华第一次以陪读家长的身份出现。

其他家长大多是妈妈,偶尔有几个爸爸,也都是临时请假来的。

像他这样全职陪读的爸爸,确实少见。

“您是浩然的爸爸吧?听说您专门辞职来陪读?”班主任很惊讶。

“是的。”

“真是用心良苦啊,孩子很幸福。”

李振华笑了笑,没有接话。

幸福吗?他不太确定。

家长们聊天的时候,话题都围绕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补习班、志愿填报。

李振华很难插上话。

以前在公司,他和同事们聊的是技术方案、市场分析、项目进度。

现在的生活,让他感到有些脱节。

“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一个家长问他。

“IT行业。”

“薪水应该不错吧,为了陪读都放弃了,真不容易。”

李振华只是点点头。

他不想说自己的年薪是56万。

说出来显得太过炫耀,不说又觉得委屈。

回到家,李浩然问:“家长会怎么样?”

“挺好的,老师说你最近进步了。”

“真的吗?”李浩然眼睛亮了。

“真的。”李振华摸摸儿子的头。

看到孩子开心的样子,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是深夜时分,当李浩然睡着后,李振华又开始胡思乱想。

他想念以前的工作,想念那种被需要的感觉。

现在的他,除了做饭洗衣服,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偶尔接到前同事的电话,聊起新项目和新技术,他的心情很复杂。

“老李,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这里正缺人。”

“等孩子高考结束再说。”

“那还有大半年呢,你能熬得住吗?”

李振华苦笑:“熬呗,还能怎么办?”

“你这样的牺牲,孩子知道吗?”

“他不需要知道。”

“万一最后考得不好,你会不会后悔?”

这个问题,李振华每天都在问自己。

但他没有答案。

03

进入2024年春季,距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

李浩然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情绪也开始波动。

李振华能感受到家里的紧张氛围,但他努力保持着轻松。

“爸,我昨天数学考试又没考好。”李浩然垂着头说。



“没关系,还有时间,慢慢提高。”

“可是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笨了。”

“别这样说,你已经很努力了。”

李振华安慰着儿子,内心却也在焦虑。

孩子的成绩确实不太稳定,忽上忽下的。

万一最后高考发挥不好,自己这一年的牺牲岂不是白费了?

这样的想法让他感到内疚。

他不应该给孩子压力,可是内心的期望值确实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你最近是不是很累?”李浩然有一天突然问他。

“不累,爸爸很好。”

“但我感觉你最近话变少了。”

李振华愣了一下:“有吗?可能是天气的关系吧。”

李浩然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实际上,李振华确实很累。

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疲惫。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

没有工作的成就感,没有社交的乐趣,甚至连看新闻都觉得跟自己无关。

他开始怀疑,这样的陪伴对孩子真的有用吗?

还是只是在满足自己作为父亲的愧疚感?

三月份的一个晚上,李振华失眠了。

他悄悄走到阳台,点了一支烟。

这是他戒烟三年后,第一次重新拿起香烟。

手机里有几条未读消息,都是前同事发来的。

“老李,听说我们公司要上市了,错过这个机会太可惜了。”

“你现在还在陪读吗?考虑回来吗?”

李振华看着这些消息,心情五味杂陈。

如果他没有辞职,现在应该是最忙碌也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公司上市成功,他的股权至少值几十万。

可是现在,他只是一个陪读的父亲。

没有收入,没有前途,甚至不知道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他的陪伴。

“爸?”李浩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振华赶紧把烟掐灭:“怎么了?”

“我听到开门声,以为你出去了。”

“没有,只是出来透透气。”

李浩然走到他身边:“你是不是很想念以前的工作?”

李振华心一紧:“为什么这样问?”

“我能感觉出来,你最近不太开心。”

“没有的事,爸爸很好。”

李浩然看着他,眼神里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爸,你不用为了我勉强自己。”

“什么叫勉强?陪伴你是我心甘情愿的。”

“真的吗?”

“当然。”李振华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坚定。

李浩然点点头,但眼神里仍然有疑虑。

四月份,李浩然的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班主任把李振华叫到学校:“浩然最近状态不太好,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变化?”

“没有什么变化。”

“他的压力似乎很大,不仅仅是学习上的。”



李振华皱眉:“老师,您的意思是?”

“孩子可能在担心别的事情,建议您多和他沟通。”

回到家,李振华想和儿子聊聊。

“浩然,老师说你最近压力很大?”

“还好。”李浩然的回答很简短。

“有什么心事可以和爸爸说。”

“没有心事。”

“那为什么最近成绩不太稳定?”

李浩然抬起头看着他:“爸,你是不是很担心我考不好?”

李振华愣了:“为什么这样问?”

“我感觉你最近看我的眼神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

“以前你看我的时候很轻松,现在总是带着期待和担心。”

李振华被说中了心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爸,我知道你为了我牺牲了很多,所以压力很大。”李浩然继续说。

“你别这样想,爸爸没有压力。”

“真的吗?那为什么你经常半夜起来看手机?”

李振华心跳加速:“你怎么知道?”

“我睡眠很浅,经常能听到你翻身的声音。”

“我只是...”

“爸,我都知道。”李浩然打断了他,“你想念以前的工作,担心我考不好,还要在我面前装作很轻松的样子。”

李振华被戳中了心事,一时语塞。

“其实你不用这样的。”李浩然的声音很轻,“我宁愿你真实一点。”

那天晚上,父子俩都没有再说话。

李振华躺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发呆。

原来自己以为掩饰得很好的情绪,孩子全都看在眼里。

这样的陪伴,到底是帮助还是负担?

他开始真正怀疑自己的决定。

五月份,高考倒计时一个月。

学校的氛围越来越紧张,家长们也都开始焦虑。

李振华在家长群里看到各种讨论:“孩子压力大怎么办?”“志愿怎么填?”“考前怎么调节?”

他想参与讨论,可是又不知道说什么。

作为一个全职陪读的父亲,他应该更有发言权。

但实际上,他觉得自己比其他家长更迷茫。

其他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陪读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对他来说,陪读就是全部。

这种压力,让他快要喘不过气来。

“老公,你还好吗?”妻子张美丽的电话适时响起。

“挺好的。”

“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可能是天气热的原因。”

“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坚持住。”

“我知道。”

“孩子最近怎么样?”

李振华犹豫了一下:“还行吧。”

“什么叫还行?”

“就是...有点压力。”

“什么压力?”

李振华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可能是我给他的压力。”

“你给他压力?不是应该减压吗?”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太焦虑了。”

张美丽沉默了一会儿:“要不你回来几天,调整一下?”

“不行,这个时候不能离开。”

“那你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别影响到孩子。”

“我尽量。”

放下电话,李振华更加迷茫了。

他来陪读,本来是想给孩子支持和鼓励。

现在看来,自己的焦虑可能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这样的陪伴,还有意义吗?

高考前一周,李浩然的状态反而调整得不错。

他开始有说有笑,学习也很有节奏。

反倒是李振华,越来越紧张。

“爸,你是不是比我还紧张?”李浩然开玩笑地说。

“没有,我很淡定。”

“那为什么你的手一直在抖?”

李振华低头看看自己的手,确实在轻微颤抖。

“可能是喝咖啡的原因。”

李浩然笑了:“爸,你不用这么紧张,我已经尽力了。”

“我知道。”

“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不会怪你的。”

李振华愣了:“为什么要怪我?”

“因为你为了我放弃了那么多。”

“那是我自己的选择。”

“但我知道你内心有期待。”李浩然看着他,“爸,其实你不用有负担。”

那一刻,李振华忽然明白了什么。

原来这一年来,不仅仅是他在承受压力。

敏感的孩子,也在承受着来自父亲期待的压力。

这种互相的小心翼翼,让彼此都很累。

高考前一天晚上,李振华彻夜难眠。

他想起一年前做决定时的坚定,想起刚开始陪读时的满怀期待。

也想起这一年来的酸甜苦辣,想起内心的纠结和迷茫。

明天高考结束后,这段特殊的陪读生活就要告一段落了。

可是这一年,到底值不值得?

他还是没有答案。

04

2024年6月高考最后一天。



李振华站在考场外,和其他家长一样焦急地等待着。

阳光很烈,他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不知道是因为天气,还是因为紧张。

周围的家长们议论纷纷。

“我家孩子平时数学挺好的,今天上午出来脸色不太好。”

“别担心,可能是题目难了,大家都一样。”

“最后一门了,总算要结束了。”

“是啊,这一年真不容易。”

李振华听着这些对话,心情五味杂陈。

这一年,对他来说,确实不容易。

辞去年薪56万的工作,放弃职业发展的机会,来到这个小城市陪读。

从技术总监变成全职陪读爸爸,从被人尊敬变成默默无闻。

经济上的压力,心理上的落差,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刻。

可是现在,他反而不知道该期待什么了。

如果孩子考得好,他的牺牲就有意义吗?

如果孩子考得不好,这一年就算白费了吗?

李振华忽然觉得,这样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

把孩子的成绩和自己的牺牲绑定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难怪李浩然会说感受到了他的期待和担心。

“铃铃铃——”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

李振华的心跳加速,手心出汗。

考场的门打开了,考生们陆续走出来。

有的面带笑容,有的神情凝重,有的面无表情。

李振华踮起脚尖,寻找着儿子的身影。

终于,他看到了李浩然。

孩子走得很慢,表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李振华迎上去,想问“怎么样”,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想起了老师的建议:考完后不要立即询问考试情况。

父子俩就这样静静地走着,谁都没有先开口。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

李振华想打破沉默,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合适。

走了大概五分钟,李浩然突然停下脚步。

他转过身,看着父亲。

李振华也停下来,两人就这样对视着。

周围还有其他考生和家长经过,但这一刻,好像只有他们父子两人。

李浩然的眼神很复杂,有轻松,有愧疚,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

“爸...”李浩然开口了,声音有些哽咽。



李振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怎么了?”

李浩然深吸一口气,看着父亲疲惫的脸庞,看着他因为担心而紧锁的眉头。

然后,他说出了那句话。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李振华的心。

他愣在原地,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