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子都在不断遇到迷茫,不断寻找真实,如此反复,贯穿一生。在终了,谁敢说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
![]()
最近很多人吐槽哈佛女孩蒋雨融。我还没听她演讲前,光看她衣服就有一种不适感。蒋同学把中国古典服装的元素拼凑在学位袍上,两种美丽的衣服被她活生生硬叠成不伦不类的东西,就像······老佛爷一样,实在找不到更贴切的形容了。
然后看了她的演讲稿,倒是觉得和她的服装很搭。同样的拼凑,同样的味道。
蒋同学演讲的题目是《守护我们的人性》。这个题目大得······都可以写一套丛书了。
她在演讲稿中写“我在哈佛大学学习的是国际发展专业。它正是建立在人类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这一美好愿景之上。”
我天,哈佛居然有这样的专业,之前认为中国新开设的什么数字媒体专业等是在胡闹,看来跟哈佛比是小巫见大巫了。蒋同学要是再加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类的词语就能中西合璧了。
接下来,“当我结识来自34个国家的77位同学时,我所认识的那些国家,那些地图上色彩斑斓的图案,如今都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他们拥有欢笑、梦想,以及在剑桥镇度过漫长寒冬的毅力。我们舞动着彼此的传统,承载着彼此世界的重量。全球挑战突然变得切身相关。”
我的鸡皮疙瘩起来了,想起读书时,那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演讲。蒋同学当然志向更高,甚至我觉得她的演讲题目应该更大,可以叫《为人类之崛起而读书》。
然后,她开始直奔泪点“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女性买不起卫生巾,我就会更穷。如果一个女孩因为害怕骚扰而逃学,我的尊严就会受到威胁。如果一个小男孩死于一场他没有发起、也从未理解的战争,我的一部分也会随他消亡。”
听到这里还能说什么呢?绝对的道德正确,政治正确,像圣母一样的光环。只是,你和买不起卫生巾的女性一起生活过,哪怕一天吗?你接触过害怕骚扰的女孩,哪怕一个吗?你见有死于战争的男孩,哪怕一眼吗?我从蒋同学从出生到毕业一路高开高走的人生轨迹判断,她应该都没有。这段演讲稿就算不是AI生成的,也可能是根据看过的材料意淫出的感动。意淫就意淫吧,年轻人难免为赋新诗强装愁。但你的修辞课是怎么上的?用这种排比句来遮挡履历见识的贫乏,没有细节,没有感情,靠堆砌华丽辞藻,就像用方便面调料包勾兑的一锅鸡汤。
演讲稿继续着白左的老调重弹“但如今,互联世界的美好愿景正被分裂、恐惧和冲突所取代。我们开始相信,那些思维方式、投票方式或祈祷方式不同的人——无论他们是远隔重洋还是就坐在我们身边——不仅仅是对或错的问题。我们错误地将异类视为邪恶。”
······看来这孩子那么多年的书都读城浆糊了。
演讲稿当然不是演讲本身,所以我去看了她的演讲视频。没想到视频更精彩,一边看,我的鸡皮疙瘩一边从手一直发展到脸颊。
蒋同学一开始屏住呼吸,看来排练了很多遍,上台难免还是有些紧张。在演讲过程中,她的手势时而双臂高举,时而单臂上扬,那种感觉像极了我中学时那种党旗下的演讲。我查了一下,她在青岛读到了高一才出去。这就难怪了,红色基因一眼就能认出来,还和白左也有某种气质的契合。
说到卫生巾那一段时,她甚至用了哽咽的哭腔,可惜不是专业演员,没让我哭,只让我麻,肉麻的麻。
这是美国的哈佛,还是哈尔滨佛教学院?如果是后者,倒是和蒋同学老佛爷的装扮,演讲内容和手势毫不违和。
我反复查实了,确实是美国的哈佛。
哈佛,就这水平?
那些身后同学随着演讲的欢呼声、喝彩声。让我想起接触过的一些留学机构,800万人民币可以买到哈佛录取通知书,正规合法公开透明。也让我想起前不久,特朗普说哈佛有些学生连2+2都不会,我以为是懂王胡说,毕竟他说谎跟吃饭一样频繁。但看了蒋同学演讲现场,也许这并非空穴来风,只是用了夸张的手法说出来。
哈佛,可能就这水平。
几年前,没读过名校的JK·罗琳,也被邀请哈佛毕业演讲。她回忆了自己很小就坚定写小说,然后回忆了自己经历过的贫穷,且没有美化贫穷,朴实的说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哈利波特的创作过程。你会感觉到她像普通人那样,有软弱的时候,有迷茫的时候。但因为自己的坚持而实现了自我。听了以后,你会感到人生波折谁都会有,自己也能做到心中所愿。蒋同学的演讲字里行间都透着作为哈佛人的天生丽质,就连为买不起卫生巾的妇女流泪,也是悲天悯人的大爱无疆。
其实,世界选美大赛,环球小姐选美比赛等的演讲都是这种路数,表明她们除了美貌,还有美丽的灵魂。
但在看似美丽灵魂的后面,你会感到乏味无趣。
真正的美,一定有趣。
有趣的灵魂和圣母的灵魂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真实,后者虚构真实。
真实,是基于造物主给每个人不同的唯一之真实。
JK罗琳很早就清楚自己要过什么生活,这叫真实。
蒋同学被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喂养,以为这就是真善美,于是虚构出了这个自己,这就是她演讲假大空的根源。
有了真实,才可能用真实的眼睛看到不同的风景,这就是想象力的来源。
哈利波特的世界,在罗琳看来是真实的。如同梵高的画在梵高看来是真实的一样。
很多人看到蒋同学永远赢在起跑线的学习经历和假大空演讲后,得出结论:看来中国的高考是公平的,这种白痴连211都进不了。
然而,中国的高考在表面公平的背后,也有很深的不公平。因为它让很多人无法找到真实的自己。
不管你成绩好与差,在高考前,考生的努力方向,甚至整个生活,是被一个目标定义的,这就是高考成绩。
当高考以后,你必须找到定义你生活的目标。
这才是很多中国孩子高分低能,高考后,大学时迷茫的原因。因为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当然,正如蒋同学和很多西方同学,哪怕不参加高考,也未必能找到自己。
被很多无法推敲的概念影响,也是另一种迷茫。但确实,西方的孩子的自主意识要强些,他们可能要活出自我个性很久,才会遇到迷茫,和重新思考何谓真实?
最真实的有趣,最个性的活法,我一般不敢说,因为我做不到,说出来也会像蒋同学一样空洞。
但他们真实存在过。
![]()
那就是一百年前的“剑桥七杰”,七位从剑桥毕业的英国贵族,家境优渥,前途光明,有的已在军队或政府任职)。他们直到造物主,所以清楚自己的使命。于是,集体放弃一切前往遥远而艰苦的中国传·教,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极大地鼓舞了传教热情,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内地会的工作。
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非凡的想象力,他们看到了这种使命后面更真实的世界途景。
看到了虚无和一种更高的真实,因此他们活出了更高级的有趣。
也许,每个学子都在不断遇到迷茫,不断寻找真实,如此反复,贯穿一生。在终了,谁敢说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