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过,“进化”与“开放”是腾讯的观念底座——腾讯的所有方法论都可以从这个底座中衍生出来。
其中,“进化”相对容易理解,但“开放”就要稍加辨析了——在这里,“开放”作为一个底层管理思想,指的不是具体产品的开源、闭源(如AI大模型),而是另有其义:
腾讯公司服膺凯文·凯利的“失控思想”——他创造了“失控”概念,认为科技发展像生物进化一样是无从控制的。[29]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企业要更重视自组织行为、更重视自下而上的(创新)“涌现”、更重视通过简单规则建立起网络化分布式组织以促进涌现。
在这个意义上,与传统型管理相比,新型管理中的“开放”,核心是指“去控制化”(即“失控”),从而形成“控制”与“非控制”、“混沌”与“有序”之间的一种更富于创造力的平衡。
也就是说,保持一定程度的“失控”是“开放式管理”的重要体现,这也是“腾讯式管理”所追求的(如著名的“生态养成与赛马机制”);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微信这种“非人为规划的”、“自下而上涌现式”的创新,证明了其在当代管理中的有效性、先进性。
因而吴晓波感慨说,腾讯有3400个产品,他们把自己叫做一个生态体系。[30]“如果它不用进化、失控、灰度的方式来管理,这家公司没办法被管理的”。[31]
事实上,这种“去控制式的开放”在成熟期腾讯的发展中确实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又集中地体现在腾讯的生态建设上。
在内部讲话中,马化腾曾说:“最高阶的平台之争,必然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32]事实上,腾讯在内部也把自己的产品体系称为“产品生态”。因此,腾讯近些年来在生态上的大力度投资建设,其目标所指,就是对自身产品生态的深化经营与外延拓展。
作为中国企业生态建设的领军企业之一,腾讯的生态建设原则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这在实质上也是“去控制”——通过“去控制”而实现最大的自身利益,为腾讯产品平台带来了无尽的丰富性、长期可持续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