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战役,是彭总军事生涯中少有的一次败仗,并且还是最凶险的一次,敌人当时距离彭总仅咫尺之遥,以至于彭总都做好了最坏打算。
而此战之所以会恶化到这种地步,原因有很多,但西野四纵的未经请示便私自撤退,是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彭总对四纵进行了严厉批评。
不过,在四纵的司令员看来,责任并不完全都在四纵身上。
![]()
一、西府失利
1948年5月26日,西野在洛川土基召开二次前委会议。
会议上,彭总对当年的春季攻势尤其是西府战役进行了总结,而在讲到存在的问题时,彭总重点批评了四纵。
不仅是彭总,参会的西野各干部也认为,四纵在此战中责任较大。
面对大家的一致批评,时任四纵司令员的王世泰就回忆,“在当时的氛围下,让我一度思想包袱很重”。
为何会招致批评?事情还得从西府战役打响时说起。
1948年3月,在取得宜瓦战役的胜利后,西野决定再接再厉扩大战果,因此便兵围洛川,以围点打援的方式,打击和歼灭敌增援力量,同时相机拿下洛川。
计划是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问题。
首先,胡宗南在得知洛川被围之后,确实派了五个师前来增援,但由于之前被西野打怕了,因此这五个师的国军走的那叫一个小心翼翼,以至于西野始终找不到歼敌机会。
其次,西野的后勤补给跟不上,本来西野就十分困难,而洛川又位于黄龙山区,这里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经不起几万大军长期驻扎。
时间久了,西野的吃穿都成了问题。
面对此局势,彭总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兵发宝鸡,一来,宝鸡是胡宗南的重要物资补给基地,二来,此时胡宗南大军主力正被抽调去增援洛川,导致宝鸡所在的西府地区兵力空虚。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拿下宝鸡,不仅能狠狠的打击了胡宗南,还能充实西野物资,一举两得。
计划定下之后,西野在当年的4月13日,于马栏镇召开了军事部署会议,会议上参战各将摩拳擦掌,大多都认为,拿下宝鸡是势在必得,不会有啥问题。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此次出战,却打了个灰头土脸。
当时彭总的部署是将大军分为三路,左路由二、四纵组成,张宗逊负责指挥,任务有两个,其中二纵直扑宝鸡,四纵则负责向咸阳佯动,以造成我军要攻打咸阳的态势,以便迷惑和牵制附近敌军。
![]()
右路为六纵,任务是渡过泾水后待机并负责阻援,阻击可能前来增援的马家军,中路则为一纵,任务是协助二纵拿下宝鸡,最后便是三纵,三纵任务比较简单,就是继续做出围困洛川态势。
战斗打响后,刚开始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在一、二纵的合力攻击下,驻守宝鸡的敌76师很快被歼灭,宝鸡也在25日深夜宣告解放。
但在宝鸡解放的同时,西野的其他防线却遇到了大麻烦,尤其是六纵的方向,情况极为危急,咋回事呢?马家军来了。
其实在最开始,按照彭总的设想,马家军与胡宗南之间矛盾重重,因此即便是来了未必会来太快,并且也不会太卖力,毕竟当时的西野主要作战范围并没有过多触及马家军的利益,所以在部署上,彭总便以战斗力相对较弱六纵用来阻击马家军。
结果不曾想,马家军不仅来得快,并且来的还是其精锐82师,带头者,正是马步芳之子马继援。
在这种情况下,六纵陷入苦战,最终在付出极大伤亡之后,才勉强冲出包围,事后清点,损失人数达三分之二。
除了六纵这边,四纵那里也出了问题,四纵的任务是向咸阳佯动,同时牵制和阻击国军裴会昌部,考虑到裴会昌是西野手下败将,未必敢全力增援,因此在战前,四纵的一个团被带去执行破坏铁路任务,这么一来,四纵用于阻击的只剩下两个团。
与马家军的闪击一样,裴会昌在接到胡宗南紧急救援宝鸡的命令后,一改之前畏首畏尾的状态,足足八万余人大踏步朝着宝鸡而来,由于敌众我寡,尽管四纵顽强阻击,但最终还是丢掉了阵地。
由于六纵和四纵的阵地相继失守,就让整个战役局势陡然一变,变得对西野极其不利。
二、彭总猛批
原本西野的计划是,趁敌兵力空虚拿下宝鸡,如今虽说宝鸡拿下了,但敌却从四面八方而来,眼看就会陷入被包围的困境。
更要命的是,由于四纵未能守住阵地,本着避免进一步损失,就在未经请示也没有通知兄弟部队的情况下选择撤退,这就让敌裴会昌部长驱直入,进抵宝鸡城下。
而就在裴会昌部进抵宝鸡的同时,马家军的骑兵也冲到了长武。
这就意味着,西野主力一纵和二纵已经陷入了左右夹击的危险境地,由于国军来的太快,以至于在4月27日这天,驻守在屈家山村的西野机关,都清晰可闻敌人的枪炮声。
在这种情况下,与敌人硬拼显然是不明智的,因此彭总下令迅速撤退,期间,为保证万无一失,彭总坚持最后一个走,而敌人也越来越近,甚至都能听到清晰的拉枪栓声音。
紧急时刻,彭总一度把手枪拿在手中,这完全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好在最终,彭总并未遇险,但之后部队的突围过程同样十分艰难,尤其是马家军,在马继援的率领下,其82师紧紧咬着六纵的教导旅不放,而西野在历经多次苦战之后,最终于5月12日才转移到了老解放区,算是彻底摆脱了敌军。
经此一役,西野不仅未能完成攻克宝鸡、收复陇东的作战目标,同时部队损失不小,出发时6万人,回来只有四万多,损失了一万多人。
鉴于此,西野在5月26日,于洛川土基召开了总结会议,而在会议上,未经请示私自撤退的四纵,自然成了被批评的主要对象。
当时彭总批评四纵极为严厉,一度拍着桌子对四纵司令员说,“你应该被砍脑壳”。
![]()
而对于四纵出现的错误,司令员王世泰自然是责无旁贷,会议上他也做了深刻的检讨,对野司下达的处分,也认为是很有必要,但与此同时,他也有不同的看法。
王世泰的看法是,西府战役的失利,四纵确实存在有一定责任,但把所有责任都压在四纵身上,有失公允。
首先第一点,就是敌我兵力悬殊太大,裴会昌兵团在接到胡宗南的命令后,迅速组织了数万兵力直逼宝鸡,而四纵用来阻击裴会昌的力量,只有两个团外加一个营。
并且,四纵之前是在昭陵一带佯动,阻击裴会昌是紧急情况下的临时任务,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四纵赶到阻击地点时,敌人早已拉开架势,所以不等四纵完成防御部署,就被裴会昌部狂轰滥炸的好几波。
兵力少,还不占先机,即便是四纵当时用于阻击的两个团全部压上去,也很难挡住敌人十一个旅的疯狂进攻。
基于此,王司令认为,四纵并不是没有尽全力,实在是太过被动。
三、真正问题
当然,一场战役的胜败,在于多个方面,王司令所说的确实是因素之一,但由于四纵的防线被打穿、导致了裴会昌长驱直入也是事实,对于这一点,王司令并没有回避,坦率的承认了四纵的一些不足。
在他看来,四纵当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真正的锤炼。
四纵成立的时间比较晚,是在1947年9月21日才成立的,成立之初,两大主力(即警备第一旅、第三旅)虽说历史悠久(前身是八路军留守兵团一部),但因长期在陕北后方驻防,就缺乏了硬仗、恶仗的锤炼。
而一支部队从弱到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很多时候,硬仗、恶仗则是快速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最好机会。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黑山阻击战中一战扬名的东野十纵28师。
![]()
28师的前身,是八路军359旅第2支队,1945年6月,该支队原计划挺近江南,结果在走到河南孟津时接到军委通知,临时转到东北,抵达东北并被整编为独立1师后,迅速投入了战斗。
但在一段时间里,这支由359旅一部改编而成的独立1师,没少受东总批评。
批评的原因,自然是屡有失利,先是在四平没能挡住新6军,之后又在三下江南时动作拖沓,差点放跑敌87师,以至于在战后东总毫不客气的提到,“这个独立1师,哪里有一点主力的样子?”
要知道,359旅也是八路军六大主力旅之一,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正如王思林所说,第一便是缺乏硬仗、恶仗的锤炼。
359旅在抗战期间去前线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搞建设,老话说刀越磨越锋利,而359旅长时间不曾亲临战阵,自然就会让部队的军事素质出现下滑。
西野四纵与这个情况基本类似,纵队主力警备一旅和三旅出自原八路军留守兵团,长期在后方驻防,与初到东北的359旅2支队一样,也缺乏相应历练。
而到了黑山阻击战,已经被改编为十纵28师的359旅2支队,经过那一场血战,不仅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同时也由此历练为一支敢打、能打硬仗的铁军。
因此,王司令便认为,没能挡住裴会昌部的冲击,固然有敌众我寡的因素,但四纵当时素质较差也是关键。
西府一战,对西野以及四纵来讲,是一次较大失利,但同时也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通过此次失利,除了让野司在整体作战思路上有了调整,同时也让四纵痛定思痛,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整顿纪律、作风等行动。
![]()
经过一系列调整,四纵很快异军突起,鏖战罗镇、浴血兰州,四纵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这个过程中,四纵也完成了由弱旅到铁军的华丽蜕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