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号,我们发起了一个征集,想聊聊我们的文化习惯回避的死亡和自杀,自杀干预相关的问题,我们按照留言的先后顺序做了整理,在整理的时候我自己也很受触动。有读者说“未知死,焉知生”,也有读者说”我怕的不是死亡,是虚无“,”没有意义,也可以是快乐和平静的,而自杀大多是不快乐不平静的“。
对于这样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我们很希望我们的内容会给大家一个机会去谈论它,正视它,同时有一些获得感。我们发起的互动活动也一样,关注留言的同时,文内结尾是下周二6月2日的活动详情,欢迎继续报名。
内容整理的先后顺序大致按照留言顺序,有所取舍,希望匿名的小伙伴都尽量匿名了。更多留言内容可以找到那条内容关注下评论区。
关于死亡
太阳与铁
不能选择出生 但是可以选择死亡
YQ
地球现在太热了,热得我想死。不热的时候还好好的
墨叙涅の谜
是的,人生就是一种学习死亡的过程,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那就掌控自己的死亡,掌控感会带来主体性和主动性,可能反过来意外地会让你活得更好
五仁岳饼
我很好奇什么是死亡,但这不是说有自杀或者什么想法。我想多了解死亡是什么,借此了解什么是生命和什么是我自己。
Diogenēs
死亡是回归。
查琳十字街
我和我的一个朋友互相从死亡的边缘拉回彼此很多次。我至今记得那些冲往她寝室夺走她手上的刀的夜晚。前几天520时候,我和她分享了我关于自杀和死亡哲学的论文。有时候我庆幸自己和她都还活着,但我也清楚死亡从未在我们之间淡去,或者说从自杀的念头浮现的那一刻开始,死亡就已经成为我们影子般的一部分 很小的时候就从很文学的角度接受并且认同了死亡赋予生命意义的理论。但直到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的先天疾病、再被学习和工作消耗健康的时候,死亡才变成一个更真实可触的东西。会心脏抽痛,会失眠会害怕自己毫无征兆地一睡不醒。十几岁写下的遗书不断更新,我究竟要留给我爱的人什么,宁愿被记住还是被遗忘。有那么多问题关于死亡,我只是没办法理解怎么有人能做到不思考不谈论
拈花一笑
20岁的时候,我那时候一直觉得死亡是件很神奇的事,就是无论你当下心中有多么看重的觉得伟大的神圣的东西,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客观真实性,当你死亡的时候这一切归于无,那时候觉得活着是一个奇迹。但现在想到死亡没那种精神触动了。我有时候会想,世界上陷入哲学思考的人有没有人用自杀来证明认拥有自由意志……还有耶稣、苏格拉底算不算自杀?还有佛教的生死观、儒家的生死观有何差异?
Bodysnatcher
死亡可能是唯一有意义的话题
(空白)
地球是一颗已经被虫蛀的苹果,果肉越来越少,虫子越来越多,果肉吃完了,后来的虫子就吃原来死去的虫子尸体,循环往复,当这个系统的能量到达最低,就是死忘,所有人都在向着最终的寂灭前进
cartilage growth factor
没有死亡的话,整个生态圈会被拖垮的,所以有死亡才有新生才有进化。死亡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怎么都很恐怖很难接受;但如果站到整个族群的视角,死去的人也不过都是进化代价。这样说,每个人最终的死亡都是意义重大的事情,对我来说更容易接受一些
季阳
每个人都逃避不了死亡,不如坦然接受。我们从自然中来,再回归自然,生命可以看作只是整个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个组合,就像叶子一样,春天生,秋天落,组成叶子的物质还在,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每天念一遍心经,远离颠倒梦想
死亡对每一个生命来说都是彻底的结束,是每个生命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生命的时间有长有短,死亡的原因与方式有很多种,有自然,疾病,意外,自主了断等。有的生命的消亡,带着平静,也有的带着不甘,但对于死亡来说,任何的外在情绪,都不会影响死亡本身。心脏停止跳动,意识归于混沌!血肉逐渐腐败,散发恶臭,多年以后,回归尘土,随风飘散!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只是曾经来过。 特别说一下自杀,这与其它类型的死亡并没有不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抛开世俗情感的影响,虽然生命诞生的选择权不在自己手里,但死亡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而选择是没有对错的。 最后,我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对生命的敬畏,所以我不会替其它生命选择死亡。
42
我贪生怕死,但也认为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feyer116
从已知的科学视角看待死亡,是机体的死亡,意志的消散,难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情绪. 从人生意义视角看待,是体验,体验,体验,还是体验. 从哲学视角看待,我思故我在,我不在自然无思. 从玄学视角看待,一切都是轮回,万物负阴抱阳,无不遵循生老病死,化作能量等待时机重新孕育. 我们畏惧死亡是因为我们恐惧未知,
怄得慢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被赋予两种感觉,愉快和痛苦,生命对于个体来说,它的意义就是感官的愉悦。当痛苦大于快乐的时候,生不如死,就被动或主动选择死亡。实际上完全是个体的选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外界的干预是无效的
XXX_
在我看来人是一个意识体,是一个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这更像是这个高维度的东西。而人作为一个三维生物更像是被限制了。这些限制就好像被设定好的,而死亡一个我们无法触及的领域,也许是这个意识体摆脱限制的开始。而也许“人”这个意识体在不断摆脱低维度进入高维度的过程之一。
我是谁
死亡和出生一样,是独属于你的这段时间的边界
ॐ阿楠 samadhi
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死亡的问题吗 思考这个问题或者思考想要怎么死,都是想要不痛苦的结局 可是怎样才是不痛苦呢 有的选吗
关于活着
仰天大笑念书去
大概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感觉死是自然的、不需要理由的,让我还活着的是活着的理由。那时候家里没看完的书、没吃完的零食还能成为我活着的理由,后来越长越大,支撑我活下去的理由越来越少了。
匠心
这世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生老病死,人之死生与动物昆虫并无二致,我们的地球上大概曾经出生并死亡过1100亿人,但即便是这样,我依然相信我存在的意义,仍然希望自然的老去(可能的话,也希望有一天能遇着自己灵魂契合的伴侣,有自己的后代,体验一下作为人类圆满的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一生) 即使注定孤独一生,也要尽力活的长久,我对新的科技,新的思想,新的生活生产方式还一直充满热情,希望能在活着时候看到梦中的乌托邦理想国天下大同式社会,看到共产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希望自己能为此奋斗终生)
心灵D咖啡
焦虑抑郁20年,生不如死
肖平亮
生病了,成了啃老族。想过死,没勇气
南极的arctic fish
"有时,光是活着就已经是勇敢的胜利。" 在无意义的世界里坚持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对荒谬的反抗。我们此刻的存在,已经是某种无声的胜利。
星辰
无形无相,人也不过天地精华汇集而成,死后也不过散了,还回天地,等待着再次入世体验与创造,没有死亡,就没有生,这是宇宙的呼吸,辩证的统一 推荐《阿乙莎灵讯》系列;《与神对话》系列;《灵魂永生》赛斯书系列 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具超越性,人生就当在画卷上留一笔吧
云淡风轻
因为我们生活在冰冷的钢筋水泥森林,以硅基机器为伴,我们不能再感受到神秘的自然力量,我们失去了进入童话世界的能力,神话故事仅仅出现在我们的书中和视频中,无法与我们融为一体。因为我们是现代的科学人,以数据和科学逻辑说话,失去了远古人通天地的能力。 而作为人,我们好像距离人本身渐行渐远。
匿名
我可能是个比较奇怪的人。从小因为性格怪异(轻微自闭和奇怪行为)而一直属于被孤立状态,本身也无法理解其他人。在青春期因为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的原因,确诊了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等等很严重的问题,并开了药开始吃药。但是在吃了几天药后因为对我来说很严重的副作用(极度嗜睡、厌食、暴瘦、头晕和情绪平淡),自己不顾医嘱停药了,开始自学心理学干预自己心理。然后慢慢的反而开始好转了。我在学校时也是非常痛苦的状态,躯体化症状是心脏非常压抑的痛、每晚精神衰弱睡不着、幻听幻嗅以及看到所有人身旁有个黑色的影子(不是影子,是紧紧站着贴着人跟随人)。但是即使是非常痛苦的状态,在当时也拒绝对留疤的自残方式和自杀,似乎理性和逻辑的作用在我身上展现,无论何时都试图通过一种“最优解”生活,即使我的身体不允许,却还强撑着哪怕到完全崩溃的最后一秒。确诊后父母也依然给我造成了很大压力,联系熟人连我的病例单都没看就开了重性精神药物要求我吃药,当然我也强行拒绝了。
李茜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段时间,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之路。有限人生好好体验,如果毫无生存质量可言,会主动选择死亡。
Starless And Bible Black
很喜欢一句歌词 今日死んだっていいって 今天就算死掉也没什么不好的 いつだってそう思ってた 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这么想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人格解离?我曾经觉得脱离了本体,以高高在上的视角看着自己和别人的一举一动,对感知来说仿佛隔了厚厚的一层,听到的话需要很久才回响在耳边,疼痛几乎降到最低,世界是那么不真实。我那时候还以为是自己特殊,甚至十分庆幸它保护了我
匿名
十六岁时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器官受损。日日在病痛的折磨中,至今已六年时间。刚开始会怕死,后来感觉活够了,只希望老天把我收走。如今,我不再遗憾生命的不长久,甚至可以说,这就是我理想的人生了。
早逝是后来的愿望。其实在更小的时候,我就有呼吸困难的毛病,有时候情况很严重,连医生都怀疑我快不行了。再加上生活上的一些不幸,这一生实在太过沉重。离开,对我而言是一种解脱。
曾和朋友对话时,我说:“如果病痛是有期徒刑,那漫长的平淡人生,就是无期徒刑。”恐惧死亡是一种生理本能,但我可以说,通过冥想之类的方法,我已经克服了它。加上厌世,这已是“天崩局”,离开才是解脱。
木羽(xu)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身边人离世
柏莎
我高中时一个学生跳楼了,大家都噤若寒蝉,封锁消息,寝室里的同学们在讨论说她心理能力不好,或者说有“实力”的学校会把舆论压下来。但是我当时躺在床上,想到了那首日语歌《她曾存在过啊》,感到十分荒谬,觉得这是个并不尊重与爱惜生命的世界,而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促成这样的世界。无论如何,我对生命的态度是,尽情享受与探索,毕竟死亡是人生唯一确定会发生的事情,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可能是选择…
柏莎
她曾活过啊 生きていたんだよな
Cheng
我大舅舅是自杀的,没有遗言,好像是深思熟虑的决定。我感觉自己被他抛弃了。
Delen
近距离观察死亡的场景是目睹老人们的去世的过程, 由于身体的苦痛他们会非常厌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促成死亡。 很近亲戚的阿嫲在临死前几天已经不停地唠叨,我为什么还不死,还不死。她的意识清楚,但身体异常虚弱。过世后,边上照顾她的护工说这几天她一直咬着牙,不让别人喂汤水给她。这是最隐蔽的自杀,只是外表平静。
荸荠
一个高中同学得了很久的中度抑郁,在近几年自杀死了,她死前医生建议她去大医院看病,我给她介绍了长沙的医院,她最后一次住院就是我建议的那个医院,她住完后说她不想死了,可是出来后的第一个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她跳河过世了,第二天我们共同的朋友说她过世了,我当时有种置身事外的不真实感,“人就这么没了吗?真的?”,最近有天和人吵架哭了,在厕所痛哭流涕一小时,就突然想到她,感觉我和她连接上了,她最后一次去医院寻求帮助是我介绍的,那么一条生命就没有了,很悲恸
死亡恐惧
朱谷明
对死亡的恐惧源自于对失去的恐惧。 失去贯穿人生的始终,脐带剪断的瞬间失去与母亲的链接,而死亡会是最后一项失去的内容:生命和意识。这也是很多抑郁和虚无主义的来源。 不过我认为,宇宙本来就是虚空一片,而我能在宇宙漫长尺度中,拥有不到一瞬间的个体意识,拥有一具承载意识的肉体载体。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时常幻想假设我的意识出现在平行世界中会是什么样,最后总是会让我重新珍视现在所存在这个时空。 死亡对我而言就是回归我本应存在宇宙中的虚无而已。所以珍视生命中的每一寸感受,活着的每一秒都是恩赐。随时接受回归虚无的可能。 (感谢这个机会,能让我分享最近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感悟
NOISE
我从小就害怕死亡,因为死亡可能会让我的感觉消失,我很害怕我没有感觉,我很害怕什么都感觉不到了,甚至连我在感觉这个感觉都没有了,我很害怕我再也没有办法看、听、摸、想,我很害怕这种虚无 可是死亡是必然的,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慢慢步入死亡的深渊,就算是看似永恒的宇宙,在遥远的未来也将走向寂灭,可是我不甘于此,我想要一直的思考下去,我想要一直有感受,我不想要化成虚无,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办法完完全全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逐日
对我来说死亡是不能静下心来想的事情,一旦想到死后万物寂灭,我完全接受不了。生活只能是在暂时忘了自己会死这一事实下才能进行,否则会陷入虚无主义。试过很多哲学和思想,终究没有一款能让我在面对死亡时做到坦然。
牙科医生
不畏生死说起来容易,能做到的并不多。作为一名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我会一往无前地奔向终点,心疼半途停下来的
peripatetic
不害怕。一想到我会死才能让我感到放松。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所有人都会死。
感冒的包菜
小时候害怕着两件事,一是自己一睡不醒,二是见证所爱之人的离去,所以为了战胜死亡,我选择将神经科学作为事业。 我只有拿着科学的武器,才能缓解这恐惧。到了高中时期,我在天主教学校里依然瞧不起那些因为恐惧死亡而皈依宗教的人,认为那是在逃避现实。 时过境迁,增长的见识让我知道自己终有一天是会死的,纵使活了百年千年,也熬不过日月星辰。但唯独不变的是我仍然想和死亡战斗——我无法做到,在自知生命有限的同时,为了其他的梦想和色彩奔波——除了爱,爱能麻痹我的逻辑,或许到头来我还是和那些皈依宗教的人没什么区别,想要找一个超脱生死的归宿。 那我现在不怕死了吗?我还是怕,却变得从容了。我发现人生前死后都是孤身一人,唯独活着的时候有无数奇异关系等着探索——如果我不怕死亡,我会去拥抱这个世界吗?是带着这份恐惧,人才在有限的生命中踏出了无限、找到了自我在这片苍茫中的坐标。就像存在主义者认为焦虑是自由意志的展现,我认为死亡是建设自我价值的基石,这就是我的生死观。
Satisfish
有的时候一思考这种问题就会引起某种不可莫名的恐惧+无力感,得赶紧拉自己回到现实
死亡教育
思然 Emilie
多次面对亲人、好友和师长的离世,每一次都难以启齿谈论死亡,甚至不能坦诚告别。觉得非常遗憾。我们应该有能力坦然谈论一切,尤其是这么重大的生命事件。人不应以回避作为生命的尾声和告别。
荸荠
其实我认为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补充,中国人很避讳死,我初中遭遇孤立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死亡,我认为死就是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喜怒哀乐,没有过去未来,就是永恒的黑暗,但对于我来说,死是一种解脱,是最后的退路,有人说睡眠就是死的提前体验,可是睡觉还会做梦,死就是永恒的黑暗,里面没有快乐梦没有噩梦,没有噩梦就是温柔的黑暗,所以死是温柔的黑暗。
这是必须谈论的事情而不是“是否可以谈论” 只有谈论才能消解
梦幻星空
每一天早上醒来,就觉得活着真好。每天睡前,就觉得又活了一天,真不错。未知死,焉知生。学习死亡就是学习生存。我们今生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超越今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今天的自己有没有比昨天做的更好?既来之则安之。死亡终将降临,在这之前,还有任务,没有完成任务怎么能说走就走,未完成的使命终将继续。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墨叙涅の谜
我觉得人应该有选择自己如何死亡的权利,并且应该主动、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死亡。我经历过几位长辈和同龄朋友的离世,读过关于生前预瞩、姑息疗法的书,看过关于孤独死的纪录片,也对上野千鹤子关于在家独居孤独死的著作感兴趣。对于一个健康人,如果晚年没有愿意照料的亲友,也没有财力获得优质的养老服务,那么衰老所带来的身心能力的衰退,或许就会在某个时候导致自己丧失自主能力且无法求助,这可能是突发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或突发疾病导致往后的日子都要在ICU通过呼吸机等维持生命过植物人的生活,也可能是认知障碍(如阿兹海默症)导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对于自己的死亡,就已经丧失了自主力。由此导致的给自己带来的潜在伤害,和造成的社会负担,我想多数人是难以接受的吧?那么在自己还具备完全的自主能力时,就把自己的晚年和死亡过程规划好,在自己丧失自主能力后,让他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遗书/生前预瞩等做好后续的安排,对于自己、对于社会都是更加负责的;此外,对于一部分难以长年忍受由于疾病导致的痛苦(比如癌痛、慢性病痛)和生活质量下降,想要自主选择结束生命的老年人,我觉得也应该予以包容和理解,应该尽可能去减轻这些人的痛苦,在无法减轻痛苦时,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见到自杀就不加区分地干预。
向死而生
我知道你知道
未知死,焉知生?
我知道你知道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活着只是一趟风景未知的旅途。想明白这两点,死亦可,生亦无惧。
飞向世界尽头
谈论死亡才能更好地面对死亡
拈花一笑
The problem about death is not the problem of the dead,but the problem of the living.
Reszettin
大约5年一大次,两三年一小次会想要自杀,所以还看过不少的文章。我觉得身边不让谈论的人其实是有一种我知道痛苦,但如果你告诉我你痛苦的快要死掉了,我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的想法。
Reszettin
大概我上初中的时候外公死掉了。他想着退休以后可以做这样那样的事情,但是退休以后生癌,检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 社会在教育普通人要忍耐、要延迟满足、要为了活下去放弃自己的价值观,那如果今天真的是最后一天,是不是会充满遗憾地死去?
盒盒
睡眠是暂时的死亡。生死并无二致,是个体能量存续的两种表达形式。生不是开端,死也不是结束。生死也没有太多分化概念可言。
苜蓿巷三号
不区分生与死,就无法认识其中任何一个。活着模模糊糊、死了浑浑噩噩。
Redbreast
不应该忌讳谈论死亡,但也不要去思考和寻找生命的意义,找不到的,人生本身就是无意义的,但当你过具体的生活的时候,就会有无法描述的感到有意义的瞬间浮现。
蘑菇
3年前处于重度抑郁状态的时候 有一次骑着共享单车在路上 差一点被迎面而来的大货车撞到 那个瞬间是我最想死的时候 那一刻我不害怕 只想解脱 又不想因为自杀而让家人难过 觉得意外事故会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可是就那么一秒的体验 让我在这些年来 每次体会到“活着真好”的片刻更加放大生的珍贵 悄悄在内心感叹“还好当时没死” 人生是一场体验 这场二元对立的游戏 因为那次靠近过死亡而珍惜每个活着的时刻
glitter
两年前我抑郁最严重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被动自杀意念,去年开始因为身边朋友家人的生病突然意识到这一切不能存档重来,身体的损伤就算经过治疗也不能完全恢复如初。对死亡的思考反而让我更珍惜生命,逢年过节说祝福语时也会更真诚的说出祝你平安健康这六个字
Zoe
长大后的梦,多数与离奇、当下的生活、工作、忧思有关。有一段时间我很少做梦,或者很少记得自己做过的梦。 有些离题了,谢谢你看到这里。 前年有一段时间,晚上回到宿舍 常常睡不着,半夜脑子用功,不断地再和自己撕扯纠结。后来决定放过自己。如果觉得死也没什么,那放下离开也不是那么难的事吧? 后来换了新工作,第一个月回到自己小小的宿舍,常莫名流泪不止,或者流泪不止,一度怀疑自己快要抑郁。然后在接纳以后,下半学期一切好像朝着越来越好的态势进展以后,又被动地“主动辞职”。自己去云南走了一周,也不敢真的裸辞,临行前还是找了一新工作。 前半年又是在反复想要离开和无法下定决心离开之间撕扯。新的工作除了薪资一切好像都还不错,我还是不痛快,还是抑郁痛苦不堪。就在关门抑郁痛哭和接纳摆烂之间摇摆。 过了一个寒假,到了现在。读了《正念的奇迹》,读着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今天刚好读到,多数抑郁的关键和失去(loss)有关,和悲伤(grief)有关。我还是不是很清楚怎么很好地面对生活,面对我不喜欢的那个部分。但我来到这里后,尝试接纳,决定接纳——接纳苦与乐存,接纳自己,接纳生活本身。 我想生也好,死也罢。如果可以,还是好好活着:痛快且追寻意义而活,活在当下,此身 此时 此刻,“向死而生”
Twist
天天想死,但缺乏执行力,而且怕没死成反而留下后遗症。有时候又想尽量活长一点,才有机会做各种想做的事情。总之活一天算一天,活下去很好,突然死掉也很好。
Akasha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Lin+
从小其实有点渴望死亡,希望有个人代替我生活然后我跑去宇宙睡大觉,对我而言,死亡跟睡觉好像差不多,反正睡了没有感知也就无从有快乐还是痛苦。无缘由降生于世令我感觉迷茫和失落,只能通过追寻激情来填补缺失感和失落感。不过生活这么多年之后,那种对生活的困顿和无力感要缓和一点,但依旧是这种基调,只不过因为生,而有生的本能渴望在鼓动自己。
遨游万界
宇宙诞生之初是没有生命的,他为什么要创造出生命呢,我觉得是为了让生命意识到宇宙的存在,使这个几百亿光年的庞然大物没那么孤独
苜蓿巷三号
任何活着的物质都必然死。这是传承。没有死亡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活着的物质。所以,儒家的说法是错误的:不是意识到活着才能知道死亡的存在。其实是死亡创造了活着的生命;不知道死亡的存在就不知道活着的目的。
Leah竹
认识到人生的有限性之后,对死亡感受就变淡了,疲惫的时候经常把死看做一种解脱,但又背负着爱与责任。现在的观念就是,过好当下,向死而生。
关于自杀
Always
我今年33,高中的时候自杀过,因为被霸凌,自杀方式是把周围一切能吃的都吃了,所有的药物还有几瓶墨水,同学们就看着我,数到了正好五分钟才去找宿管老师…后来我也去过大厂工作,但是由于领导反复无常且胡乱插手引发了我的双相情感障碍…到现在为止我也是慕死的,我喜欢过的女生也曾经说过,对于我来说死了也许更轻松…后来想来那个最初引发我对死亡的思考,是初中班主任,他讲刘胡兰,讲司马迁,讲到死志,有的人以死为志…高中转校之后也看过一本网络小说,叫做亡灵只眼,从一个亡灵的角度看待死亡…疫情期间,了解到有一个组织叫做死亡咖啡馆,后来参加了三四次,第一次的时候有个姐姐一直说话,所有人聊过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的之后,那个姐姐说自己并没有我们这般的感受,她只感受到绝望,然后拉下了帽子,才说出自己癌症晚期的情况…当时我会去检查精神疾病,是因为我在大厂里做运营,当时我很想带着一群人一起死,当时约死群很流行,有一个事情是几个人约死跳崖,有个律师在下面留言说,要是这些人能遇到他这个层次的人就不会死了,我对所有类似的评价嗤之以鼻…现在吗,我也愿意随时死去,原因很复杂,没有什么头绪,但是概括起来就是,你在一个地方旅行,然后有一天想要回家了,所以就再也止不住这种念头…我希望能活着找到人生里久远的灯火,如果找不到,在死亡里也可以…至于家人…还记得我自杀的高中吗,我家里人逼着我去的
Lilypad Yoga回复Always说
我喜欢你的这段文字。活下去吧。成为自己的或某个陌生人的久远的灯火
oveRevo
如果能坦然理解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自然现象,死亡也许并不可怕。以此角度来看,我觉得自杀是一种因对自然和生命的认知相对不足导致没有足够的精神或者心理能量储备,当遇到一定强度的身心疾病或冲突时产生的消极行为。所以对生命产生负面影响更大的其实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身心疾病或冲突和由此产生的痛苦。我觉得如何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自然和生命,如何能帮助人们更积极的面对和处理疾病和痛苦,才是更重要的事。“精神诞生于神经系统,是为了让生命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生命更快的毁灭”。
スモモ紙魚丸
我小的时候因为有个压抑的家庭,所以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想要自杀。当时我房间的窗户外面焊着铁栅栏,外面是三层。我每晚都在想是身体钻出去卡住头部“上吊”死掉好呢,还是冬天冻死在栅栏里好呢,或者不想让人看到,那就还是从大门偷偷溜出去? 不过后来我更大一点,更有力量了之后,我选择逃离这个家庭。我下决心这辈子不结婚不养育孩子,我要做这个家族的墓碑和守墓人。我要用自己的手来结束这一切。 再被家里的人烦到的时候,我会在心里面打草稿写遗书。有时候也会写出来。想象自己已经决定要死了,不再有什么顾忌,把想说的话都写在遗书里。这样想几回之后心情会平复很多、有劫后余生的感觉。
Always
有时候自杀不是因为承担,忍受痛苦,而是美好的东西在流逝…因为太美好太热爱…
墨叙涅の谜
失去美好的事物,和承受痛苦,在情绪效价上是类似的,带来的都是负面的感受,不然为啥丧偶人群的幸福感比单身人群还要低呢
果拉图松
我尊重所有经过理性审慎考虑的自杀。人不能选择出生,至少可以选择死亡。越是谴责自杀,包括谴责安乐死的人,只是在证明自己的某种“大局优越感”罢了,毕竟他们知道自己不必对生者的痛苦负责。
马不走日
研2,学习压力大,每次从图书馆回来都盯着看宿舍楼外阳台的栏杆,心想着跳下来就是落在脚下的位置。随后共情到亲人朋友得知自己死亡的感受,还是默默做了些别的事情,洗洗袜子梳梳头,看看手机通讯录里唯一收藏的自杀求救电话,幻想自己拨通电话跟对方聊了很久,回到现实,想到对方也许只是在工作,对自己的问题并不感兴趣还要一直听,共情到了这种焦躁感,心想还是别给人家添麻烦了吧,主要别人也解决不了我这问题。我的问题是论文看不懂,不是心里有解不开的结,说到底还是自己笨,明天再看几遍试试看,距离下次课还有2天,时间不多不少。唔..不该想ddl,会产生焦虑,焦虑会阻断认知理解,还是心无旁骛地做事吧,沉浸于行动本身可以免除一切烦恼。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应当同等被重视,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法律上。从社会到家庭,受害者不该被指责,施暴者应当被惩罚。去指责被霸凌到抑郁甚至自杀的人太脆弱,就如同指责被殴打致残的人身体太弱不经打
Zoe
“未知死,焉知生?” 这两年总会想到,自己一年级前后拿着一把挺大的菜刀,跪在厨房的窗前想尝试割腕的事。窗外艳阳高照,好像也没有特别的理由,也不知道从哪里看到听到这样的做法,只是单纯想尝试,想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想了又想,感觉会很痛,还是放下了。 小时候做过很多梦,有从二楼阳台跳下来,蹦到高高的蘑菇床上,跳着跳着自己会飞的梦;有捡了三五只小鸟养死了的故事;有梦里总是出现相似身材面孔的老人家在天台凝视,有一次在现实中见到相似的面孔脊背一凉远远躲开的故事;有小学去隔壁村借读,借住二姨家时经常梦见廊道尽头在夜晚关着一口又深又黑的井,我常与之对视,白天忍着害怕一次次穿行而过的故事。我似乎从未诉说过的故事。
杨素瑶
作为抑郁症患者。我觉得有些抑郁症患者自杀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和他们感同身受。我找不到活着的理由,也不知道存在的意义。 你可以经历他人的死亡,但无法经历他人的经历,死亡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事情。 我怕痛不想以激烈的自杀方式。我已经和身边亲近的人作了告别。抑郁不仅长期的折磨病人,也折磨病人身边的人,使他们失去了耐心,觉得他一直都这样,他们不担心也不在意,因为什么也做不了。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我留恋的,没有想做的事,也没有我想见的人。我只是行尸走肉,心已经死了,这样自杀有什么意义。 但有时候我想,那些自杀的人,原本有对世界有美好的想法,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根弦断了。 有人觉得自杀的人是自私的,我们现在讨论自杀,难道不自私吗,不是为了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使自杀变得合理,变得可以接受,但,为什么它是不合理,也许社会认为,它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也许是你不接受。 从进化论来看,不存在的道德的问题,群体可以生存就行,个人的痛苦是微不足道的。有人自以为天道观世人,但他并不是,他只是无情,不是天道般无情。个人的痛苦是这个世界最痛苦的事情,他是可以选择自杀的,不关任何人的事。 也许某天我累了,不想再爬起来,就这样。
微茗云衣
死亡一直是有些神秘的话题。有人回避不谈,有人夸大其词。死亡是个自然的现象,而自杀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是一个青年医生,在医院或者生活的周边也经常经历目睹过很多的生离死别。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坦然的面对死亡,是我现在的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是对于别人,还是对于身边的人,甚至于说自己。我之前也有很多次想过自杀的念头。我觉得对于死亡没必要过度讨论,我们能做的只是过好当下。然后等死亡真正降临时我们并不畏惧,顺遂自然而已。
那一夜沱江边独饮听歌看.....
死亡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件,即使能预知未来某段时间死亡可能来临,以其悲惧等待不而忘记死亡时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云隐苍山
没有意义,也可以是快乐和平静的。而自杀大多是不快乐不平静的。
Ra
简直就是我一生的主题…早期创伤导致一生都有强烈自杀倾向,结合成年后的创伤性事件,PTSD/C-PTSD综合反复作用,死亡与自杀早就超越了哲学的范围,成为我的生活本身。
翼·风
首先,我认为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也是每个人理应理解的事情,不谈论又该如何更好的理解呢?不该自欺欺人。 另外说来尴尬,自己感受到空前的虚无,发现自己人生毫无意义,死亡就是湮灭,单宏观而言生死没有什么太多区别 —— 恰恰就是自己在了解神经科学的时候意识到的这些,算是走火入魔了吧。每次睡觉时就会感觉自己要死了,加之认知的崩溃,在这种折磨之下,也确实考虑过自杀。不过后来慢慢重新感受这个世界,慢慢活下去,也就烟消云散了。所以其实我不太认同单纯的了解神经科学能阻止自杀;在没有正确的引导情况下,会陷入虚无,可能会陷入更麻烦的境地。 后来我自己有这样的总结: “人生只是体验,理想的体验需要自己争取; 人生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在于自己赋予”。 自杀基本都会指向了悲观的体验,无论是在一瞬间还是非常长的时间,都是在很不舒服,甚至非常痛苦的体验中度过。自杀便是这种负面体验的总爆发。 如果不属于激情自杀,而是有比较长期经历后,才考虑自杀的话,往往是对自己未来的绝望。有人会对要自杀的人说,死都不怕,还怕那些问题?其实有不少恰恰是相反的 —— 正是因为怕现在,怕未来,这些恐惧足够让他们绝望, 胜过了对自杀的恐惧,甚至自杀是解脱,他们才会选择自杀。 拯救自杀者,我想目标非常清晰——如何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现在以及未来的美好,而不是绝望;但这就是非常复杂,非常不容易的难题了
(空白 )
对人大脑的检测来预测被检测者的自杀行为,这是很难实现的事情。 对我自己来说,我童年曾经的生活面对很大的压力,缺乏有效的教导。我有很多东西只能通过媒体学习,身边人没有能够帮助到我的。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压抑在大学时候体现出来,很快确诊为焦虑抑郁状态。 之前很小的时侯我思考过死亡,出现类似于解离的体验。后来大学时候有自杀的想法,但这些出于对母亲的责任感没有实施。经过几年的药物治疗,现在很少有自杀想法。 我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不然也不会在一个完全混乱缺乏正向教育的环境中考上大学。现在我大概是想要学到更多知识而不想太早死亡吧。
lightning
自杀看着是身体的死亡,其实灵魂在自杀前已经死亡了,仿佛一起都被其他事情束缚着,但其实被束缚只是肉体,灵魂不可能被束缚的
Sharonne
所有的死亡本质上都是自杀。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时间离开在来到物质世界前,自己已经做了决定。只不过之后帷幕垂下,沉浸在剧本之中,忘记了当初的计划。
金华的无男
自杀
是自已亲手杀死自已,这就意味着有个前提一为什么…大雪白地/一片白茫
庭子
死亡迟早都找你,何必凭自己
宇軒
我的理解是死亡是从社会关系中脱离,对于死亡的人本身来说并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处于他所在社会关系有联系的人来说,可能会面对着悲伤痛苦。所以个人觉得,自杀是一种自私行为。 当然人们都说自己选择死亡是一种选择自由。但再仔细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活得轻松写意会自杀么? 那是什么让他们有自杀的行为?社会经济所迫?疾病?说到底还是被迫的选择。
绿缘起缘
我找到了某人整理的他人自杀的遗书,一共四十个人左右。人物涉及普通学生,作家诗人艺术家等。我是想从他人在生前的语言及所思中找一些东西了,也可能只是想发现一些东西。我大概是没找到吧。关于世界,关于存在,关于自己的死亡,在临别之际,或者只是在精神性的思考之中,似乎一切都已是被道明的了,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一切会被自杀者言说的种种,都是确定的。也许平淡,死不新鲜,生也并不。也许含怨,被迫害,受折磨。总之啊,最后只有物理上的自杀死亡的事实。在那其中,没有更多精神性的高贵之物脱离出来。成就,财务,关系,都成了生前的东西。自杀?自杀仿佛成了和自然死亡没有分别的东西一样。我没有从遗书中获得任何东西,语言就像只为它自己而存在。
果拉图松
我尊重所有经过理性审慎考虑的自杀。人不能选择出生,至少可以选择死亡。越是谴责自杀,包括谴责安乐死的人,只是在证明自己的某种“大局优越感”罢了,毕竟他们知道自己不必对生者的痛苦负责。
thirty-seven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存在主义哲学万岁
匿名
抑郁发作严重的时候 开车在高速公路上 会猛的踹油门 然后会很想把方向盘扭向一旁直接结束这一切 然后会真的去扭动方向盘 需要花很大的精神力告诉自己不要这么做。。。或者另外一个情景下 (还是在抑郁发作严重的时候 ) 深夜结束了工作 走到面对海景的阳台 非常想一跳了之 会尝试站在阳台上 往下看很久。。。
死亡观上的话 我甚至有些感激这些经历 让我意识到什么是对我来说重要的 什么是需要放下的
匿名
抑郁症 害怕自己某天突然自杀 在学习如何接受和面对疾病对自身生命的威胁 在看加缪的西西弗神话 讲的就是关于死亡与荒诞
匿名
我们听到自杀这件事大多时候是一种惋惜、可怜、悲痛的反应,好像自杀这件事情是绝对消极的。当然,对于背负了巨大的痛苦而选择轻生的人,这确实是一件憾事。但我不时会思考,难道人选择活要比选择死更高尚、更成功,就没有别的可能性?难道人就不能以一种欣然的姿态主动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吗?我们已经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也无法决定自己的死亡吗?我听说过一些激进的人在年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赴死,人们会责怪他们无知、任性、不负责任。我承认大部分情况下这些评论都符合事实。但当我们做一种假设: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和智识水平都足够成熟,他仔细审视自己的生命感到知足、圆满、别无他求,于是选择死亡,这就像溪流入海,把自己交还给自然,这怎么不算幸事一件呢?再作一个极端的假设:如果一个人每天醒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选择今天是生是死,那么他活过的每一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想在这里作一个讨论,并不是鼓励轻易放弃生命。
关于自杀干预
谓词逻辑
曾经在微信上组织过一次跨国营救,但还是晚了一步。简单来说,我有一个在国内的网友,突然收到了他在芬兰留学的朋友的遗书,他们是本科时很要好的同学。我正好有个同学去芬兰读硕士了。他在那儿又有他的人脉。几乎是在我接到消息的一小时内,芬兰当地报上了警。可惜,那个朋友是烧炭之后发的定时遗书,警察到的时候人已经没了。
很惋惜,当时会止不住的自责,总在想如果我联络得在快一点会不会有所改变。但最后还是觉得,这次营救的每一环节,我们都尽力了,至少是问心无愧了。每个留学生在外面都不容易,也希望哪位同学最后时刻是真正感到解脱的吧。
谓词逻辑
在那次事件之前,我自己也会有极端绝望的时候,也会希望寻求解脱。但那件事之后,我有一种“自己已经自杀过一次,又被一些陌生人救回来了”的幻想。参与这次救援的每一个朋友,让我体验了一次自己的自杀演习。总之是打算替那个没来得及见面就离世的朋友再在世界上多体验一阵子的人生吧。
Yeenei
有一个晚上在天桥上遇到一个女生坐在天桥的道上,面前摆着一瓶啤酒,一只手上拿着一把薄薄的戒刀,对着另一只手的手腕。本来不打算理,像其他匆匆走过,或者用无表情的脸上下打量她,气定神闲地走过。但走到面前的一刻,没办法模仿任何人。只本能式地蹲下来,握住她的手,说:“不要啊!”不管她演的成份占多少,那个晚上,我发现她似乎只希望能遇到一个,能把她这个想结束一切的“仪式”,当一回事的人。
异端的赞美诗
能干预的 只是有自杀倾向或者流露自杀意图的人 一个人真心想死 那大概率会给你死的妥妥的 所以危机干预要做到前面 干预者还要接受面对一心求死的人无能为力的事实 对死亡的选择本来就是人的权力
虚无
蟹黄汤包
每到夜深,一个人躺在床上思考死亡的感受,那种虚无感是无法言喻的。你会陷入一种一个有思想有感知的大脑死了以后可能什么都没有的恐惧中。
Laniakea
有时候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想:我居然会死,死亡就意味着我这个有思维有意识的存在就彻底消失了,我的感知,记忆从此也会被抹除。 没事去天台上吹风的时候,会想:要是我跳下去把脑子砸个稀烂,“我”就会死,一切回归虚无,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当然我也不敢跳,理智还是能压制这种想法的)。我好奇什么是死亡,但也畏惧死亡这件事,“我”现在还活着,但我总有一天会死,避无可避,总会要面对这种事情。人对死亡的畏惧也许只是对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未来的恐惧?如果出生之前是虚无,死后也是虚无,那死会不会只是一种回归?
Thanatos
曾经直到现在都被一种空虚无意义所笼罩,总是在睡前想要是能不再醒来该多好。也会努力看一些哲学或者宗教知识来寻找答案,存在的意义,但是在找寻的过程中发现答案本身也不存在意义。所以目前的状态就是每天顺其自然的生活,在等待一个临界点,那个万念俱灰,没有任何留恋和希望的时间点。
当我们感受不到爱的时候,就是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虚无和无意义感
栗栗
十多年双相史,自杀未遂过数次,已经完全走出来了,停药第三年了。我是从很小时候虚无感就很强烈,小学读红楼梦,初中看电视剧里“一口气不来往何处安身”,那时候就想出家。后来几度求死,至于现在嘛,在哲学系活蹦乱跳活得超开心,应该说哲学给我提供了远大于药物治疗的帮助吧,我现在还是虚无主义者,不过已经成为一个健全积极的虚无主义者
rein
现代人缺乏信仰,以至于像无根的浮萍,当然非常惧怕虚无。
Tessie.R
年纪特别小的时候会为人生的虚无而感到痛苦和挣扎。但是后来换了一种角度却突然感到轻松了。某天开始,我将自主选择死亡视作了人生的保险按钮,也许人生的一切都由不得我,但唯独这枚按钮会被我牢牢攥在手里。有退出键比永远困在游戏中更令我踏实,反而让我获得了一种继续活下去的安全感。
Arthur
我有BPD,其中一个症状是持续的无意义感,简单来说就是总是觉得「无聊」「空虚」,总是寻求新的刺激,但很无奈的是我不可能总是能找到新的乐趣。 因此我的内心会被孤独厌世的情绪填满,这种感受是无穷无尽的,每天都会疑惑我为什么要活着?最好自己一觉睡下去不要醒来,又或者最好自己当初就没出生。 于是我不得不持续服用SSRI和镇静药物,不得不持续做心理咨询,尽全力维持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唐多令
我不知道。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已经陷入非常严重的虚无主义了。我看不见活着的意义,我没有死的主要原因是不想让父母伤心。现在的社会没有让我看见价值,普通人奋斗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是活着。而生活不一定会慷慨地给出答案。
新新
也是一名即将失业的大学生。有时阴暗奔跑有时平静结冰也有时共产兴奋。可能因为绝望得早所以现在已经是平常。我觉得活和死都不需要理由,活着的意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会尊重活的想法也尊重死的,但是我希望想死或将死的人在还活着的时候可以过得,宁,适。很早预感我在人类社会没有位置,人类社会之外也没有。现在可以证明我与社会中太多人没有共同利益且有利益冲突,所以不追求那种社会价值。但因为现在还活着,所以按身体情况践行我给生活写的精彩跑题作文。(需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就是“不必活着”)
绝望的文盲
双相三年,现在已经摆脱痛苦了,日常生活也可以体会到快乐,但对活着却没什么兴趣了,希望能赶快到衰老死亡的那一步,只可惜人很复杂,多活一天就大概率会多一分羁绊,这些与人,与物的连结短暂的牵绊住了你的脚步,现在只求结构性稳定,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哪怕没有生活的热情也依然努力把能做的做好,以节能模式活着等待结束
我觉得我活着就是等待死亡,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以一种方式快速度过一生,但我不想自杀,我不想死只是觉得活着虚无,可能是由于长期压抑和欲望的求之不得,让自己彻底失去活着的快乐和希望了。
F
整个世界都是假的
陈瑞杰
怕的不是死亡,怕的是虚无
(空白)
当我不明白我存在的意义时,我该继续寻找,即使最终意义虚无也不枉来时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