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后,德国潜艇U-977号拒绝向盟军投降,用了三个月时间秘密逃到了阿根廷。后来,这艘潜艇一直被谣传“搭载了希特勒逃亡南美”。
事实上,U-977号逃亡过程中的最大成就是突破了潜艇和人体极限,一度在水下潜航66天,艇员们也几乎被逼疯。这恰恰从侧面印证了,希特勒不可能完成这种地狱级任务。
![]()
1945年8月17日,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港,在“贝尔格拉诺海军上将”号巡洋舰(19世纪末从意大利购买,1947年退役)的监视下,一艘挂着纳粹德国海军旗帜的潜艇缓慢驶入了港口,然而这个“纳粹德国”早已经在三个月前灭亡了。阿根廷海军将领登上了这艘U-977号潜艇,却发现自己不会德语,结果双方以法语完成了交流。
当天,U-977号艇长海因茨·谢弗中尉就被带到“贝尔格拉诺海军上将”号巡洋舰上进行审讯。据记载,阿根廷海军几个将领出席了这次审讯,一起质问这名小小的德国中尉:“我们怀疑你的潜艇击沉了巴西的‘巴伊亚”号巡洋舰。我们还怀疑阿道夫·希特勒、伊娃·布劳恩和马丁·博尔曼在潜艇上,您可能将他们送到大陆南部的某个地方上岸。这两个问题都必须立即澄清。”
![]()
巴西的“巴伊亚”号巡洋舰于7月4日在大西洋上进行防空训练时,发生神秘爆炸沉没,多数舰员葬身大海。当时,各国都以为这艘3000吨的老式巡洋舰被德国潜艇袭击。事实上,“巴伊亚”号的沉没是由于舰上深水炸弹误爆,但是事故原因在几个月后才完全澄清。因此对于这个指控,U-977号艇长海因茨·谢弗也是一头雾水。
至于“希特勒和爱娃被这艘潜艇送到南美”,也是毫无来由的说法,纯属阿根廷人自行脑补的情节。从历史记载看,U-977号驶入阿根廷港口的第一天,就被安上了“偷渡希特勒”的罪名。可见,这个罪名并不是战后的历史研究结果,阿根廷在当时更不可能提前对U-977号进行过调查,反而验证了这个说法只是一个信口开河的谣言。
![]()
但是,这种完全唯心的谣言却蕴藏了强大生命力。多年后,仍然不断有人找到U-977号艇长海因茨·谢弗,问他是否“偷运了希特勒”。不厌其烦的海因茨·谢弗,甚至在1952年专门撰写了一部回忆录《U艇977号》,以解释自己跟希特勒毫无瓜葛,但是几乎无人相信,一些所谓历史学者仍然将“U-977号偷运希特勒”写进了野史。
事实上,U-977号潜艇逃亡阿根廷的故事,真正神秘的地方在于如何秘密完成了一万多公里的远航,以及海因茨·谢弗自述的“66天水下潜航”的惊人纪录。尤其是这个潜航纪录,远远超过二战潜艇的设计极限,以及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
![]()
要知道,二战的潜艇只能利用蓄电池进行短时间潜航(大约10-100个小时),电量耗尽后必须上浮充电。虽然德国在战时发明了潜艇通气管,也只是将潜航时间延长到几天,一周时间几乎是最大极限。然而最大挑战还是来自人体的耐受力,在水下密闭空间生活几天就会让人难以忍受,坚持几十天不仅会严重损害体力,精神更是会濒临崩溃。
战后的1960年,美国核潜艇“海神”号凭借无限的核动力完成了83天的潜航纪录,而且艇上补给充足,但是“海神”号艇员的精神士气在后期严重低落,几乎丧失战斗力。为此,美国海军将60天规定为战略核潜艇战备巡逻的时限。
![]()
由此可见,U-977号作为老式潜艇,“潜航66天”这种堪称地狱难度的纪录至今仍受到质疑,被认为隐瞒了一些真相。
U-977号是一艘VIIC型潜艇,这是德国在二战时建造数量最多的潜艇型号,先后建造了568艘。VIIC型潜艇水下排水量为871吨,水面最大航速17.7节,水下最大航速7.6节,水上续航力为8500海里/10节,水下潜航能力为80海里/4节,最大潜深220米,主要武器为5个鱼雷发射管(前4后1,备雷14枚),以及一门88毫米甲板炮。
![]()
U-977号在1943年3月31日开始服役,VIIC型的性能在战争后期已经落后,所以U-977号艇在整个服役期间基本只用于训练任务。1945年5月2日,德国投降前夕,U-577号潜艇在指挥官海因茨·谢弗中尉率领下,从挪威南部的克里斯蒂安桑出发执行战斗任务。实际上,这也是U-977号第一次真正的战斗出击,任务是前往英国南安普顿港攻击任意目标。
考虑到VIIC型潜艇已经过时,以及盟军的强大反潜力量,U-977号的第一次战斗出击,实际就是自杀性攻击。但是5月5日出现了转折,潜艇收到了德国海军司令部的中止行动命令。这时,U-977号位于苏格兰北部的海上。
![]()
在指挥官和艇员面前,这时有两条道路:一是返回挪威卑尔根,向盟军投降;二是逃亡南美,投奔阿根廷的独裁政权。尽管阿根廷在1945年3月对德国宣战,但是该国的右翼统治者仍然保持着明显的亲德倾向。
艇长海因茨·谢弗表示:“如果我们回去,将会成为俘虏。因此我建议去阿根廷,在那里会有更多机会保持自由!”不少艇员也认为,向盟军投降后将被送进战俘营被奴役,前往阿根廷则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
U-577号潜艇的48名成员进行了全体投票,除了艇长,32人赞成投奔阿根廷,16人决定返回陆地(主要是已婚人员)。这16个人乘坐一艘救生艇,向挪威海岸划去,5月10日在卑尔根附近登陆。回到陆地后,16人都做了假口供,宣称“U-977号潜艇被水雷炸毁”,他们都是幸存者。
从5月10日开始,U-977号潜艇在其余32人的操作下,开始了一万多公里(据称全程大约7000多海里)纵穿大西洋的海上逃亡之旅。按照海因茨·谢弗的回忆录说法,从5月10日开始U-977号就开始以潜航方式进行逃亡,以躲避盟军反潜飞机的搜索。
![]()
U-977号首先向西北航行驶向冰岛方向,然后调转航向进入大西洋深处。从冰岛到英伦三岛之间,一直都是盟军反潜飞机的重点巡逻区域。U-977号潜艇在白天完全潜入水下,夜间则上升到潜望镜深度,以通气管方式潜航,并完成充电。直到7月14日,U-977号才在非洲西部的佛得角浮出海面。从5月10日到7月14日,整个潜航时间长达66天。
关于“66天潜航”的经历,美国海军曾在1945年9月19日做出调查报告,对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U-977号在此期间曾几次浮出过海面(例如艇员有发现盟军飞机的回忆)。但是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美方报告存在更多漏洞,反而更接受海因茨·谢弗本人的说法,认可“66天潜航”的真实性。
![]()
据海因茨·谢弗回忆,潜航期间的生活条件是噩梦一般的:炎热、潮湿、柴油机轰鸣声和废气的恶臭,都折磨着剩余的32名成员。随着潜艇进入赤道附近,舱内温度越来越高,再加上湿度很高,舱壁上的霉菌越来越多,根本无法清除。为了减少氧气和食物的消耗,除了少数必要操作人员外,多数艇员都安静呆在铺位上,即活动也不说话。
另外还有一个最令人痛苦的细节:为了节省淡水,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只能用海水清洗,肥皂很快用完了,含有大量盐分的衣服摩擦皮肤,导致所有人都长满了皮疹和疖子。这种“奇痒难忍”的感觉持续了几个月,让很多艇员几乎发疯。
![]()
由此可见,这种长时间水下潜航的忍受难度堪称是“地狱”级的。如果希特勒等人真的在这艘潜艇上,以希特勒本人脆弱和神经质的身体,肯定比训练有素的水兵更快发疯。从这个角度看,关于希特勒乘潜艇万里逃亡的谣传,从生理学角度就是经不起推敲的。
7月14日,海因茨·谢弗终于下令潜艇浮出海面。当舱盖打开后,德国水兵们像醉汉一样爬上甲板,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终于恢复了一些精神。海因茨·谢弗为此回忆道:“新鲜空气简直比三升巴伐利亚啤酒还有效。”
![]()
7月24日,U-977号潜艇驶过赤道,进入了南半球。8月17日,潜艇进入了阿根廷马德普拉塔港,总算完成了万里大逃亡的旅程。
关于U-977号潜艇的逃亡过程,外界指出的一个最大疑点,仅凭VIIC型潜艇的续航力和补给能否完成这种程度的远航?按照美国海军报告的估计,U-977号从挪威出港,抵达阿根廷时一共用了108天,总航程超过7600海里(约14000公里),即使是较少的估算也有6480海里(12000公里)。前面提到过,VIIC型潜艇的续航力是8500海里,但是“通气管潜航”更加消耗燃料,而且艇员的生活物资又是维持100多天的?
因此,包括美国海军和后来的一些历史学者,都怀疑在西非曾附近存在一个德国秘密基地,在纳粹德国投降后被一些逃亡者利用。因此,U-977号潜艇可能在西非短暂停留,并获得了一些补给。但是,海因茨·谢弗等人都坚决否认这个说法。
![]()
尽管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海因茨·谢弗关于U-977号的逃亡仍然隐藏了关键的真相。例如,纳粹德国在希特勒于4月30日死亡后,为何还派出一艘潜艇执行所谓的攻击任务?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答案。
事实上,几乎是同时,德国还有另一艘潜艇U-530号也从挪威逃到了阿根廷。但是,U-530号是续航力较强的IXC型远洋潜艇,水下排水量1230吨,水面续航力高达25600海里/10节,都比VIIC型强得多。另外,U-530号在7月10日就抵达了马德普拉塔港,比U-977号快了一个月。当然,U-530号同样也被谣传为“偷运了希特勒”。
![]()
1945年11月,U-977号和U-530号潜艇均被阿根廷方面移交给美国,全体艇员也被引渡给美国人接受审讯。所以说,纳粹潜艇万里逃亡的冒险行为,基本上是白费劲的。
1946年11月13日,U-977号潜艇在美国东海岸的鱼雷试验中,被美国潜艇击沉。1947年11月28日,U-530号作为靶舰,同样被美国潜艇击沉。(作者:陶慕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