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刻古兽钮寿山石李宏锟自用印
印文:李宏锟印
边款:白石。
出版:1.《齐白石印汇》P81,巴蜀书社,1988年。
2.《齐白石印影》P79,荣宝斋出版社,1991年。
3.《齐白石篆刻集》P94,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4.《齐白石篆刻作品集》P188,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
说明:此印与西泠拍卖2017年秋拍Lot.3669齐白石为李宏锟刻朱文“剑鸣”为对章。
尺寸:2.3×2.3×5.9cm
RMB: 120,000-180,000
作者简介: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寄居北京。书画篆刻艺术大师,生前曾任全国美协主席。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和平奖。年逾九十尚作画不辍,为现代世界最有名画家之一。
印面主人简介:李宏锟(1889~1957),字剑鸣,四川三台县人。民国陆军中将军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和黄埔军校学员。历任重庆市长,在职期间曽保护刘伯承免遭逮捕,后调任兰州市长。
![]()
齐白石篆刻艺术中的历史对话:古兽钮寿山石「李宏锟印」与民国将人的金石因缘
一、印章本体:齐派篆刻的典型范式
这方寿山石古兽钮印章(2.3×2.3×5.9cm)以白文镌刻“李宏锟印”,边款仅署“白石”二字,风格凝练,体现了齐白石晚年“单刀直入、雄强恣肆”的篆刻特点。印面线条刀痕淋漓,结字疏密对比强烈,如“李”字上部紧凑与下部留红的反差,正是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美学理念的实践。古兽钮雕工朴拙,与齐白石1930年代为民国政要刻制的对章(如2017年西泠拍卖的朱文“剑鸣”印)风格一致,二者成组呈现了其篆刻中“朱白相映”的章法智慧。
![]()
△齐白石刻古兽钮寿山石李宏锟自用印(局部)
二、创作背景:军政名流与艺术巨匠的交往
印主李宏锟(1889-1957)为民国陆军中将,曾任重庆市长,其保护刘伯承的事迹凸显其政治立场中的开明倾向。齐白石为军政人物刻印并不罕见,但此对章的特殊性在于边款信息与历史文献的互证。据《齐白石印影》(荣宝斋,1991年)记载,李宏锟字“剑鸣”,而朱文“剑鸣”印边款曾提及“剑鸣先生真知余篆刻,万里索作可感也”,可见李宏锟对齐白石艺术的推崇。这种跨阶层的艺术互动,反映了民国时期文人篆刻向军政精英圈的渗透。
三、艺术价值:齐派篆刻的形式突破
此印的刀法体现齐白石“一刀不复”的冲刀技艺,如“印”字末笔的崩裂效果,正是其摒弃浙派、皖派修饰传统,以木匠凿刻之力转化金石味的典型例证。对比同期作品,1932年所刻“剑鸣珍藏书画”对章(3.1×3.1×8cm,2021年嘉德92万成交)更显厚重,而此印尺寸较小却气魄不减,印证了齐白石“方寸之间见天地”的篆刻哲学。出版著录方面,四部权威印谱(1988-2000年)的连续收录,确立了其学术定位。
![]()
△齐白石刻古兽钮寿山石李宏锟自用印(局部)
四、市场定位:金石收藏的标杆意义
当前估价12-18万元人民币的区间,需结合近年市场表现评估:2021年嘉德秋拍中,齐白石同题材对章以92万成交,而2017年西泠“剑鸣”印的成交价未公开,但参考其“汪申之印”对章(2.8×2.8×5.4cm)在2023年拍出68万的记录,可推测此组对章的整体价值或超200万。寿山石材质与名人效应的叠加,使其成为“文房清玩”与“历史文物”双重属性的收藏标的。
五、延伸思考:篆刻艺术的文化维度
齐白石为李宏锟刻印,不仅是个人交游的见证,更揭示了20世纪中国艺术与政治的复杂互动。李宏锟作为黄埔军校学员却保护中共将领,其身份的多重性与齐白石“衰年变法”的艺术革新形成微妙呼应。印章边款的极简风格(对比其赠王绍尊端砚的多段题跋),或许暗示了军政人物对艺术家“去文人化”风格的接纳,这也为研究齐白石“民间性”审美如何影响精英阶层提供了切口。
:本文综合《齐白石印汇》《齐白石篆刻集》等学术文献及拍卖市场数据,结合印风比较与历史背景分析,试图还原一方印章背后的艺术史脉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