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船遍一邦
处处旗鼓争飞扬
这是宋代诗人叶适
对于端午龙舟竞渡活动的描写
![]()
![]()
张浩洋 摄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
以血缘为纽带的单姓村落
常以“一村一艇”形式组织龙舟队
![]()
张浩洋 摄
而在江海外海
却有这样一个特别的村落——直冲村
它是岭南水乡少见的“一村两坊”
![]()
何榕 摄
直冲村的桥梓坊与银龙坊在同一村域内并肩而立,共同守护着绵延百年的龙舟记忆。这种“双坊同村、双龙共育”的结构,成为岭南龙舟文化活态传承中难得一见的文化现象。
相传,除了桥梓坊的绿龙、银龙坊的银龙,还有一条寻觅中的金龙坊金龙。
桥梓坊——绿龙
![]()
银龙坊——银龙
![]()
外海正在对金龙持续追寻,续写着百年龙舟文化的传承密码。
01
绿龙传承:桥梓坊百年龙舟竞渡不息
桥梓坊龙舟历史可追溯至清代道光年间,绿头龙舟早已载入《新会龙溪志》。
![]()
其翡翠色龙首见证着直冲村龙舟竞渡的辉煌历史。1938年6月3日《大华报》记载的“绿龙第三奖金猪”盛事,印证了这条传统龙舟的竞技实力。
![]()
绿龙在改革开放后焕发新生——1980至1985年间四次出征龙舟赛事,更在1985年外海国庆龙舟赛中斩获季军,将“矫龙荣季”牌匾永远镌刻在村史中。
02
银龙重生:乡绅情怀成就文化记忆
横沥河畔沉睡六十载的银头龙舟,承载着外海开明绅士陈照薇(1894-1954)的龙舟情怀。
这艘由陈照薇斥重金打造的龙舟,曾在1957年《新会报》记载的《万人争看赛龙舟》盛况中劈波斩浪。
![]()
2011年城市开发浪潮中,直冲龙舟队队长陈兆洪带领村民抢救性挖掘,让深埋地下的银龙重见天日。
![]()
![]()
经过2011年、2024年两次大规模修缮,这条凝聚三代乡情的百年龙舟,将在2025年端午巡游中再现“银甲映日”的雄姿。
03
金龙追迹:文化寻根凝聚集体记忆
据《龙溪志略续编》记载,金龙坊26座祠堂星罗棋布于直冲辖区,印证着金龙与直冲村深厚的历史渊源。1938年《大华报》亦有金龙参赛之记录,证实其在龙溪河上曾有重要地位。
![]()
如今,尽管外海八坊龙舟中唯独缺失金龙,但金龙的传说依然流传于村中长者口中,其背后的集体记忆与情感牵系,正不断激发着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与主动参与。
直冲村“三龙传奇”恰是岭南水乡文化的微观标本:绿龙延续竞技传统,银龙见证乡绅情怀,金龙承载集体记忆。这种“实物遗存+文献佐证+口述历史”的三维传承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鲜活样本。随着银龙即将复出、寻龙行动持续开展,外海正以龙舟为纽带,串连起过去与现在、文化与发展,书写着新时代的龙舟文化篇章。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何榕)、外海街道
关注【江海高新发布】
读懂高新 关注江海
新闻资讯 一手掌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