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到小满日夜黄”,但高温却成了丰收路上的 “拦路虎”!眼下黄淮海小麦穗头沉甸甸,正处于产量形成的 “冲刺阶段”。然而,一场覆盖山西、河南、山东等省的高温热浪即将来袭,干热风风险急剧攀升。
![]()
第一个条件高温:一般情况下,最高气温在 3度以上,甚至35度以上更容易发生。
第二个条件低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30%,甚至降至 10% 以下时,更容易发生干热风。
第三个条件大风:风速一般在 3 米 / 秒以上,风力越大,干热风更容易发生。
![]()
1、一旦当地小麦出现干热风后,高温低湿使叶片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但强风加速水分蒸发,而小麦灌浆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也不少,会影响后续的生长。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小麦叶片出现卷曲、枯黄。
2、再从小麦灌浆的角度来说,会影响正常的灌浆过程,灌浆期小麦籽粒需充足水分和养分,干热风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导致小麦籽粒灌浆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
3、如果干热风持续时间久,会加速小麦植株衰老,提前枯黄,还未到出成熟的时候,就呈现成熟的状态,导致产量降低。
老话说“小麦干热风,收成一场空”,一旦小麦受到干热风的影响,不仅产量受影响,品质也会降低,如何保住辛苦种出的 “黄金穗”?这份科学应对指南请收好!
![]()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常发的灾害性天气,造成植株早衰和高温逼熟,小麦早衰会导致灌浆时间缩短,影响籽粒灌浆,造成粒重降低,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提早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将磷酸二氢钾或尿素与杀虫剂、杀菌剂等混配喷施,防病治虫、防干热风和防早衰,促进籽粒灌浆。
![]()
对土壤墒情差、有水源保障的麦田,及时浇水,增加土壤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浇水时应避开高温、大风等天气,避免大水漫灌。干热风来临前,利用喷灌或微喷灌设施适量喷水,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预防和降低干热风危害。
![]()
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收获晾晒,确保颗粒归仓。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设施烘干作业,也可自建应急风干设施,尽快将籽粒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分,避免发芽和霉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