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语言类人才一再受到质疑,网上更流传着“小语种”专业“前途渺茫”的争议。而“网络大V”张雪峰在直播间多次强调,国内头部语言高校的小语种专业不受影响!在提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语种专业时,更建议考生放心大胆的去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什么在近年来大众对小语种的争议漩涡中能“独善其身”?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上外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1963年就被列入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如今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国内语言教育领域属于“金字塔”顶端的存在。上外现有54种授课语种,包括39种现代语言以及15种冷门绝学语言课程。
小语种的第一个优势就是与外交工作绝对“对口”。
如果想从事外交相关工作,小语种是一个不错的“捷径”。每年中联部和外交部都会针对几所语言类头部高校进行人才遴选,其中就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小语种作为顶尖院校的小众学科,每年都会为外交部输送一定数量的人才。
而上外历年来无数从事外交事业的优秀校友们,也从侧面证实了上外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比如获评2023年“最美公务员”的上外阿拉伯语专业校友袁泉,现任驻巴勒斯坦办事处双边主任;上外法语专业校友万黎,如今是中国驻突尼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还有俄语专业校友张汉晖,担任中国驻俄罗斯特命全权大使;李凌冰校友是阿拉伯语专业校友,他现任中国驻阿曼苏丹国特命全权大使……无数将小语种学以致用的上外校友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出“上外声音”。
除了进体制内,小语种的另一大发展方向就是在中国全球化中向海外投资赋能。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全球化机遇,进入了出海新时代。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10.5%。中国企业对东盟地区投资增长较快,比2023年增长12.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而这其中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从上外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中可以看到,在包括东方语系和西方语系的9个小语种专业中,有7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100%。优秀的数据让小语种就业和发展前景的争议也有了结论。
2023年发布的《全球语言服务行业市场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语言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80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语言类人才当然不仅仅是“翻译”,更多的是作为跨国企业之间的文化桥梁,而全球化发展更需要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上外这样的语言类顶尖高校的就业是“金饭碗”,在经济发展中不会被撼动。
关注“高考志愿说”,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