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好书展播 |《中华茶史》——2025“世界读书日”轻工版好书展播

0
分享至

中华茶史

(文末有书单)


01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茶史

主编:夏涛

书号:978-7-5184-4650-6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02

本书亮点

  1. 本教材对中国茶叶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从上古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还包括中华茶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2. 茶界专家倾心打造,教材内容、专业知识有保障。

  3. 大量引用史料、文献,做到相关内容可信、可靠,言之有物;专业性强,语言深入浅出、可读性较强,图文并茂。

  4. 纸数融合,同步配建了数字资源。

03

编辑推荐

学好茶史,以史为鉴,可避免重蹈覆辙,推动我国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教材是茶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教材,也是极具推广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中国茶叶历史教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坚定我国人民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04

内容简介

本教材讲述了从上古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茶叶发展历史,涵盖中华茶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分为上古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近现代时期共六章,每章从茶叶科技、茶叶经贸、茶文化以及茶的传播四个方面展开叙述,并详细剖析了相关史实,引用史料充分且翔实。本书填补了普通高等教育中华茶史教材的空白,为茶文化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材料,对于培养茶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积极作用。

05

适用者

本教材可供高等学校茶学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教材以及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资料。

06

作者简介

夏涛,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茶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安徽农业大学原轻工业学院院长、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安徽省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茶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骨干。曾兼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长、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等职。主持国家“973”前期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重大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21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持8项国家级或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5项。主编规划教材3部、专著3部。

07

前 言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引,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传承和弘扬。要传播更多承载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总馆考察时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国茶文化进入了全球化的大时代。中国是茶的祖国、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茶史》教材的出版,是传承中华茶史、弘扬与发展中华茶文化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成果。

《中华茶史》曾于2008年出版,出版后得到高校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还获得了2015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国内第一部关于中华茶史方面的大学教材,既填补了高校中华茶史教材的空白,又为茶文化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材料。教材出版15年以来,一方面由于中国茶叶科学技术、经济贸易、文化与传播等方面有新变化、新材料、新成果,需要及时补充到教材中,以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原有内容有的部分比较繁复、琐细,有的部分又显得过于简略,因此需要调整、压缩和补充。

本版《中华茶史》吸收了近十几年来茶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对中华民国时期茶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茶史做了重点修订。与原先相比,有30%以上的部分得以修订。同时,调整了章节的设置,补充、调整部分内容,使得全书整体结构更为合理、条理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2008年版本设置先秦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现代时期六章。因考虑到先秦时期材料稀少,文献不足征,故将先秦与汉魏六朝合并。同时考虑到明清时期共五百多年,且清朝六大茶类的成熟、茶叶对外贸易极其重要,因此将明朝和清朝独立成章撰写。经过调整,设上古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和近现代时期六章。时间上,从上古一直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每章分别从茶叶科技、茶叶经贸、茶文化和茶的传播四个方面展开叙述。

2017年,《中华茶史》获批安徽省“十三五”规划教材立项建设(2017ghjc054)。经过全体编写人员多年的努力,本版《中华茶史》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茶学专业系列教材,同时获批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立项教材。本教材同步配建了数字资源,如慕课、数字图片等,之后将逐步丰富相关内容,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08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上古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茶树的起源和原产地

第二节 茶叶生产和茶经济的初起

第三节 茶文化的酝酿

第四节 茶向江淮和中原地区的传播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

第二节 茶叶生产和经济勃兴

第三节 茶文化的形成

第四节 茶向边疆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传播

第三章 宋元时期

第一节 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茶叶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茶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 茶向周边地区和国家的传播

第四章 明朝时期

第一节 茶叶生产技术的变革

第二节 茶叶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茶文化的兴盛

第四节 茶向亚欧地区的传播

第五章 清朝时期

第一节 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大起大落的茶业

第三节 茶文化的衰退

第四节 茶向世界的广泛传播

第六章 近现代时期

第一节 茶叶科技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 茶叶经济和贸易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茶学教育的诞生和发展

第四节 茶文化的曲折

第五节 近现代时期中国茶的传播

参考文献

向下滑动查看

09

版式样章







10

视频展示

11

联系方式

贾磊(分社长、副编审)

134 8868 0401(同微信)

封面(单击看大图)

书号

出版时间

定价

特色

点击后识别购买


2022-03

42元

通识课教材,精品慕课配套教 材,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2019-11

49元

通识课教材,部级规划,配套在线教学,“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



2024-05

58元

省级、部级双规划,名家名作,配套在线教学增值服务



2023-04

88元

部级规划,名家名作,配套在线教学增值服务



2022-09

39元

配课件



2021-11

58元

部级规划,填补空白,名家名作



2021-01

68元

部级规划,配套在线教学增值服务



2021-01

52元

填补空白,名家名作



2020-08

42元

部级规划,填补空白



2020-06

45元

部级规划,安徽省一流教材,配课件



2019-03

49元

部级规划,部级教材奖,配套在线教学



2018-06

60元

部级规划, 内容全面,学生必备



2017-08

38元

填补空白



2017-07

39元

部级规划,可做通识课教材


2017-06

44元

部级规划, 填补空白



2022-11

48元

创新教材



2021-05

59元

部级规划,配课件



2020-04

39元

部级规划



2024-01

45元

特色教材



2022-09

58元

活页式新形态,配课件、在线微课视频



2021-04

45元

特色教材



2020-12

52元


2019-12

45元

学徒制教材


2020-01

38元

配课件



2019-05

39元

配课件



2015-01

38元

配课件



2021-05

198元

名家名作,精品培训教程,配演示视频;“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首届“值得悦读与收藏的10本好茶书”



2019-12

32元


为深入探讨未来食品在大食物观框架下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与酿酒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物与营养健康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国 四川 成都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食品产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着重关注食品科学、营养安全保障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共同举办“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本届年会将于2025年8月9-10日在中国 湖南 长沙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食品科学杂志 incentive-icons
食品科学杂志
食品类科技学术期刊
13381文章数 99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