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女子美貌的语句很多,其中的“沉鱼落雁”,就是对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描绘。虽说比喻和夸张是古人惯用的修辞手法。但史书中所提的王昭君究竟有多美,人们仍很好奇。终于有人用今天的人工智能还原了王昭君的真实面貌。当古人遇上现代科技,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王昭君的美,那些评判是不及还是夸大,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对于美丑,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古人对美的评判和今人也许不同。但我们还是好奇,就算王昭君的脸没长在今人的审美点上。古人的审美究竟是个什么标准?是怎样一个大美人,才能获得世人那么高的评价和追求呢?
![]()
自古对女性容貌的评判,大多来自别人之口。那些听来的美女,未必人人都见过。王昭君为什么被评为“四大美人”之一?“沉鱼落雁”一说是怎么来的?昭君之美是能找到一些实证的。
说到王昭君的美,我们不得不提三段历史,“昭君进宫”、“昭君的冷宫怨”和“昭君出塞”。这三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其实都和昭君的美有关。
![]()
王昭君是怎么进的宫?又是怎么被汉元帝选中,远嫁到匈奴?相传王昭君是西汉秭归人。秭归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在王昭君进宫前,她的美貌和才智已经声名远扬。很快,“民间有个王昭君”传到了宫人的耳朵里。此女不仅生得标致,更是机智过人。琴棋书画一学就会,诗词歌赋一钻就精。就这样,王昭君在公元前36年被选入宫中。汉元帝下了急召,命昭君择吉日入宫。
古代可没有网络媒体,民间传播消息的方式多是口口相传。如果不是昭君的美貌引得那么多人的关注,宫中也不会知道民间有个王昭君。所以昭君之美,有人为证!
![]()
第二个能证明昭君之美的历史事件更有意思,它不仅能证明昭君之美,更能让我们对昭君的个性大加赞赏。都知道古代女子对自己的命运是没有掌控权的。但昭君偏不做那个提线木偶,她宁愿吃些苦头,也要随心随性地活。
很多人羡慕皇帝的“佳丽三千”是种幸福。可女人太多,有时候也未必是件好事,容易让人挑花眼。于是古时候为了方便皇帝选妃,宫中有画像定人的习俗。也就是说,皇帝会请画师来为宫中众女子作画。皇帝先通过画师们的画稿一睹女人们的芳容,如果对画中人感兴趣,才会召见近身侍奉。
![]()
为了见到皇帝,女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讨好画师。只有冷艳清高的王昭君不为所动。她从不讨好迎合任何人,这才给自己招来了后面的“冷宫”之祸。
被捧惯了的画师,怎么能忍受有人对自己如此不屑。为了惩罚王昭君,画师在昭君像上点了颗豆大的痣。有意思的是这颗痣的位置,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颗克夫的痣,意味着和昭君在一起的男人都会不得善终。皇帝看了昭君的画像气不打一处来,一怒之下把昭君打入冷宫。王昭君从此过上暗无天日的冷宫生活。
![]()
此事对于王昭君的容貌又能证明什么呢?其实如果不是昭君有自知之明,如果不是昭君对自己的美貌有相当的自信,又哪来的勇气不去讨好画师,相信仅凭长相实力也能被皇帝选中?由此可见,昭君在当时的确年轻貌美。
其实对于这事,更让人佩服的是王昭君刚正不阿的个性。要知道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风气非常明显,别说是女人,就算是男人们也少有真性情做人的。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看到王昭君骨子里的宝贵正气。她敢于挑战不良之风,她就是要凭实力,不靠运气。这对后世的女子们也是种极大的鼓舞。
![]()
第三个能证明昭君之美的历史事件,和汉元帝有关。自从昭君被打入冷宫后,汉帝一直对她不理不问,甚至忘了宫中有这么个可怜人。直到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朝觐见,请求迎取一位汉宫女子作为藩臣之礼,以示自己对汉帝的诚意。王昭君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她主动请缨,甘愿远嫁。
这事儿换了别的女人恐怕避之不及。汉帝也正愁没有合适的人选。没想到竟有这么愚蠢的女子自荐出塞。反正只是个不起眼的冷宫人,去就去吧。汉帝也不心疼,爽快答应了昭君的请求。可没想到这次放行,竟成为汉元帝永久的遗憾。
![]()
昭君出塞那天,精心梳妆后上朝拜别汉元帝。那是王昭君第一次面圣,也是最后一次面圣。汉元帝惊喜地发现,眼前这个绝色美艳的王昭君,竟完全不似画中那般丑陋。汉元帝这才明白,自己是上了画师的当。汉元帝虽有挽留之意,可君无戏言,既已答应放昭君出塞,再无转还的余地,只好任由昭君远去。
据说昭君走后,汉元帝大怒之下杀了欺君的画师。从汉元帝的怒火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美貌动人的王昭君的确让他动心了。按理说皇帝也是阅女人无数。如果不是王昭君确实容貌出众,他也定不会对画师如此愤恨。
![]()
今天再回看历史,也许连王昭君自己也没想明白,主动请缨出塞边疆,是真的心甘情愿,还是只为平冷宫之怨。昭君万万没料到自己日后的遭遇有多凄惨。她是飞出一个牢笼,又飞进一个圈套。
昭君婚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病逝。失去夫君的悲痛未散,昭君又要面对另一个悲哀。匈奴的习俗是父死从子,也就是说昭君虽是呼韩邪单于的女人,夫君死后她也必须改嫁单于的儿子。一女侍奉二夫,这让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昭君万难接受。昭君写信给汉元帝,请求回家。可没想到的是,汉元帝却让他遵从当地的习俗。这让千里之外的昭君彻底心死。
![]()
无奈之下昭君转嫁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又诞下两女。虽是从了匈奴的礼制,但昭君的骨子里淌的始终是汉人的血。坎坷的身世命运,被昭君视作奇耻大辱,她背着永生的遗憾与世长辞!
站在历史的角度评判,昭君出塞确为汉朝换来多年的和平。但从昭君的离奇人生去看,她是个笑话,也是个传奇。笑的是昭君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到头来竟是个远嫁他乡、侍奉二夫的结局。传奇的是这个“枷锁”缠身的弱女子,竟一次次挑战陋习,一次次主宰自我。
![]()
说回到被复原后王昭君的长相,标准的圆方脸型,五官平平不算立体。如果用今天的审美标准去评判,确实没有传说中美的那么惊艳。但还原后的图片中,昭君的气质却也不似想象中那么高冷。她亲和得就像个邻家小姐姐。这一款颜,或许的确没长在今人的审美点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遥远的汉代,王昭君的美曾醉了汉帝,迷倒呼韩邪单于。也难怪有人会觉得图片中的昭君看起来有些眼熟,其实这样的审美标准,我们早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所见识。王扶林导演对女演员的选角标准,就完全参考的是古人的品味。电视剧中的薛宝钗、王熙凤等,都能看到这类美女的影子。
![]()
昭君的相貌被复原后,今人对昭君的美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昭君的相貌并不如相传那么美艳。微胖的体态,圆润的脸庞,似乎不太符合现代人对苗条美的追求。但自古以来我们对美的评判就没有标准答案。唯独对女德的追崇亘古不变。我们敬仰女性的善良、包容、慈悲、奉献。新时代的女性尚不能完全大胆地做自己,何况诸多受限的古代。王昭君的清新脱俗、出尘不染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很多时候命不在天,而在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