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兄弟依靠父母25年,父母黯然离家,8年后相逢难以置信眼前场景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部分情节和对话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人物名称已做化名处理

"妈,我没钱了,再给我转五千吧。"47岁的刘强一边打着游戏,一边朝厨房里喊道。

"强子,你弟也要钱,这个月我和你爸的退休金都给你们了,我们自己都没剩多少..."李玉珍的声音透着疲惫。

"那让我弟少要点呗!他才42岁,还能找工作,凭什么跟我抢?"

刘强和弟弟刘军为了钱再次争吵不休,两人谁也不肯让步。

客厅里回荡着他们的怒吼声,而父母只能叹息着退到卧室,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失望。



01

"你又在玩那破游戏?"刘军一脚踢开刘强房间的门,脸上写满了不满,"爸妈的钱你又要了多少?"

刘强连头都没抬,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飞快:"关你屁事?我花我爸妈的钱,碍你什么事了?"

刘军撇了撇嘴:"咱俩加起来快90岁了,你不觉得羞耻吗?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

"呵,你不也一样?"

刘强终于抬起头,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泛红,"别装得自己多清高似的,你不也是靠爸妈养活?

就那几个小买卖,能挣几个钱?"

客厅里,刘父刘母相对无言。电视机的声音被调得很小,仿佛是为了掩盖儿子们的争吵声。

"我至少还有自己的事业,不像你,一无所有!"刘军气得胸口起伏。

李玉珍听不下去了,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走进刘强的房间:"你们俩又吵什么?家里就不能消停一天吗?"

刘强立刻换上委屈的表情:"妈,你看他,又来找我麻烦。我这不是最近生意失败了嘛,等我东山再起,肯定好好孝顺你们。"

"孝顺?"刘军冷笑一声,"都几十年了,你哪次不是这么说?我今年好歹还给爸妈买了台新电视,你呢?"

刘强听了这话,忽然站起身来,甩开鼠标,走到客厅打开电视柜:"这电视还是我的功劳呢!要不是我上个月给老杨做了那个网站,拿了两千块,哪来的钱?"

李玉珍摇头叹气:"你们两个啊,一个比一个能说。这电视是你们两个一起给我们买的,行了吧?别再吵了。"

刘国栋从报纸后面抬起头,声音低沉:"都多大的人了,还像小孩子一样争这争那的。"

刘军不服气地嘟囔着:"我明明给了三千,他才给了两千。"

李玉珍瞪了他一眼:"小军,别说了。"

刘强嘴角挂着胜利的微笑,回到自己房间继续他的游戏,临走前还不忘对弟弟说:"看吧,妈还是心疼我的。"

客厅里,李玉珍坐在刘国栋身边,低声道:"老刘,我真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了。"

刘国栋拍了拍妻子的手:"再忍忍吧,孩子们总有一天会懂事的。"

李玉珍苦笑着摇摇头:"可我们的退休金能撑多久呢?

你的心脏病需要长期吃药,我的关节炎也不见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养活两个成年儿子..."



02

那天晚上的争吵,不过是这个家常态的缩影。

刘强和刘军兄弟俩从大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过。

刘强大学毕业后换了几份工作,都因为懒散被辞退。

后来干脆不工作了,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偶尔靠着朋友介绍接点设计单子,但收入杯水车薪。

而刘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哥哥强一些,有自己的小生意,但那家小店基本上是靠父母的退休金支撑,每个月还是要从父母那里拿钱。

李玉珍端着饭菜走进餐厅,喊了几声:"吃饭了!"

刘强慢吞吞地从房间里出来,边走边抱怨:"又是青菜啊?妈,我不是说了想吃红烧肉吗?"

李玉珍叹了口气:"这个月钱不够了,等下个月再给你做。"

刘父刘国栋一言不发地坐在餐桌旁,眼神空洞地盯着餐桌。

他今年73岁,曾是一名学校老师,一辈子节俭度日,退休金不高但足够夫妻俩过上舒适的晚年生活。

然而,现在两个儿子像两个无底洞,把他们的积蓄一点点吞噬殆尽。

"爸,你今天怎么不说话?"刘军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

刘国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我和你妈商量了一下,以后每个月只能给你们固定的生活费,再多就没有了。"

"什么?"刘强和刘军几乎是同时惊呼。

"你们都不小了,总不能一辈子靠我们养活。"

李玉珍补充道,声音中带着无奈,"你爸身体也不好了,医药费一大笔,我们自己也要留点钱养老。"

刘强放下筷子,难以置信地看着父母:"你们怎么突然说这个?

我上个月不是才帮你们换了台新电视吗?"

李玉珍摇摇头:"强子,电视是生活必需品吗?

你爸的降压药、我的关节炎药,这些才是必需品。

每个月光药费就得两三千,再加上你们两个要钱,我们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

刘军放下碗筷,表情严肃:"爸妈,你们到底还有多少积蓄?"

刘国栋沉默了一会才回答:"上个月你大哥要的那五千,是我们最后的存款了。"

这句话让餐桌上瞬间安静下来。刘强和刘军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惊慌。

"怎么可能?"刘强声音有些发抖,"你们不是有几十万存款吗?"

李玉珍苦笑着:"那是五年前的事了。

这几年你哥俩一个月几千几千地要,还有你爸的心脏搭桥手术花了十几万,我们的积蓄早就见底了。"

客厅的钟表滴答作响,在这片沉默中格外刺耳。

刘军率先打破沉默:"那...那我的店怎么办?我还等着下个月你们给我一万块进新货呢。"

李玉珍无奈地说:"小军,没有了,真的没有了。你已经四十多岁了,该学着靠自己了。



03

"我不同意!"刘强把碗筷一摔,"我现在没工作,你们是想让我饿死吗?"

刘军也不高兴:"我那个店刚开始,正需要资金周转,这时候断我的钱,你们是想让我去跳楼?"

李玉珍的眼圈红了:"你们真的不能体谅我们一次吗?

我和你爸都这么大年纪了,能给你们的都给了,可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晚年考虑啊!"

"考虑什么?"刘强冷笑,"你们有房有车有退休金,还不够花?再说了,我们不是你们的儿子吗?养儿防老,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嘛!"

刘国栋脸色突变,猛地一拍桌子:"够了!"

餐厅里一片寂静。

这是刘国栋第一次在儿子面前发火。他平时性格温和,对两个儿子百般纵容,从未如此动怒过。

"我和你妈一辈子辛苦工作,不图什么,就希望你们能独立自主,有出息。

可看看你们现在,一个47岁,一个42岁,还靠着我们的退休金生活,你们不觉得羞耻吗?"

刘强嗤之以鼻:"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多激烈,我们找不到好工作也不是我们的错。"

刘国栋摇摇头,眼中的失望更甚:"不是找不到,是你们不想找。你们只是贪图舒适,不愿付出努力罢了。"

饭后,刘强和刘军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把自己关了起来。李玉珍坐在沙发上,默默擦着眼泪。

"别伤心了,"刘国栋握着妻子的手,"孩子们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可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李玉珍低声说,"我们已经等了二十多年了。"

刘国栋叹了口气,拿出一个旧相册,翻开里面泛黄的照片:"还记得吗?这是强子大学毕业那年,我们多么期待他能有一番作为。"

李玉珍看着照片上意气风发的儿子,眼泪又流了下来:"他大学毕业那年,多有出息啊,成绩优异,还拿了奖学金。

谁能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变成现在这样..."

刘国栋又翻到另一张照片:"小军也是,高中时多懂事,每天放学回来还主动帮你做家务。怎么长大反而越来越依赖我们了?"

李玉珍擦了擦眼泪:"老刘,是不是我们太溺爱他们了?"

刘国栋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也许是时候做些改变了。"



04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刘强和刘军不断地向父母索要钱财,而刘父刘母则坚持按月给他们固定的生活费。

兄弟俩的怨言越来越多,甚至经常在父母面前大吵大闹。

一天晚上,刘强又一次因为钱的问题和父母争吵。

"网费都交不起了,你们到底有没有把我当儿子?"刘强声音尖利。

李玉珍疲惫地说:"强子,你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你看看隔壁老张家的儿子,比你小十岁,现在都当经理了,每个月孝敬父母三千块。"

"那你去把他认作儿子啊!"刘强怒吼,"我恨不得不是你们生的!"

李玉珍被这句话刺痛,眼泪夺眶而出。刘国栋站起身,脸色铁青:"你给我滚出去!现在就滚!"

刘军听到动静跑出来:"又怎么了?"

"你哥说他恨不得不是我们生的,"李玉珍抽泣着说,"我们把他养这么大,容易吗?"

刘军看了看刘强,又看了看父母,不知道该站在哪一边。毕竟他自己也是靠父母养活的那一个。

刘强怒气冲冲地回到自己房间,砰地一声关上门。屋里传来他摔东西的声音。

李玉珍抹着眼泪,对刘国栋说:"老刘,我们真的老了,管不了他们了。"

刘国栋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我们走吧。"

"走?去哪儿?"李玉珍不解地问。

"离开这个家,"刘国栋声音低沉而坚定,"或许我们离开了,他们才能真正独立起来。"

李玉珍惊讶地看着丈夫:"你是认真的?"

刘国栋点点头:"我已经想了很久了。

你看,他们已经四十多岁了,还像十几岁的孩子一样依赖我们。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永远不会成长。"

李玉珍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好,我们试试吧。"

当晚,趁着两个儿子都睡了,刘国栋和李玉珍悄悄收拾了一些必需品。临走前,李玉珍写了一张纸条,放在床头柜上。

"强子、小军: 我和你爸决定出去住一段时间。

冰箱里还有些菜,柜子里有两万块钱,你们先用着。

我们老了,管不了你们了,也许我们离开,你们反而能学会独立。 爱你们的爸妈"

第二天早上,刘强和刘军惊讶地发现,父母的卧室门开着,人却不见了。衣柜里的衣服少了一大半,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纸条:

"强子、小军: 我和你爸决定出去住一段时间。

冰箱里还有些菜,柜子里有两万块钱,你们先用着。我们老了,管不了你们了,也许我们离开,你们反而能学会独立。

爱你们的爸妈"

刘强拿着纸条,半晌说不出话来。刘军则翻遍了整个房子,想找出更多线索,但一无所获。

"他们能去哪儿?"刘军问。

刘强耸耸肩:"说不定就是想吓唬我们呢,过几天就回来了。"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父母始终没有回来。

刘强和刘军打电话给亲戚朋友,都说不知道老两口去了哪里。

他们甚至去派出所报了案,但警方调查后告诉他们,父母是自愿离开的,没有失踪的情况。

刘强试着拨打父母的手机号码,却提示"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他们查看了父母的银行账户,发现余额所剩无几。

"他们是认真的,"刘军坐在沙发上,声音颤抖,"他们真的离开我们了。"

刘强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不可能,他们上哪儿去啊?他们这么大年纪了,离开家能去哪儿?"

刘军苦笑:"也许是去投奔他们常说的那个老张家吧,人家儿子可是每月孝敬父母三千块呢。"

刘强恼火地瞪了弟弟一眼:"现在什么情况你还有心思开玩笑?"

"我是认真的,"刘军说,"爸妈这些年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们却从来没有回报过他们。也许,他们真的累了。"

刘强默默地看着父母的房间,眼中闪过一丝悔意,但很快又被愤怒取代:"他们怎么能就这样走了?我们是他们的儿子啊!他们有义务照顾我们!"

刘军摇摇头:"哥,你还是不明白。我们早就不是需要照顾的孩子了。"



05

没有了父母的退休金,兄弟俩的生活很快陷入困境。

刘强被迫去找工作,但因为年龄大又没有特长,只能做些低薪的临时工。

刘军的小店因为资金周转不灵,最终倒闭。

两人不得不开始学着自己做饭、打扫卫生、支付账单。

家里冰箱里的食物吃完了,柜子里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刘强尝试联系父母的同事和朋友,但都一无所获。

他甚至去了父母常去的公园、超市、棋牌室打听,依然没有他们的消息。

"我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逼走了?"一天晚上,刘军坐在沙发上,突然问道。

刘强没有回答,只是盯着手机屏幕。他已经连续几天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寻人启事,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消息。

"如果他们真的不回来了怎么办?"刘军又问。

刘强烦躁地放下手机:"怎么可能不回来?这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房子。他们上哪儿去啊?"

"可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刘军的声音低了下去。

刘强叹了口气:"别想那么多了,他们肯定会回来的。"

然而,父母似乎真的人间蒸发了。他们的手机号码已经注销,银行账户里的钱也取空了。

兄弟俩甚至去了父母的老家,但那里的亲戚也说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强和刘军不得不面对现实:他们必须学会独立生活。

一个月后,刘强从一家快递公司找了份分拣员的工作,工资不高,但至少能维持基本生活。

刘军则利用自己开小店的经验,在一家超市找到了理货员的工作。

两兄弟开始分担家务,刘强负责做饭,刘军负责打扫卫生。他们学着精打细算,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花钱。

"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要重新学着生活,"刘军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感叹,"以前真是太依赖爸妈了。"

刘强点点头:"可不是吗?连洗衣服都不会,现在倒是都学会了。"

三个月后,刘强找到了一份平面设计的工作,工资比分拣员高了不少。刘军则开始送外卖,收入虽然不稳定,但比理货员要好。

半年后,他们终于适应了没有父母的生活。刘强开始在网上接一些兼职设计工作,刘军则攒钱准备重新开一家小餐馆。

"我想通了,"一天晚上,刘军对刘强说,"爸妈离开是对的。如果他们不走,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改不了这种啃老的习惯。"

刘强点点头:"我也开始理解他们了。不过,我还是很想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刘军沉思了一会儿:"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回来的,到那时,我们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真的变了。"

刘强看着墙上父母的照片,轻声说:"嗯,我会让他们为我们感到骄傲的。"

时间一晃就是八年。

时间一晃就是八年。

这八年间,兄弟俩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刘强不再整天打游戏,而是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平面设计师,虽然收入不高,但足以维持生活。

刘军则凭借送外卖的经验,开了一家小餐馆,生意还算不错。

他们仍然住在父母的老房子里,每天都会擦拭父母的照片,希望有朝一日能等到他们回来。

一天,刘强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

"请问是刘强先生吗?"对方问道。

"是的,请问您是?"

"我是李律师,受您父母的委托联系您。他们希望见您和您弟弟一面。"

刘强的心猛地一跳:"我父母?他们在哪儿?他们还好吗?"

"他们很好,"李律师的声音很平静,"他们希望你们明天下午三点到老房子去见他们。"

刘强立刻给刘军打了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

兄弟俩约定第二天一起回老房子。

第二天下午,刘强和刘军站在那扇熟悉的大门前,心情既紧张又期待。

"你确定是这里吗?"刘军紧张地问。

"地址就是这个没错。"刘强掏出钥匙,手微微发抖。

当他们终于推开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迈进昔日的家门时,眼前的情景让两人瞬间僵在原地,刘强的嘴巴张大却发不出声音,而刘军则猛地后退一步,脸色惨白如纸。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