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产品同质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尤其在餐饮等传统行业,“内卷”使得盈利模式透明化,商家不得不依赖口碑与差异化服务维系生存。然而,恶意竞争手段的出现(如网络诽谤)可能让多年积累的品牌声誉毁于一旦,亟需法律手段与风险意识加以应对。
律博名誉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1)
【案例】:酸菜鱼老店的“匿名差评”危机
来自河南濮阳某县城一家经营50余年的酸菜鱼老店,凭借独特配方与优质服务长期客源火爆,甚至吸引外地同行前来学习。然而2023年3月起,客流量突然断崖式下跌,员工发现小红书上连续出现多篇匿名帖,捏造“食材不新鲜”“后厨卫生差”等虚假信息,引发大量转发与负面舆论。
老板娘迅速联系到了我们律师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并通过披露实名、起诉等行动:
1.固定证据:对涉事帖子的内容、点赞、转发数据进行公证;
2.法律介入:委托律师向平台申请披露匿名用户实名信息,锁定发布者为同城某竞争对手;
3.诉讼维权:以“名誉权侵权”起诉,法院判决对方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
尽管胜诉,老店仍因舆论发酵损失了部分潜在客户,修复口碑耗时数月。
律博名誉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2)
遭遇匿名诽谤的维权步骤
1.证据保全
立即对侵权内容截图、录屏,保存原文链接;
联系公证处对证据进行电子数据公证,确保证据链完整。
2.平台投诉
向小红书等平台提交侵权投诉,要求删除帖子并披露发帖人信息(需提供初步侵权证明);
注意保存平台反馈记录。
3.锁定侵权主体
通过律师向法院申请“调查令”,强制平台提供发帖人实名、IP地址等信息;
若涉及多账号协同诽谤,可要求平台追溯关联账号。
4.法律追责
民事起诉:主张名誉权侵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及公开道歉;
刑事自诉:若诽谤信息点击超5000次或转发超500次(《刑法》246条),可追究诽谤罪刑事责任。
5.舆论修复
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声明及判决结果,正向引导用户评价;
联合本地媒体、消费者进行"透明厨房"等口碑重建活动。
律博名誉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3)
对年轻人的忠告:竞争应有底线
1.生财须走正道:恶意诋毁他人或许短期获利,但法律风险与道德代价终将反噬自身;
2.匿名非“保护伞”:网络实名制下,技术手段可追溯匿名者身份,切勿心存侥幸;
3.专注自身优势:与其攻击同行,不如深耕产品创新与服务细节,以差异化赢得市场;
4.法律红线意识:网络发言需谨慎,转发不实信息亦可能构成共同侵权。
律博名誉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4)
此外,律师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还建议道:商业竞争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力的比拼。企业应善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更需以诚信与创新筑牢护城河;年轻人创业当知:毁人者终自毁,成就他人者亦能成就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