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红白喜事,我爸从来不给随礼光祝福,我结婚那天,他却傻眼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青龙村,李大山有个特殊的"名声"——从不给人随礼,只送祝福。

"爸,为什么你从来不随礼?村里人都叫你'空手李'了。"

二十五岁的李小明忍不住问道。

"给不给随礼有那么重要吗?我帮他们张罗了一上午,

比随那几百块钱管用多了!"李大山放下筷子,语气坚定。

没人知道,在李小明的婚礼上,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即将揭开,

彻底改变全村人对这位"怪脾气"老人的看法。



01

清晨的阳光洒在青龙村的田野上,李小明站在自家门口,看着远处一群穿着黑色或白色礼服的村民往村东走去。今天,村里又有红白喜事。

"小明,你爸呢?"母亲王秀兰系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擀面杖。

"刚出门了,说是去参加李叔家儿子的婚礼。"李小明回答。

王秀兰脸上立刻露出不满的表情:"又是空手去的吧?"

李小明点点头,早已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在青龙村,乃至周边几个村子,他父亲李大山有个"特点"——从不给人随礼,只送祝福。

"这老李,真是的!"王秀兰摇摇头,"村里人背后都叫他'空手李',多难听啊!"

李小明默默低头。二十五岁的他,从小就因为父亲这个"特点"而感到尴尬。村里每逢有红白喜事,父亲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忙摆桌子、招呼客人,忙前忙后,可就是不拿出一分钱随礼。

上小学时,同学们曾经取笑他:"你爸爸是不是很穷,连随礼钱都没有?"

"不是的!我爸有钱!"小明当时急得直跺脚。

李家确实不算穷。李大山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生意还不错,再加上家里十几亩地的收成,日子过得比大多数村民都要好。可他就是不给人随礼。

中午,李大山回来了,脸上带着笑容:"李家小子娶了个好媳妇,城里姑娘,有文化!"

"你又没给人家随礼吧?"王秀兰边摆饭边问。

李大山脸色一变:"给不给随礼有那么重要吗?我帮他们张罗了一上午,比随那几百块钱管用多了!"

"爸,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李小明忍不住说,"这是咱们村的规矩,大家都随礼,就你不随,村里人都说闲话。"

"闲话?"李大山放下筷子,"我李大山行得正坐得端,谁要说闲话,让他当面来说!"

饭桌上沉默了。这样的对话在李家已经发生过无数次,每次都以李大山的强硬态度结束。

李小明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村里赵大爷去世,父亲去帮忙,忙了一整天。回来时,母亲问:"你包了多少钱?"

"没包。"父亲简单回答。

"你怎么能不随礼呢?人家赵家和咱们关系多好啊!"母亲生气地说。

"我帮他们料理后事,忙了一天,怎么能说我没尽心?非得用钱衡量吗?"父亲反问。

"这不是尽不尽心的问题,是村里的规矩!"母亲急得直跺脚。

"规矩?"父亲冷笑一声,"死要钱的规矩,有什么好的?"

随着李小明长大,这种争吵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知道李大山的性格,说不通的。村里人也习惯了他的"怪癖",只是背后议论几句而已。

李大山的这个特点,让李小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带朋友回家,怕被问起父亲的事。上大学后,他更是很少回村,就连假期也找各种理由留在城里。

直到大学毕业后,李小明才回到青龙村,在县城找了份工作,每天来回跑。这时,他对父亲的做法有了新的看法——或许这只是父亲的一种价值观,不同而已,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这天晚上,李小明坐在院子里乘凉,父亲也在一旁抽烟。

"爸,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你。"李小明鼓起勇气。

"问吧。"李大山吐出一口烟圈。

"你为什么从来不给人随礼?"



李大山沉默了一会儿,目光望向远处,语气变得有些温和:"小明,你觉得人情最重要,还是实际帮助最重要?"

"这个..."李小明思考着,"都重要吧。"

"那如果只能选一个呢?"

"大概...实际帮助更重要一些。"

李大山点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随礼只是个形式,真正的帮助是在人家需要的时候伸出手。"

这个回答让李小明若有所思,但他还是觉得父亲的做法太极端了。

第二年春天,李小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张丽,一个在县医院工作的护士。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交往半年后,决定结婚。

"小明,听说你要结婚了?"一次回家,母亲兴奋地问。

"是啊,下个月订婚,年底办婚礼。"李小明笑着回答。

"女孩是哪里人?家里做什么的?"父亲放下报纸问道。

李小明详细介绍了张丽的情况。父亲听完,只是点点头:"人好就行,其他都是次要的。"

订婚那天,张丽父母第一次来李家。张丽的父亲张建国是县中学的老师,母亲何玉梅在税务局工作,一家人温文尔雅。

酒席间,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婚礼筹备。

"我们家只有丽丽一个女儿,婚礼一定要办好。"何玉梅说,"不过现在这彩礼、嫁妆动辄几十万,实在太铺张了。"

"是啊,办婚礼主要是喜庆,不在乎排场。"王秀兰附和道。

张建国喝了口酒,似乎想到了什么:"对了,听说你们村的随礼习俗很重?"

李小明心里一紧,偷瞄了父亲一眼。李大山表情没变,只是说:"都是老规矩,其实没必要太在意。"

送走张家人后,李小明担心地问母亲:"你觉得他们家会不会听说爸的事?"

"肯定会听说的。"王秀兰叹气,"你爸这事在周围几个村都出了名。"

随着婚期临近,李小明越来越担心。虽然张丽说不在意这些,但他知道,在农村,随礼是很重要的社交方式。如果连自己父亲都不随礼,传出去多难听啊。

更让李小明担心的是,按照当地习俗,婚礼当天收到的礼金是要公开记录在礼簿上的,到时候如果父亲不随礼,所有人都会知道。

一天晚上,李小明终于忍不住和父亲谈了这件事。

"爸,我结婚那天,你会随礼吗?"

李大山放下手中的活,看了儿子一眼:"你是我儿子,我当然会全力支持你的婚事。"

"我是说,你会不会在礼簿上写上你的名字和随礼金额?"李小明直接问道。

李大山眉头一皱:"怎么,你也在意这个?"

"不是我在意,是..."李小明有些着急,"这毕竟是我的婚礼,如果连你都不随礼,村里人会怎么看我?张丽父母会怎么想?"



"你就这么在乎别人的看法?"李大山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爸,我不是那个意思..."

"行了,我知道了。"李大山摆摆手,转身走出了屋子。

这场对话后,父子俩都有些尴尬,好几天没怎么说话。李小明觉得自己太过直接,伤了父亲的自尊;李大山则认为儿子太在意面子,没有自己的主见。

婚期越来越近,李小明和张丽忙着筹备各种事宜。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村里几个大婶在议论:

"李大山那个怪脾气,自己儿子结婚,不知道会不会随礼。"

"肯定不会!那人这么多年从来没变过。"

"要我说,小明真可怜,有这样一个爹..."

听到这些话,李小明心里五味杂陈。他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就不能在这件事上随波逐流一次?为什么非要坚持一个让大家都不舒服的原则?

婚礼前一周,李小明回家帮忙准备。他发现父亲这几天特别忙,经常不在家,回来时脸色也不太好,似乎有心事。

"爸最近怎么了?"他问母亲。

王秀兰摇摇头:"不知道,可能是为你婚事操心吧。"

李小明猜测,或许父亲是在为随礼的事情纠结。毕竟这么多年的坚持,突然改变也不容易。

婚礼前一天晚上,家里挤满了来帮忙的亲戚朋友。李小明在院子里忙前忙后,突然听到厨房里父母的对话:

"老李,明天你真的决定了?"母亲的声音有些担忧。

"决定了,事到如今,也该让小明知道了。"父亲的语气格外坚定。

李小明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但直觉告诉他,明天可能会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

02

婚礼当天一早,李小明就被喜庆的鞭炮声吵醒了。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村里的婶子大娘们正忙着准备早饭,几个年轻小伙子在搭建婚礼用的红色拱门。

"小明,快起来!"母亲推开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天是你的大日子,可不能睡懒觉!"

李小明穿好新买的西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到既紧张又兴奋。二十六岁,终于要成家了。一想到几小时后就能迎娶张丽,他的心里就暖烘烘的。

"爸呢?"李小明问道。

"一大早就出门了,说是去接亲家。"母亲边整理他的领带边说,"你爸这几天忙得很,都没好好休息。"

李小明点点头,心里还惦记着昨晚听到的对话。父亲到底决定了什么?是关于随礼的事吗?

早饭后,李小明被几个伴郎拉去拍照。青龙村的习俗是上午接亲,中午在女方家吃饭,下午带新娘回男方家举行婚礼。到了下午,才是村里人给新人随礼的时候。

"小明,婚车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了!"表哥李强喊道。

李小明最后检查了一遍要带的东西,忽然想起忘了拿张丽最喜欢的那块手表——这是他准备的惊喜礼物。手表放在二楼他的卧室里,他赶紧跑上楼去拿。

推开房门,李小明直奔床头柜,却发现手表不在那里。他记得昨天明明放在这里了啊。

"小明!你在干什么呢?大家都等你呢!"母亲在楼下喊道。

"来了来了!"李小明边跑边整理思绪。他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按照当地习俗,新郎要带着伴郎团去女方家"闯关",完成一系列有趣的挑战后才能见到新娘。

到了张家,李小明看到父亲李大山正和张丽父母热络地聊着天,看起来关系很融洽。

"爸!"李小明喊了一声。

李大山转头看到儿子,露出少有的笑容:"儿子,你来了!"

接亲环节非常顺利,在经历了"喝苦茶"、"背口诀"等一系列考验后,李小明终于见到了美丽的新娘张丽。她穿着白色婚纱,化着精致的妆容,美得让李小明一时忘记了呼吸。



"喜欢我今天的样子吗?"张丽小声问道。

"太喜欢了!"李小明由衷地说。

正当李小明准备带张丽离开时,他注意到父亲神秘地和张丽父亲交谈了几句,还递给了对方一个信封。张建国看起来很惊讶,低声说了句什么,李大山只是笑着摇摇头。

"爸,你们在聊什么?"李小明忍不住问道。

"没什么,男人之间的话题。"李大山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好对待丽丽,她是个好姑娘。"

中午的宴席热闹非凡,两家亲友欢聚一堂。李小明忙着敬酒,几乎没时间和父亲说话。下午,一行人回到李家,准备举行正式的婚礼仪式。

村里的婚礼堂早已布置一新,红色的气球和彩带随处可见。村民们陆续到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红包,准备给新人随礼。

李小明心里有些忐忑,他不知道父亲会怎么做。早上看到的那些账本让他对父亲有了全新的认识,但他还是担心,如果父亲今天依旧不随礼,会不会影响整个婚礼的气氛?

随礼台设在婚礼堂入口处,由几位亲戚负责登记。李小明和张丽站在一旁,微笑着接受村民们的祝福。

"小明,恭喜啊!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村里的王大爷递上红包。

"谢谢王大爷!"李小明赶紧双手接过。

一位又一位村民前来随礼,气氛其乐融融。李小明注意到,许多人递上红包后,都会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好像有话要说又忍住了。他感到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

忽然,人群中出现了骚动。赵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随礼台前,身后跟着他的孙子。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