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翻车又创新纪录?这次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有人把敏感场所当旅游景点,有人把法规不当回事,还有人把公众的信任当成踏脚石!
当“德艺双馨”变成了“德不配位”,官方媒体痛斥“越界者,必受惩罚”!
这三位把自己一手好牌打成烂牌的明星,到底干了哪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娱乐圈里总有一些“文化人设”的明星爱给自己贴上“学霸”的标签。
凭借《山河令》大火的张哲瀚就是个典型例子。
他曾努力打造一个“爱阅读、懂历史”的形象。
不仅在综艺节目里大谈历史知识,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甚至还专门开了个“张哲瀚书单”栏目,《烟与镜》一度成为畅销书榜首。
不过,这个“学霸”形象很快就被打破了。
2021年8月,张哲瀚在靖国神社前开心拍照的照片被曝光,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更讽刺的是,他推荐的书单里就有本《靖国神社》,这本书详细记录了神社的历史和供奉战犯的情况。
可他却装作一无所知。
声称自己“对日本历史了解不足”、“不知道靖国神社对中国人的意义”。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让人忍不住怀疑:他是真不懂,还是故意装傻呢?
而且在照片曝光后,他不仅没有及时回应,还试图通过律师声明来压制舆论。
直到徐福记、水星家纺等26个品牌集体解约。
担心失去赚钱机会的张哲瀚才写了一封道歉信,说“我是中国人”。
但有意思的是,道歉信刚发没多久,他就把自己的INS账号设置成了私密模式。
就好像不想让海外粉丝知道他是中国人一样,还想继续维持“亲日”的身份。
不过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也加速了他的陨落。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接连批评:“不仅要道歉,更要学习!民族大义不容挑战!”
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当天。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正式宣布对张哲瀚实施“行业抵制”。
他的微博、抖音瞬间变成无法访问的状态,就连《山河令》的相关内容也被删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结局只能说是自食其果!
李易峰
2014年,李易峰凭借百里屠苏一角迅速走红,吸引了无数粉丝,甚至被称为“国民老公”。
然而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的顶流会因为一系列不当行为而跌下神坛。
2016年5月27日,李易峰驾驶兰博基尼撞上桥墩后选择逃离现场。
事情败露后被央视点名批评并罚款扣分,他却轻描淡写地用一句“年轻时犯的错”敷衍了事。
更夸张的是,有些“脑残粉”居然还觉得他很酷。
作为顶流明星,非但没有引导粉丝遵守法律,反而用“年轻”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这种对法律的轻视,早已埋下了人设崩塌的隐患。
2022年9月11日,北京警方在调查一起案件时,发现演员李某某(男,35岁)涉嫌嫖娼。
年龄、性别完全符合的信息,直接把“国民老公”李易峰推上了风口浪尖。
然而,李易峰本人却表现得非常淡定,甚至在车上直播“澄清事实”。
他的工作室也接连发布声明进行否认,一副“问心无愧”的样子。
但就在李易峰直播辟谣不久,警方再次发布通报,明确指出“李某某就是李易峰”。
这一锤定音的消息,彻底摧毁了这位顶流明星的职业生涯。
很快,李易峰各大社交平台账号被注销,作品被下架,合作品牌纷纷解约。
更有意思的是,据知情网友透露,他被抓的原因竟然是“吝啬”。
交易完成后,为了不留下打车记录,他竟然让女方骑共享单车回家。
结果女方在路上被巡逻警察拦下盘问,直接供出了他。
然而,大家以为嫖娼被封杀就是终点了。
没想到他居然跑到泰国曼谷搞了个圈钱演唱会。
更离谱的是,现场一堆女粉丝穿着白色婚纱喊“老公娶我”。
真是让人感叹,粉丝的滤镜比城墙还厚啊!
曾轶可
提到曾轶可,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那个“绵羊音”女孩的印象中。
但她现在已经悄然变成了一个“网暴达人”。
2016年,曾轶可通过中通快递寄送大提琴时,货物损坏。
本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赔偿问题。
她却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收件方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
表面上是在“维护权益”,实际上就是在煽动粉丝进行网络暴力。
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让一个普通的快递纠纷升级成了社会热点。
快递员因此收到了大量骚扰电话和短信,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说快递事件还能归结为年轻气盛,那么2019年的边检事件则彻底暴露了她的本质。
当时,曾轶可戴着帽子和墨镜过安检。
由于人脸识别系统无法识别,民警要求她摘掉帽子进行面部比对。
谁料这个简单的要求却遭到了她的强烈反对。
不仅拒绝配合,还对着民警破口大骂。
结果自然被带离通道接受教育。
事情本该随着民警的教育结束。
可谁知曾轶可回去后竟然在社交媒体上发飙,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还晒出了民警的证件照片。
这种偏向自己的“伸冤”,立刻引发了公众的愤怒。
一时间,边检民警遭到不明真相粉丝的网暴。
直到北京边检站发布通报,将事情的真相公之于众。
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位所谓的“受害者”,才是真正的“施害者”。
有了官方发布的铁证,曾轶可不得不发表道歉声明,但已经晚了。
音乐节连夜取消她的演出,综艺镜头全被剪掉,“劣迹艺人”的标签算是坐实了。
总结
李易峰的“抠门”嫖娼、张哲瀚的“书单精日”、曾轶可的“规则无视”,这些翻车事件的核心,都是“人设”与“品行”的严重背离。粉丝可以为颜值买单,但不会为违法的行为背书;市场可以包容个性,但不会纵容失德。
参考文献:1.观察者网:《曾轶可连发9张照片曝光警察证件照,北京边检回应》2019-06-192.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谈张哲瀚道歉:要道歉,更要“补课”》2021-08-133.四川观察:《人民网评:李易峰的“粉丝”,该放手就要放手!》2022-09-1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