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山西从古至今遗存的古建无论数量或质量在国内都数一数二,同样的原因,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孕育出了丰富多彩、极富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珐花器制作技艺就是其一。
想了解这个省级非遗项目,最好的去处就是阳泉三泉村。村子位于太行山西麓,距市区大约六公里,是山西珐花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地。
打卡村中的“山西珐花器制作技艺传习所”,可以看到种类多样的珐花器,听到项目传承人的亲自讲解,还可以动手体验复杂有趣的制作过程。
珐花器被陶瓷考古界认定为山西首创,最早起源于金元,明朝为鼎盛时期,清雍正之后逐渐衰落,以致技艺失传。2006年,这种技艺在三泉村,由现在的技艺传承人甄国民率先恢复,并在2013年成功入选山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习所内展示的珐花器让人眼花缭乱,色彩上有琉璃的绚丽晶莹,粗犷的线条则显示出这种技艺源于民间、兴于民间的亲民气质。
山西珐花器和推光漆、澄泥砚被誉为“山西三宝”,造型上带着几分朴拙的珐花器总能让人联想到山西人性格上的质朴、纯真,也充分展示着北方陶瓷的大气与浑厚。
如同每一项民间技艺,珐花器的制作工序也相当复杂,最先做成的素胎看上去平平无奇,涂上色彩再烧制后的成品却仿佛被施了魔法,变得艳丽而华美。
珐花的主要制作方法是堆筋立粉,需要用胎泥堆挤出纹饰轮廓,再用毛笔蘸瓷浆在纹饰轮廓线中堆起凸起的线条,入高温烧成素胎。此后在素胎上按花纹图案施以蓝、黄、紫、绿等彩釉,二次入窑低温烧成。
“三泉文化陈列馆”中详细介绍了三泉村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相传因村内有三股甘甜的泉水长年川流不息,因而得名。
三泉村有“文化村”之称,一个小小的村子就拥有包括珐花器在内的三项省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技艺犹如璀璨的明珠,让这座村子华彩顿生,带着三晋大地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打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