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并购市场交易规模同比上涨23.4%,在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国内并购市场正持续升温,除了上市公司、产业巨头争相入局,一级市场也涌现出一批并购交易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地方国资纷纷设立并购基金,参与力度不断加大。
近期,深圳市龙岗区与中银资产、深圳市海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并购基金合作协议,推出“1个区级半盲池基金+N个专项CVC基金”双轮驱动模式,设立20亿元区级政府引导并购基金。浙江省正在筹备一只规模100亿元的并购母基金。上海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正式启动,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主要由市属国有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平台公司发起,涉及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
地方政府设立并购基金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并购基金可以将企业整体或部分业务引入当地。发展并购基金在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与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资本、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也有诸多利好。当前,中国并购环境正不断成熟,宏观经济增速放慢时,并购机会往往更多,因为企业需要通过结构性的调整来创造价值。
推动并购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GDP增速放缓;一代企业家、创业者进入传承期,家族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过渡;行业增速放缓,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创造价值;周期波动中,部分企业因债务压力而出售资产。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国内并购市场占比不足10%,而欧美成熟市场高达60%-70%。虽然国内并购市场短期内未必能赶上欧美,但长远来看增长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同行也开始意识到并购是一条值得深耕的路径。
对上市公司而言,本轮并购主要围绕产业链重构和延伸展开,这与2015年至2016年间泛主题式的寻找并购标的不同。如今,上市公司在细分产业链内寻找并购机会,关注于技术提升型并购或叠加型并购。一村资本在成立的十年间,已经进行了约十几单并购。这些并购基于中国国情,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例如与上市公司合作,并购标的后装入上市公司;或者直接进行一级市场的控股型并购,包括私有化并购以及孵化型并购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并购浪潮初期,地方政府成为重要合作伙伴。一些地方政府希望收购上市公司,或者已拥有上市公司资源,寻求协助寻找并购标的;还有地方政府希望在当地落地并购项目。因此,这一轮并购对地方政府而言,带有招商引资的属性。从主流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本轮的并购主题是以硬科技为核心,硬科技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硬科技企业在其领域面临不断更新迭代的需求,但资金相对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并购基金有望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并购基金未来可能不再局限于撮合交易等基金相关工作,还能够参与交易架构设计。
然而,中国并购市场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跟美国市场相比,中国并购基金发展相对滞后,其中最重要的短板在于两方面。一是,并购基金配套的杠杆工具相对缺失。二是,退出机制和退出通道方面。美国和香港市场,很多并购基金发现公司在二级市场被低估之后,通过收购之后整合剥离重塑,提高价值之后再重新回到资本市场上市。但在内地市场,标的企业重新IPO这件事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为了解决退出难题,并购基金可以围绕上市公司来做,因为上市公司本身就是资本化平台。具体来说,可以有两个思路。一是,由当地龙头上市公司联合地方政府、社会资本一起做并购基金,围绕上市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做并购布局。二是,并购基金主动收购一两家上市公司,为未来项目退出通道打下很好的基础。
目前地方国资参与并购时,设立的既有并购母基金,也有并购直投基金。对地方国资来说更适合做并购母基金。因为母基金在风险分散、专业管理、资源整合、政策引导、长期布局等方面都体现出优势。当然,地方国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参与并购直投基金,特别是对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项目,可以直接投资以加强控制力和影响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