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短视频上出尽风头,被各种企业家效仿的雷军,最近变得沉默了。
原因小米最近连遭舆论的四重暴击,雷总曾经完美的人设,正在加速度塌方:
3月底,小米SU7发生重大车祸,三名女大学生失去生命。
而后国家开始整治“智能驾驶”的虚假宣传,各家智驾车企,灰溜溜地把原来宣传中的“智能驾驶”改成了“辅助驾驶”。
4月,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作11.5小时,未达标者,会被管理约谈,舆论愤怒。
5月,小米SU7 Ultra车型爆出了两起舆论危机:
一个是1548匹高马力模式被锁,车主需要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
小米上锁的初衷,可能是因为近期很多“小米鬼火少年事件“频发,一些小米车主动辄以2、300码的速度在普通车道上体验激情。
而后有舆论抨击,小米反复宣传把速度当做信仰,还把无限开火权给了年轻人,是提供“作案工具”的凶手。
面对这种舆情和事故现实,小米决定限制一下。
但也有不少小米车主认为,自己就是冲着这马力去的,现在上锁,是侵权。
另一个舆情,则是虚假宣传。
小米SU7 Ultra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挖孔机盖,被广泛质疑宣传造假:
所谓的挖孔根本无法提供散热和下压力,就是个摆设。
这个事就很严重了,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博主评测,都证实了网友的质疑。
而雷总本人曾亲自宣传:“双风道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
小米汽车也表示“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让你拥有更贴近纽北最速四门车的惊艳外观”。
被质疑虚假宣传后,雷总在微博上的相关宣传文案被网友捉虫有多次修改痕迹。
小米汽车也终于在5月7日深夜,发出了自己的“深表歉意”。
雷总则表示,自己emo了。而后,这条微博迅速登上了热搜。
原来做企业,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
看到雷总的微博,我也是很想帮他分担一半的压力和股份。
不知道雷总愿不愿意。
02
在我看来,小米的这四件事,不是个例。
而且整个行业“生态向恶”的所结出的恶之花。
第一大恶:是虚假宣传,过度营销。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已经成了行业的普遍现象。
你遥遥领先,我单项第一,你吊打保时捷,我脚踩特斯拉。
搞得最后,一向支持民族工业的有关部门都看不下去了,开始下场约谈开会,对行业发出警告。
毕竟人命关天,一天一个智驾事故,谁受得了。
雷总的营销能力,是得到过刘强东和周鸿祎双重认可的。
我后来总结了一下,确实有一套。
其核心秘诀就是找数据讲故事,一定要在一个细分领域说自己是第一,并且把这个第一的过程说的很不容易。
我试着给他们的挖孔写一段宣传:(注意,不是雷总写的,仅仅是仿照格式写一段)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汽车工业发展140年以来,能通风的挖孔大家都会,千篇一律 。
我就在想:我们能不能自研一个新颖有趣的挖孔,为此,我们调研了1800位用户,内部讨论了整整7个月,投入了10000人的研发团队,在改了251次的方案后,终于研发出了140历史上的首个全新通风风味的挖孔。各大车企,无数工程师没做到的事,我们做到了!
它不仅充分遵循了伯努利原理,也在外观上实现了对保时捷的致敬,毕竟,好的设计总是相似的。
过去,一些豪华车企的挖孔选配,动不动就加价20万选配,我想了下,我们绝不能把挖孔盖子,卖出黄金的价格,所以我反复说服我们的团队,能不能先自愿不拿加班费、不赚钱,先让我们用户享受到科技的成果,经过连夜的说服,最后我们把价格定在了 4万2。
周鸿祎说自己看了小米的广告语之后,总觉得小米的产品很高级,因为小米在文案中写了4片玻璃镜头。
于是他把工程师叫过来问,360的是啥镜头?工程师说,也是玻璃的,周鸿祎问,那你为什么不写上去呢?
工程师答:大家都一样,大家都知道,所以就没有写。
营销就是这样,你先喊出来就是你的,可能一些同行觉得不稀奇,但只要你能把故事说好,就能让人眼前一亮。
03
第二大恶,是对原创、专利、研发的轻视,乃至剽窃上瘾。
如果说虚假宣传是行业乱象的表征,那么对知识产权的轻视,则是更深层的生态毒瘤。
现在一些车企,动不动就说自己把价格打下来了,实现了对国外xx牌子的超越。
在这里我想着重说几句:
一些车企,用了别人家的的专利,省了别人的研发成本,回头再骂别人高价低配,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华为一年研发费用是1000多个亿,快2000亿了,前不久他们宣布,某些领域不共享专利了。
结果个别车企竟然起诉法院,要求宣布华为的专利无效,这是白嫖上瘾了吗?
还有个别车企,把供应商的技术进步,说成是自己的“自研”,礼貌吗?
04
第三大恶:是搞坏生态,“科技向恶”。
一些车企,自己的一线员工收入低,自己的供应商利润低,只有老板是发了大财的,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回馈社会”?
我在欧洲就听一个供应商的说,中国有些企业,把整个中国企业的形象都弄得很差,以至于老外都忌惮中国企业。
倒不是忌惮这个企业技术好,产品出众。
而是忌惮它涉足什么行业,就把行业本来的生态给搞卷搞死,搞得人人都没钱赚,搞得员工都很辛苦。
不重视真正的研发创新,疯狂打价格战,于行业无利,于国无利,这是已经被实践印证了的。
他们正在侵蚀中国制造业的根。
04
第四大恶:是巨头不倒,逍遥法外
一些企业,政商关系搞得十分融洽,明显的虚假宣传,不过是约谈警告而已,实质处罚却没有。
还有一些企业,同样的性质,但危害结果并没有大,结果被罚到倒闭。
企业违法做错事,应该被罚,被罚到个半身不遂,在欧洲、日本,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欧盟动不动就罚苹果十几亿欧元呢。
但到了我们这,企业和企业之间,怎么差距那么大呢?
都说要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
但我想说,民营企业不是这样保护的。
不应该保护的,过分保护,乃至纵容!
伤害的是无数中小企业的利益,吸走的是万千中小商家的资源!
这不是拼经济,这是害经济!
现在网友一提到三星,就说三星是财阀,是垄断韩国国计民生的企业。
难道我们也要出几个三星这样垄断巨头吗?
05
小米的争议事件,真的要让我们好好反思一下行业的问题。
也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现在整个制造业,都是这个问题。
个个都在卷营销,卷带货,卷价格,卷压缩成本的能力。
卷到最后,谁赢了呢?
一些企业大佬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获了面粉、肉馅、厨房。
而芸芸打工人、消费者也收获了兑水的醋。
但问题是,前者愿意和后者一起包饺子吗?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