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之家 | 温暖驻外人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驻外之家人才网
www.zhuwaizhijia.com
图源:作者
我亲历的埃厄大和解
作者:左昨非
2018年我在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大学工作时,亲历了一件国际性的大事件——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和解了。“事非经过不知其热闹”,那热闹非凡、举国欢庆的场面让我终身难忘。
7月7日,一位学生家长问我明天还上不上课,他说埃塞俄比亚的总理明天要来了,可能要封路关门。我想他来关我们什么事,于是我说继续上课,彼时我还没意识到埃塞俄比亚来访这件事的重要意义。
但7月8日上午8点半我一出门儿就发现阵势吓人,我才后悔昨天的决定。马路被封,街道清空,两旁挤满了欢迎的人群,还有许多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估计他们有不少是埃厄战争的亲历者。也有许多人西装革履,像参加婚礼一样,非常重视。总之,围观的队伍从机场到总统府绵延几公里,尤其是市区,几乎是水泄不通,总理的车队几乎寸步难行,不少人爬到自己的车顶上摇旗呐喊,场面壮观,震撼人心。同事说,或许祖国统一时才会有这样的庆典。
图源:作者
后来我才明白此次埃塞俄比亚总理访厄的重大意义。因为1993年厄立特里亚从埃塞俄比亚独立出来,两国从此成为邻邦,因此旧邦领导来访,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不亚于老乡见老乡。尤其是心怀故国或尚有亲人分居两地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南望王师又一年”或许能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
盛装的人群载歌载舞,手持鲜花或枝叶的妇女挥舞着两国国旗。男的都身着印有两国元首头像的T恤。还有队伍整齐、衣着鲜艳的学生全城出动。另外还有包车从外地赶来的群众,好像全国的民众都聚集过来了,这阵势只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能形容。
图源:作者
埃塞俄比亚总理来访何以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不明白两国历史的我只好恶补一下这段渊源了。
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地处东非,北临红海,南接肯尼亚,西邻苏丹,东接东非之角索马里。原本二者属一个国家——阿比西尼亚帝国(1270~1974),二战时意大利入侵,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大部成为“意属东非”,1936年,意大利占领亚的斯亚贝巴,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1941年阿比西尼亚改名为埃塞俄比亚帝国,1945年,二战结束时,埃塞俄比亚成为了唯一一个来自非洲的二战战胜国(主权独立)。1950年,联合国大会投票决定厄立特里亚应该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62年联邦制度被取消,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州并入埃塞俄比亚,1993年4月厄立特里亚通过独立公投,与埃塞俄比亚和平分家。同年5月,厄立特里亚国正式成立。1995年,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
但是,因为领土和经济纠纷,1998~2000年两国爆发战争,导致8万人死亡,50多万人流离失所。“本是同根生”又都是过苦日子的两个兄弟国家爆发的这场战争也被国际社会当作“反面教材”——最不应该发生,也最不值得打的战争。
从此两国成了“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敌对国。埃塞俄比亚出海原本可以借道厄立特里亚,现在也只剩下借道吉布提了。
2018年4月埃塞俄比亚新总理阿比·艾哈迈德(Abiy Ahmed)在就职演说中提到要与厄立特里亚和解,2018年7月8日,阿比总理对厄立特里亚进行正式访问,与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阿费沃基(Isaias Afwerki,1997年当选总统)在机场相拥。这是近20年埃塞俄比亚总理首次访问厄特,事情发展之快引起了外界的密切关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王磊写的《“非洲的柏林墙”倒塌了——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关系转圜》来盛赞此次“埃厄大和解”。
埃厄两国对抗之深,令两国大多数民众认为自己有生之年不会看到两国和解的希望,然而转瞬间,在埃塞俄比亚新总理上任仅三个月后就发生了“巨变”:7月8日埃塞俄比亚总理访问厄立特里亚。7月9日,两国签署和平友好联合声明。7月15日,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回访埃塞俄比亚,这也是20多年来他首次踏上埃塞俄比亚土地。7月16日,厄立特里亚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在亚的斯亚贝巴重新开馆。7月18日,埃塞俄比亚航空恢复飞往阿斯马拉的航班。
如此让人意外而又迅捷的埃厄大和解给世界和平树立了一个“正面教材”,因此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也获得了201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更重要的是两国和解的原因很值得探究和学习。
首先战争完全可以避免。战争导火索源于埃厄两国边境一个不起眼的地区之争,该地没有水源、没有矿产、没有经济、没有人口,几乎毫无价值。但涉及到主权问题,两国便在边境巡逻时发生冲突,进而爆发“大战”。于是埃塞俄比亚向俄罗斯、厄立特里亚向乌克兰购买武器,使小规模冲突演变成了举国大战。最后,打得老百姓食不果腹,两国啥实惠也没捞到,非盟和联合国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叫停了战争。
其次,和平与发展仍是真理和主流。厄立特里亚的独立让埃塞俄比亚彻底成为内陆国,经济发展无端受到很大阻碍。厄立特里亚在埃塞俄比亚“打压”下长期遭受国际孤立,自己也一直未积极融入世界,且网络管控严格,普通民众几乎无法上网,因此厄立特里亚被认为“最封闭的国家”。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潮下,深知已落后太多的两国终于选择了顺应潮流,拥抱和平,谋求发展。
再次,新时代、新机遇的出现。埃塞俄比亚新总理的上任无疑为两国关系带来了新的转机。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世仇”夹杂着同为两国统治精英的提格雷族内部纷争,提格雷人在埃塞俄比亚长期主导政局,这种情况下埃塞俄比亚无法对厄立特里亚让步,而埃塞俄比亚新总理出身奥罗莫族,且年轻敢为,于是便主动“登门”握起了厄立特里亚总统的手。而与埃塞俄比亚改善关系,也让厄立特里亚重新获得埃塞俄比亚的市场,缓解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停滞的压力,避免了政局动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