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知青在邢台:当年他爱上一个农村姑娘,却被父母棒打鸳鸯
天津老知青杨金明师傅当年在河北省邢台地区插队落户生活了六年多,办理病退回到了天津。在邢台插队落户期间,杨金明和村里的一名民办教师产生过一段恋情,因为父母的反对,他和心爱的姑娘各奔东西,这也成了杨金明一生的遗憾。
有关杨金明师傅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根据杨金明师傅提供的素材,我编写成文,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1969年的春天,是杨金明终生难忘的日子,就是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春天,十七岁的杨金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天津车站,他们要乘坐火车到距离天津五百公里的邢台地区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离别那天,三四级的北风卷扬着灰尘,空中的太阳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杨金明站在月台上,冲着前来送行的父母挥挥手,转身登上了列车。母亲追到车门口,把几块零钱递给车上的杨金明。红着眼眶,嘴里念叨着:“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冷了就多穿点,要按时吃饭……”父亲虽沉默不语,那眼神里满是不舍,有担忧有难过,更有一丝无奈酸楚。
图片来源网络
火车缓缓启动,杨金明探出身子,看着父母的身影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视线中。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知道,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火车一路轰鸣,穿过市区,驶向远方。窗外的景色从繁华的城市渐渐变成了广袤的田野和古朴的村庄。经过漫长的旅程,杨金明和同学们终于到达了张庄大队。迎接他们的是热情的村民们,大队书记张庆军站在人群前面,爽朗地笑着说:“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张庄,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家了!”
在大队部大院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杨金明他们十二名天津知青被分派在了张家庄大队第六生产小队,大家临时住在了牛棚前院的几间土坯房子里。
初到张庄大队,生活的艰辛远超杨春明的想象。简陋的土坯房子里低矮黑暗,吃的是高粱面和玉米面两掺的窝头和饼子。当时正是春耕备耕生产的农忙时节,杨金明他们休息了两天,就开始跟着社员们参加生产劳动去了。
经过了一年多的劳动锻炼,知青们渐渐适应了繁重的生产劳动,也渐渐适应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村民们也都熟络了。
时间转眼到了1970年的秋天。一天早饭后,大队书记张庆军把杨春明叫到了大队部,笑着对他说:金明啊,咱张庄小学现在缺个民办老师,我看你平时爱看书学习,人也踏实,想让你去学校当民办教师,不知你愿意不愿意?”张庆军眼神中满是期待,笑着点了点头。
就这样,杨金明成了张庄小学的民办教师,从田野走进了课堂。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杨金明满怀信心满腔热情,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熟悉了教学流程以后,杨金明认真备课,想尽办法把知识更好更有效地传授给孩子们。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这个从天津来的老师,课堂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1971年的秋天,学校的一名女教师生孩子,需要人代课。张庆军便让自己初中毕业的女儿张秀玲来到了张庄小学。张秀玲性格开朗大方,长得也很漂亮。第一次见面,杨春明就被她的笑容所吸引。而张秀玲对这个高大魁梧、气质不凡的天津知青也心生好感。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杨春明和张秀玲经常交流教学心得,一起备课,一起批改作业。杨金明给了张秀玲很多关照和帮助,张秀玲很感激也很感动。渐渐地,两人互生好感,他俩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们会并肩走在一起,有说有笑,谈论着各自的理想,畅想着美好未来。
自己的女儿和天津相处得很好,张庆军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很喜欢杨金明,觉得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有文化有志向,是个值得托付女儿终身的人。在他的支持下,杨金明和张秀玲的恋爱关系也渐渐公开了。那段日子,是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甜蜜。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杨金明远在天津的父母得知儿子在农村恋爱的消息后,接连写来两封信,坚决不同意儿子和农村姑娘恋爱结婚。因为当时知青招工回城已成大趋势,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扎根农村一辈子。杨金明的父母希望杨金明将来回到天津后,找一个城里姑娘结婚,过城里人的安稳生活。
到了1975年秋后,看杨金明还是不能招工进城,杨金明的父母就托关系在医院为杨金明开具了病情诊断书,很快为他办理了病退手续。当杨金明接到通知,得知自己必须回天津时,心都碎了。他舍不得张秀玲,舍不得这片生活了六年多的土地,但在父母的坚持下,他别无选择。
分别的那天,杨金明和张秀玲在村口失声痛哭。张秀玲哽咽着说:“金明,我等你,你一定要回来……”杨金明心如刀绞,却只能擦干眼泪,他也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结局。杨金明乘坐的毛驴车渐行渐远,他望着张秀玲渐渐模糊的身影,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再回到张秀玲身边来。
回到天津半年后,杨金明的父母就托关系给杨金明安排了工作,他到第二国棉厂当了工人。但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张秀玲,工作之余,他经常写信给她,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和无奈。张秀玲也一直坚守着对他的承诺,在张庄小学继续当民办教师,等待着他的归来。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时间一天天过去。1981年的秋天,张秀玲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她顺利转成了公办教师,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就在张秀玲转成公办教师的前夕,张秀玲突然接到杨金明的来信,杨金明说他父母逼迫他和本单位的一名姑娘订婚了,让她忘了他。
张秀玲心里难受了好久,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一名中学的公办老师,两人相处一段时间后,结为了夫妻。
而杨春明婚姻生活和在第二国棉厂的日子也并非一帆风顺,1998年冬季,他遭遇了下岗,婚姻也亮起了红灯,他的妻子和他离婚了。为了生计,他卖过菜,卖过水果,生活过得十分艰辛。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想起在邢台插队的日子,想起张秀玲那灿烂的笑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段青春岁月依然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每当想起,心里就如打翻了五味瓶,有甜蜜,有苦涩,有遗憾,更有无尽的思念。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杨春明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常常坐在窗前,望着远方,回忆着那段尘封的往事。他知道,自己和张秀玲的故事早已成为了历史,但那份真挚的感情,却永远留在了彼此的心中,成为了他们青春岁月里最难忘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就像两条曾经交汇的溪流,最终又各自流向了不同的方向,只留下那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在时光的深处静静流淌。当年如果不是父母棒打鸳鸯,他的婚姻生活也许就不会如此痛苦。可惜世上没有如果,一切都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也只能在遗憾和痛苦中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了。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杨师傅提供素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