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内容皆来源于权威渠道,具体出处详见文末。
“比赛胜利固然重要,但赢得对手的尊重更为关键。”当张燮林说出这句话时,主持人回应道,不管对方是否认可,裁判已经判定我们获胜。
张燮林立刻摇头表示不认同。他认为,打球不仅关乎技术,更与个人品格息息相关。即使输掉比赛,只要对得起观众和自己,就是值得骄傲的。他强调,“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
作为乒乓球界的前辈,张燮林早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就崭露头角。当时他与徐寅生、李富荣等人合作,一举拿下男子团体金牌。
那一年他刚满19岁,尽管后来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但他始终对这次经历记忆犹新。因为从小热爱乒乓球,可家人却觉得这项运动无法成为职业选择。为了追求梦想,他曾克服重重困难,甚至面对爷爷用斧头劈坏球拍的情况,他只能将装备藏在同学家中,每天放学后再去取。
全运会的成功让他下定决心放弃工厂工作,正式加入上海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然而当时的条件远不如今天,训练环境相对艰苦。他们穿的棉质运动服虽然吸汗舒适,但一旦沾水就会掉色,以至于回到宾馆后常把白色床单染花。
饮食方面也极其简单,主要以红薯为主,偶尔能吃到罐头肉就已经非常满足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全力以赴争取每一枚金牌,只为实现为国争光的梦想。而当时的观众也非常单纯,一心支持国家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球迷们不仅热衷于观看比赛,还会认真记录比赛过程和技术细节,回家后反复练习。在这种浓厚氛围中,张燮林不断突破自我,接连斩获多个冠军。
31岁时,张燮林转型担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并在关键时刻接手女子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女队取得了辉煌成绩,包括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以及3枚奥运金牌。手下涌现出焦志敏、邓亚萍等一大批世界级选手。
在事业背后,妻子殷佳珍默默付出,给予他无限支持。她从未抱怨过牺牲家庭时间,反而觉得这一切都无比值得。
尽管两个女儿小时候同样喜欢乒乓球,但由于父亲忙碌的工作安排,未能系统培养她们,最终两人均未走上职业道路。大女儿移居瑞典,在一家文具公司工作,并嫁给当地小伙,育有两个混血子女;小女儿则在上海一家国际管理集团任职,同样组建幸福家庭。
张燮林80岁生日时,全家齐聚一堂庆祝。照片中可见外孙和外孙女已长高不少,站在老人身边显得格外懂事。而张燮林本人则明显苍老许多,头发稀疏,但精神依旧矍铄。
退休后的张燮林并未真正闲下来,仍活跃于乒乓球领域,参与指导各类赛事。2024年,国家授予他“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尽管年事已高,但每当拿起球拍,他仿佛重返青春岁月,充满活力。如今他与妻子定居北京,享受平静而充实的生活,偶尔还会出席体育活动并发表见解。
2025年3月14日,接受采访时,张燮林感慨万千。他表示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乒乓球,这项运动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球”。他也呼吁年轻一代珍惜当下条件,同时感谢广大民众的支持。
现年85岁的张燮林虽已满头银发,头顶略显稀疏,但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尽管面容出现明显变化,额头布满皱纹,眼袋突出,但他出席正式场合时总是衣着得体,谈吐从容。
他坦言一生投身乒乓球事业无怨无悔,看到全民热爱乒乓球让他倍感欣慰。他至今仍在推广全民健身理念,致力于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张燮林的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却创造了非凡成就,堪称中国乒乓球史上的传奇人物!
祝愿他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阅读完本文后,请您点赞、评论并关注,以便及时获取最新动态。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万分感谢!
资料来源:竞报2005年10月24日报道《全运会回顾:张燮林业余身份参赛 见到毛主席最激动》;上观新闻2024年10月11日报道《乒乓球赛场最美夕阳红,徐寅生张燮林上演“老友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