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地震科技筑盾,护航文物安全 | 新时代下文物地震安全服务新格局

0
分享至

灿若星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对于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人类遗产而言,无疑构成了巨大威胁。如何让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稳稳”传承,现代科技又该如何助力保护工作?地震科技安全服务措施给出了答案。

其中,江苏省地震局在明孝陵下马坊牌坊开展环境振动影响监测,是一个典型案例。

高位推动

2025年4月7日,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昆到国家文物局调研,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座谈交流。双方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救灾和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共同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大震之问”,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升我国文物地震安全水平等进行深入交流。

2024年10月,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昆赴河南调研防震减灾工作,现场听取三门峡市庙底沟博物馆主体建筑抗震设防情况、馆藏文物防震减震隔震预防性保护情况汇报和博物馆基本情况介绍。

王昆局长调研河南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防震减灾情况

2024年6月,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昆赴山西调研防震减灾工作,现场查看云冈石窟文物抗震保护监测点。

王昆局长现场查看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文物抗震保护监测点

《文物地震安全保障服务技术指南(试行)》

中国地震局编制印发《文物地震安全保障服务技术指南(试行)》,引导各级地震部门进一步规范文物地震安全服务。

政协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委员、时任省地震局局长陈宇坤政协提案

政协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委员、时任省地震局局长陈宇坤,在山西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我省文物抗震保护的建议》的提案,就加强文物抗震保护提出建议。

《北京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方案》

北京市地震局将文保单位抗震设防纳入《北京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方案》,该方案由主管副市长签发,市防震抗震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

《湖北省地震局赋能增效促发展工作方案》

湖北省地震局将文物古建筑全寿命周期安全维护,纳入《湖北省地震局赋能增效促发展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文物古建筑风险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加固修缮及监测一体化系统研发和相关装备研发。

典型案例

1

石窟寺

甘肃敦煌莫高窟 - 专用地震安全台阵建设运维

敦煌莫高窟专用地震安全监测台阵B1子台站

甘肃省地震局与敦煌研究院,2014年合作建成了由9个台站、1个台阵中心组成的专用地震安全监测台阵,为科学评估莫高窟地震灾害风险,全天候开展洞窟岩体和窟内文物振动防护监测提供支撑。

甘肃麦积山石窟 - 强震动结构台阵建设运维

麦积山石窟42号窟强震动观测设备

甘肃省地震局与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研究所,合作建成麦积山石窟强震动结构台阵。台阵由1个测震台和5个强震动台构成,附近发生地震时能快速确定地震烈度,为石窟文物地震响应分析和抗震防护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山西云冈石窟 - 越界开采等超标准振动事件监测

云冈石窟环境振动影响监测测点分布

山西省地震局对云冈石窟开展环境振动实时监测,防范周边煤矿越界开采。获取施工、爆破和超标振动等事件,精准识别风险隐患。开展石窟下方结构无损探测,科学圈定文物区易损范围。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焦柳铁路列车振动影响监测

河南省地震局在龙门石窟万佛洞开展环境振动影响现场测试

河南省地震局在洛阳龙门石窟场地开展焦柳铁路火车振动测试工作,给出火车振动对附近建筑物振动影响的安全距离,以及建筑物在不同距离的损坏等级,为最大限度保护文物提供依据。

山西太原崇善寺大悲殿 - 结构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

山西省地震局在崇善寺开展地质雷达探测

山西省地震局联合山西省古建筑和彩绘壁画保护研究院,对太原崇善寺大悲殿进行结构安全监测、地质条件勘探和地下三维结构探测,分析崇善寺东北角不均匀沉降原因,评估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陕西西安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裙楼 - 沉降观测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在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外部开展变形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自2008年2月起,对西安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裙楼持续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全程监测和分析舍利塔裙楼建设施工、运营、维护中的位移、沉降、倾斜等变形情况,为法门寺文物管理部门做好安全排查和安全预案制定提供支撑。

2

古文化遗址与文博设施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文物地震安全性评估与抗震性能提升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在故宫博物院雨花阁安装隔震支座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发的文物隔震装置

(图中左二为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对故宫博物院开展了文物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文物地震安全性评估,以雨花阁为代表的古建木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研发、设计、生产的摆式隔震支座应用于雨花阁原状陈列文物保护,研发的文物柜阻尼减震装置应用于47个地下库房,装置安装无需移动柜内文物,采用机械设计,无源、免维护、可靠、稳定耐久性好。

陕西秦兵马俑 -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预防装备研发

秦兵马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预防装备研发示意图

陕西省地震局与秦兵马俑博物院等单位合作,实施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建立了秦兵马俑、土遗址、遗址保护大厅的防震风险安全指标和评估方法,提出了秦兵马俑、土遗址、遗址保护大厅的防震保护措施及其新型防震装置,研发了秦兵马俑及土遗址的地震风险“感知 - 监测 - 评估”预警评估软件平台。

河北省博物馆 - 地铁运行振动影响监测

石家庄地铁 1 号线对省博物馆振动影响监测结果

河北省地震局受河北省博物院邀请,对石家庄市地铁1号线运行过程中对河北省博物馆的振动影响进行监测分析,得出石家庄地铁1号线运行时,对河北省博物馆振动影响烈度为II度—III度 , 非运行阶段无振动影响。

河南安阳博物馆 - 结构安全监测与健康诊断

河南省地震局为安阳市博物馆安装轻量化结构台阵设备

安阳市博物馆轻量化结构台阵实时波形

河南省地震局在安阳博物馆重要结构点位布设地震轻量化感知仪,实现对文物建筑结构风险的动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为不可移动文物提供建筑场所结构安全监测和健康诊断技术服务。

3

古建筑与古墓葬

北京清华园 - 清代文物建筑抗震性能评估

清华园古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结果(8 度)

北京市地震局对清华园内部的清代文物建筑开展抗震性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建筑发生严重破坏,修复困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发生毁坏,无法进行修复,评价认为该区域的文物建筑地震安全韧性水平较低。

河南开封州桥遗址 - 结构安全监测与健康诊断

河南省地震局在开封州桥遗址架设流动监测设备

河南省地震局与开封市应急管理局、高校深度合作,在开封州桥遗址架设流动监测设备,开展振动测试工作,通过科学实验与数据分析,评估不同振动条件下文物古迹的力学响应和稳定性,为不可移动文物提供建筑场所结构安全监测和健康诊断技术支持。

江苏南京明孝陵下马坊牌坊 - 环境振动影响监测

江苏省地震局向中山陵园管理局提供城市地动监测分析结果月报

江苏省地震局在明孝陵下马坊牌坊旁安装部署了城市地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铁、车辆运输产生的地动速度变化。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江苏省地震局数据中心,每月向中山陵园管理局提供分析结果服务。

江西九江周敦颐墓 - 市政道路混凝土压装施工振动影响监测评估

周敦颐墓环境振动影响监测测点分布

江西省地震局针对市政道路混凝土预制管桩压桩施工对周敦颐墓造成的振动影响进行监测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施工时测试点地面振动最大速度均小于《古建筑砖石结构维修与加固技术规范》规定的对古建筑砖石结构的容许振动速度0.22mm/s,对周敦颐墓不具有破坏性影响。

4

典型文旅场所-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典型文旅场所 - 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山西省地震局为山西博物院布设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

西安市地震局为西安护国兴教寺布设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

山西省地震局为山西博物院布设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拟推动在全省重要文博场馆实现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西安市地震局为71处文旅场所安装了地震预警服务终端。地震发生后,通过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为文旅场所工作人员组织紧急疏散和公众逃生避险争取宝贵时间。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 三星堆博物馆地震灾害风险感知和处置平台

三星堆博物馆地震灾害风险感知和处置平台架构

四川省地震局研发三星堆博物馆地震灾害风险感知和处置平台,地震发生时可提供应急处置辅助决策建议,包括如何有效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开展文物保护等。同时,可实现馆舍结构、展陈文物的震前风险感知和震后结构安全评估与损失测算。

天津盘山、黄崖关文化景区-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盘山风景区地震灾害 8 度人口危险性

天津市地震局协同蓟州区政府对盘山、黄崖关等文化景区开展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指数、威胁人口及财产数量,提出盘山景区塌陷隐患、黄崖关景区西山崩塌隐患等10处地震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评估意见,给出针对性措施建议。

合作交流

甘肃省地震局与敦煌研究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石窟和土遗址文物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抗震加固理论和防灾对策技术方法研究,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及开放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双方共同为麦积山石窟地震监测研究站揭牌。

甘肃省地震局与敦煌研究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麦积山石窟地震监测研究站正式揭牌成立

陕西省地震局牵头,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申报的2024年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典型文物建筑震灾风险预测及防御关键技术研究”获得立项资助。

陕西典型文物建筑震灾风险预测及防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暨专家咨询会

山西省地震局与山西省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文物与古建筑结构振动监测、陈列与馆藏文物地震安全、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博物馆等重要文博设施选址和相关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等事项,加强双方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合作,着力提升地震科技对文物保护的支撑与服务能力。山西省地震局被纳入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山西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被山西省省文物局列入文物抗震保护科研基地。

山西省地震局与山西省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河南省地震局与安阳市人民政府签订文物保护地震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从健全地震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文物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服务机制、文物地震灾害风险防御研究、沉降区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红旗渠历史建筑保护地震服务研究等 6 个方面开展合作,合力推动文物保护地震安全服务与保障。

安阳市人民政府 河南省地震局文物保护地震服务合作协议

央视新闻报道山西省地震局文物地震安全服务

山东省地震局赴济宁市博物馆调研文物地震安全服务需求

科技攻关

湖北省地震局针对文物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监测与防控需求,研发融合国家地震预警信息、强震、微震、位移、倾斜等多参数复合感知的成套装备系统,实时获取文物古建筑在日常运行状态和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并发出预警和报警,实现对文物古建筑在震前、震时以及震后各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监测。

湖北省地震局研发的文物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感知系统装备架构框图

甘肃省地震局长期开展石窟和土遗址文物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抗震加固理论和防灾对策技术方法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批石窟和土遗址文物抗震保护研究项目7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石窟文物抗震防护》专著1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甘肃省地震局石玉成等出版专著《石窟文物抗震防护研究》

甘肃省地震局石窟文物抗震防护技术对策研究获石窟文物抗震防护技术对策研 (2013 年)

山西省地震局编制《主要活动断层附近重点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图》和《山西断陷带历史地震对重点文物破坏和影响调研报告》。

山西省主要活动断层附近重点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图(1km)

山西省主要活动断层附近重点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图(5km)

文物抗震保护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相信在未来,地震行业将继续坚持科技引领,不断创新保护手段和方法,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文来源于“江苏省地震局”,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物平安 incentive-icons
文物平安
文物安全理论研究等。
2510文章数 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