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这一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小毛病”,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恶魔”,随时可能趁我们不备时“偷袭”。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一次毫无防备的弯腰,都可能让我们陷入扭到腰、闪了腰的尴尬境地。然而,若你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同样是腰痛,不同人发作时的姿势却大相径庭。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在于引发腰痛的诱因各不相同。
在临床医学领域,腰痛的成因复杂多样,外伤、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病变以及神经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导致腰痛的“罪魁祸首”。
本文将聚焦于因姿态不良引发的两种常见腰痛类型,深入探讨其成因、危害以及相应的锻炼方法。
脊椎前凸:看似曼妙,实则伤腰
脊椎前凸,指的是腰椎呈现出过度弯曲的弧度,同时骨盆出现过度前倾的一种不良体态。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体姿其实屡见不鲜。拥有这种体姿的人群,往往具有一些典型特征:腰椎向前过度凸出,骨盆明显前倾,腹部因前倾而显得凸出且松弛,臀部也因骨盆位置改变而向前凸出。尤其是一些热衷于穿高跟鞋的女性,从外观上看,她们呈现出一种前凸后翘的“完美”曲线,仿佛是时尚与性感的化身。但实际上,这种看似迷人的姿势,却给腰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整个身体的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身体处于脊椎前凸的状态时,原本应由强壮、宽大且具有强大支撑能力的椎体承受的重量负荷,会悄然转移至脊椎相对脆弱的弓形部位。与此同时,棘突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缩短,导致神经穿过的椎孔变得狭窄。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腰区的神经根会持续受到压迫,进而引发疼痛。
在这种腰椎前凸的体姿下,下背部的竖脊肌始终处于短缩紧张的状态。倘若此时再进行小飞燕这类过度强化下背部肌肉的运动,无疑会雪上加霜,使腰椎曲度进一步增大,腰椎承受的压力也随之急剧增加。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引发椎管狭窄等一系列严重的损伤。因此,对于脊椎前凸的人群而言,应着重强化那些能使骨盆后倾的肌肉群,同时对使骨盆前倾的肌肉群(如竖脊肌)进行伸展放松。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并不建议此类人群练习小飞燕动作。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大家推荐一套简单易行的训练动作:保持头、颈、肩处于中立位,通过骨盆卷动的方式,将前倾的骨盆逐渐调整为后倾状态,并至少维持6秒钟以上。每组动作重复7 - 8次,每天进行3组左右。这套动作简单便捷,骨盆前倾且伴有腰痛的朋友们,不妨在工作间隙抽出几分钟时间,做一做这套动作,充分伸展竖脊肌,缓解腰部压力。
平背:隐藏的腰痛“元凶”
与正常的腰椎曲度相比,平背的特征在于腰椎前凸的角度明显变小。除了遗传因素外,髋屈肌无力以及大腿后肌过短,也是导致平背的重要原因。这两种情况都会对骨盆的位置产生影响,使其向后倾斜。
在众多临床病例中,平背常常伴随着严重的下背疼痛症状。这背后的根源,与椎间盘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椎间盘在人体中起着帮助运动和吸收震动的重要作用,其结构对施加在其上的压力和剪力极为敏感。当腰椎前凸角度变小,骨盆后倾时,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分布会发生改变,长期处于异常的压力环境下,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损伤,进而引发下背疼痛。
了解这些不良姿势对腰部的危害后,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日常姿势,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腰痛,选择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才能更好地呵护我们的腰部健康,远离腰痛的困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