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新纪元,用有趣故事解读餐饮与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导读
咱们中国人对豆腐都不陌生,豆腐起源于西汉时期,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味食材。
麻婆豆腐,红烧豆腐,家常豆腐等等做法,都深受人们喜爱,不管贫富,人们都喜欢拿豆腐烧菜,吃的津津有味。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市场上的豆腐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风味,豆香也不再那么浓郁,口感也不再那么纯粹。
这不禁让人疑惑:为啥现在的豆腐没有小时候的豆香味了?店家透露:有4个原因导致现代豆腐与传统豆腐在风味上的显著差异。
一、黄豆品种不一样了
过去制作豆腐所用的黄豆多为本地传统品种,生长期长,豆粒饱满,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因而磨出的豆浆香气浓郁。
这些传统品种如"八月黄"、"小粒黄"等,虽然产量不高,但豆香味十足,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天打黄豆的场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了提高产量和抗病性,市场上逐渐推广了各种改良黄豆品种,甚至是有机大豆充斥着整个黄豆市场。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超过80%的黄豆为高产改良品种,传统豆种占比不足5%,这是导致豆腐豆香变淡的首要原因。
二、豆腐的做法不一样了
传统豆腐制作工艺中,石磨磨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石磨转速慢,摩擦生热少,能最大程度保留黄豆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
石磨的碾磨过程温和均匀,使得蛋白质分子结构保持完整,这是形成浓郁豆香的关键,而现代豆腐生产普遍采用机器来磨豆浆,虽然效率大大提高,但高速旋转产生的高温会破坏部分蛋白质和芳香物质,导致风味流失。
三、豆子放的少了
为了提高豆腐的利润,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生产者为降低成本,减少了原料黄豆的使用量。
而在传统豆腐制作中,豆水比例通常为1:8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含量和浓郁口感,如今一些厂家为了增加产量,将豆水比例调整为1:12甚至更高,导致豆腐中大豆固形物含量大幅下降。
菜市场摆摊卖豆腐的店家透露:"现在竞争激烈,价格上不去,只能在原料上想办法,少放豆子是最直接的成本控制方法。"
四、添加剂放的越来越多
现代食品工业中,添加剂的使用已成为普遍现象,豆腐生产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利润,降低成本,改善外观、延长保质期,各种添加剂被大量使用。
比如在煮豆浆时会加入消泡剂,从而减少煮浆时的泡沫,为了豆腐快速凝固,会使用凝固剂,为了延长保质期,会使用防腐剂,为了增加豆腐的口感会使用增稠剂等等。
这些添加剂虽然各自有着"改善工艺"的理由,但无疑会掩盖或改变豆腐原有的自然风味,相比之下,传统豆腐更加天然美味。
豆腐风味的变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效率与产量面前,传统风味往往成为被牺牲的对象,小时候的那种温暖人心的豆香味,或许再也找不到了。
最后麻烦大家点个赞支持一下,非常感谢!
如果你爱看美食,爱看餐饮故事,欢迎关注我们
与君共勉
尝遍中国美食
游遍千山万水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当成了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