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崇山峻岭之间,一座古老的道观静静矗立。一位白发苍苍的道士正在整理一册泛黄的古籍。
这位道士名叫清虚子,乃是这青云观的住持。
他手中的古籍记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
原来在凡尘俗世中,竟有不少仙人转世,只是他们自己都浑然不知。
这些仙人因何转世?又该如何认出他们?
一日,一位面带疲惫的年轻游客登上山来。他看起来心事重重,向清虚子道长深深一揖:
"道长,我这些年总觉得自己与常人不同,经常做一些奇怪的梦,
梦见自己在云端漫步,或是在深山修行。我去过很多寺庙道观,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清虚子放下手中的拂尘,抚须微笑:"坐下说话。"他起身走到内室,取出一把年代久远的紫砂壶,
亲手为年轻人斟了一杯清茶。茶香袅袅升起,年轻人神色稍霁。
清虚子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目光如炬:
"你可知道,人之所以感到迷茫,往往是因为不知来处。
古籍有载,仙人转世之人,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标记。"
年轻人闻言一震:"什么标记?"
清虚子从案头取过那卷古籍,轻轻展开。纸张已经泛黄,边角也有些破损,但其上古朴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他指着其中一页说道:"这上面记载,仙人转世之人,往往具有五种特殊的标记。
第一种便是'天痕',生有特殊的胎记,形如云纹或星象。"
年轻人卷起袖子,露出手臂内侧一道淡淡的云状胎记:"道长,像这样的吗?"
清虚子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凑近仔细观察那道胎记,果见其形如祥云,隐约间还泛着一丝淡淡的光晕。
"不错,这确实是'天痕'的特征。第二种标记是'异梦',经常梦到前世景象,梦境清晰如在目前。"
年轻人坐直了身子,神色越发激动:"我自小就常做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在一座仙山中修行,
四周云雾缭绕,还有许多道友一同参研丹道。每次醒来,那些场景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清虚子屈指敲击着案几,发出轻轻的叩击声:"梦境如此清新,确实不同寻常。告诉我,这些年可还有其他异常之处?"
年轻人思索片刻:"我总能预感到一些事情。去年我老家要发大水,我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做噩梦,
心神不宁,提醒家家户户准备防汛。村里人都说我疑神疑鬼,可后来真的发了大水,
幸好大家提前做了准备..."
"这是第三种标记,'灵感'。"清虚子说道,"对天地变化格外敏锐,能预知风雨,感应灾祸。古籍上说,此乃仙家遗留的天机感应。"
年轻人听到这里,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不光如此,我从小就对修行之事特别感兴趣。
村里的孩子都爱玩泥巴、捉迷藏,我却喜欢一个人坐在祠堂里看族里收藏的道经。
虽然认不全字,可就是觉得特别亲切,好像本该如此..."
清虚子点头道:"这便是第四种标记,'慧根'。天生对修行之事感兴趣,
读书参禅都特别快,仿佛与生俱来就懂。"说着,他从案头取出一本《黄庭经》,随手翻开一页:"你且看看这段文字。"
年轻人接过经书,只看了一眼,便朗声诵读起来:"'上有魂灵下关元,性命之门出入津'..."
不等清虚子提醒,他便开始讲解:"这段说的是人体上下关窍..."
清虚子抬手制止了他:"且慢。这《黄庭经》向来艰深难懂,
你却能如此流畅地诵读解释,可见确实有'慧根'在身。"
清虚子正要说下去,忽然神色一变。他缓缓起身,来到年轻人身前,
仔细端详着他的面容。那种眼神,仿佛要看透什么。
年轻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得不知所措。难道自己身上的这些标记还不够吗?
四种标记都对得上,为何道长神色会突然如此凝重?
他心里突然涌起一个更深的疑问:这些转世仙人究竟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此时,一阵诡异的山风突然呼啸而至,掀动了古籍的书页。
道观内烛火忽明忽暗,香炉中的香烟也开始不寻常地盘旋飞舞。
他分明看到清虚子的双眼中闪过一丝金光,竟与自己梦中所见的仙山上的道友一模一样。
那一刻,年轻人的心跳几乎停止。难道清虚子也是...?
为何那本古籍中的文字会在风中若隐若现?
这最后的第五种标记,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天机?
一个仙家之人,为何要舍弃逍遥日子,转世到这红尘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