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72年冬天,浙江军营里,十六岁的方强正笨拙地接着一根电线。
"小方,火线零线又接反了!"老李摇头叹气。
"对不起师傅,我再试一次。"方强红着脸,重新拿起钳子。
小学没读完的他,只能靠一遍遍地练习记住每根线的位置。
夜深人静时,宿舍里总有一盏灯亮着,那是方强在背弱电知识。
"你说我能在部队干出点名堂吗?"方强问老李。
老李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笨鸟先飞,只要肯努力,没什么干不成的。"
01
一九七二年的夏天,浙江小山村里,十六岁的方强坐在土坯房前的石阶上,望着远处的青山发呆。村里的喇叭正在播放"参军报国光荣"的广播,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强子,吃饭了!"母亲的呼唤将方强的思绪拉回现实。
方强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起身。他的目光仍然停留在远方,那里有他未曾踏足的世界,有他向往的军营。
"又在想什么呢?"母亲走到他身边,手里端着一碗稀饭。
"妈,我想去当兵。"方强抬头,目光坚定。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你才十六岁,人家要满十八岁才收。再说了,你连小学都没读完,识几个字啊?"
方强低下头。因为家里穷,他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跟着父亲在田里干活。这些年,村里的孩子陆续走出了大山,有的去读书,有的去当兵,只有他还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我可以谎报年龄,"方强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个子高,说自己十八了,没人会怀疑。至于文化,我记得新兵连有文化课,到时候我可以努力学。"
母亲看着儿子倔强的脸,知道他心意已决。她心疼地摸了摸儿子的脸:"你爸妈没本事,让你从小吃了苦。想去就去吧,或许部队能给你一条更好的出路。"
就这样,方强在征兵表上写下了"十八岁",并顺利通过了体检。当他穿上崭新的军装,背起行囊踏上军营之路时,内心既兴奋又忐忑。
"方强!"报到第一天,班长点到他的名字。
"到!"方强大声回应,挺直了腰板。
"小学几年级?"班长翻看着他的档案。
"四年级。"方强有些紧张,生怕因为文化程度低被刷下来。
班长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问道:"识字吗?会算术吗?"
"会一些,加减乘除没问题。"方强急忙回答。
班长点点头:"行,先去把被子叠好,下午开始军训。"
方强松了一口气,急忙跑去整理内务。
新兵连的生活比方强想象的要艰苦得多。每天五点起床,六点集合,然后是紧张的军事训练。晚上还有文化课,教官讲的很多内容方强都听不懂,只能硬着头皮记笔记,晚上偷偷点着蜡烛复习。
一个月后,新兵们开始分配专业。方强因为文化程度低,被分到了工程连,成为一名弱电安装工。这个岗位主要负责部队各类建筑的电路安装和维护,技术含量不高,但要求细心和耐心。
"方强,你跟着老李学,他是我们连的老师傅了。"连长把方强介绍给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军人。
老李上下打量了方强一番:"小伙子,认字吗?"
"认一些。"方强老实回答。
"那就行,"老李点点头,"弱电工主要靠手艺,文化可以慢慢补。只要你肯学,我一定把本事都教给你。"
从那天起,方强开始了他的弱电工生涯。老李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教方强如何识别各种电线、开关和插座,如何安装配电箱,如何测试线路是否正常。
刚开始,方强总是笨手笨脚的。有一次,他在安装插座时,不小心将火线和零线接反了,结果差点引起短路。老李及时发现并纠正了错误,还耐心地给他讲解了原理。
"方强,你文化底子薄,就得多动手、多思考。咱们这行,不能靠蛮力,得靠细心和耐心。"老李语重心长地说。
方强点点头,将这句话牢记在心。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休息时间,他也拿着电工手册默默研读,虽然很多专业术语看不懂,但他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啃,遇到不懂的就请教老李或其他战友。
一年过去了,方强从一个对电路一窍不通的新兵,成长为能独立完成简单安装任务的兵。他的勤奋和进步得到了连长和老李的认可,被评为了"训练积极分子"。
一九七四年春天,连队接到了一项新任务:为新建的军营安装弱电系统。这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需要掌握最新的安装方法。
"方强,我决定派你去地方发电厂学习三个月。"王指导员找到方强说道。
方强惊讶地抬起头:"我?为什么是我?我文化低,学不会新东西的。"
王指导员拍了拍他的肩膀:"正因为你文化低,所以更需要学习。这两年我看着你,虽然底子薄,但你肯下苦功夫,这比什么都重要。去学吧,别辜负组织的期望。"
就这样,方强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省城的发电厂。这是他第一次离开部队,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城市,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而陌生。
发电厂的技术员们都是专业人才,讲课时用的专业术语方强大多听不懂。第一周,他几乎是一脸懵地度过的,晚上回到宿舍,他把笔记本铺开,对着电工手册一个字一个字地查,直到深夜。
"小方,你这样不行啊,"同去学习的战友老张看不下去了,"你得先把基础知识补起来,不然听他们讲课等于听天书。"
老张是高中毕业后入伍的,文化水平比方强高多了。他主动提出帮方强补习基础知识,每天晚上抽出两小时,给方强讲解电学基础理论。
在老张的帮助下,方强慢慢跟上了学习进度。他发现,很多以前靠经验和感觉完成的工作,背后都有严谨的理论支持。这让他对弱电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热爱这个职业。
三个月的学习很快结束了。临走前,发电厂的技术员送给方强一本详细的弱电安装手册,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回到部队后,方强立刻将学到的新方法应用到工作中,效率提高了不少,安装质量也更有保障了。
"小方不错啊,出去一趟,回来像变了个人似的。"连长赞赏道。
方强腼腆地笑了笑:"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方强在连队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新来的兵都被安排跟着他学习,他也像当年的老李一样,耐心地教导这些年轻人。
一九七六年,部队转战到浙江的山区,准备修建一座新的军事设施。这次的工程难度更大,因为山区条件艰苦,电力供应不稳定,对弱电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方强,这次我打算派你去地方开关厂学习四个月,掌握最新的开关设备安装技术。"王指导员再次找到方强。
这一次,方强没有推辞,而是感激地接受了这个机会:"谢谢指导员信任,我一定不负重望。"
与两年前相比,方强这次学习更加游刃有余。他不仅掌握了新设备的安装方法,还主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甚至自己设计了几种适合山区特殊环境的安装方案。
四个月后,方强满载而归。他带回了最新的技术资料,还有自己设计的安装方案。连队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山区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时光飞逝,转眼间方强已经在部队服役五年了。这五年来,他从一个几乎不识字的乡村少年,成长为连队的技术骨干。虽然文化水平仍然是他的短板,但在专业技能上,他已经无人能出其右。
方强教过的徒弟有的成了班长,有的甚至提干当了干部。每次看到这些曾经的徒弟穿上崭新的军官制服,方强心里虽然为他们高兴,但也不免有些失落。毕竟,他入伍五年了,仍然只是一名普通战士。
"方强,别想太多,"老李看出了他的心思,"咱们当兵的,就是要服从组织安排。你在技术上的成就,比当个干部更重要。"
方强点点头,将这份失落深深埋在心底。他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
一九七七年,部队又接到了一项新任务:为一座新建的军用机场安装弱电系统。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工程,技术要求也最高。
"这次任务,我决定由方强担任技术组长,负责整体规划和质量控制。"连长在动员会上宣布。
方强站起来敬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从那天起,方强几乎吃住都在工地上。他带领技术组反复研究图纸,优化安装方案,亲自检查每一个关键节点。遇到技术难题,他总是第一个去攻克;发现安装问题,他也是第一个去整改。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机场弱电系统终于安装完成,并通过了严格的验收。上级领导专门来视察,对工程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么复杂的系统,安装得这么完美,真是不容易啊!"一位首长握着方强的手说道,"你叫什么名字?是技术干部吧?"
"报告首长,我叫方强,是一名普通战士。"方强挺直腰板回答。
首长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又看向一旁的连长:"这么出色的技术人才,怎么还是个战士?"
连长解释道:"他文化水平低,只有小学四年级,按规定不能提干。但在技术上,他确实是我们连队的骨干。"
首长点点头,似乎若有所思。
02
机场弱电系统验收的事情过去了,但方强的心里却泛起了涟漪。首长的那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他平静的心湖。"这么出色的技术人才,怎么还是个战士?"是啊,他入伍五年了,教出的徒弟有的已经当上了干部,而他却仍然是个普通战士。
晚上回到宿舍,方强翻出了自己这些年积累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他的成长历程。有些字写得歪歪扭扭,有些地方还有涂改的痕迹,这是他文化水平低的明证。
"小方,别想太多。"老李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技术上的成就,连队上下有目共睹。"
方强苦笑了一下:"老李,我不是想当官,只是觉得有些无奈。明明我也很努力,但就因为文化水平低,永远只能是个普通战士。"
老李沉默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递给方强一支:"我理解你的心情。不过话说回来,提干不提干的,不还是为部队干活吗?别太在意那些虚名。"
方强点点头,接过烟,深深吸了一口。烟雾在昏暗的灯光下缭绕,就像他此刻复杂的心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强依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他将机场弱电系统安装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整理成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装指南,成为连队的培训教材。
一九七八年,方强已经入伍六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兵"。这一年,连队迎来了一批新兵,其中有一个叫小刘的年轻人,被分配到方强手下学习弱电安装。
小刘是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高,学东西也快。方强把自己所有的技术经验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还特意找来专业书籍让他阅读。
"师傅,你看这个电路图,我有个想法。"一天,小刘拿着一张图纸找到方强。
方强仔细看了看,惊讶地发现小刘设计的方案比原方案更加简洁高效:"不错啊,小刘,这个想法很好。你这是从哪学来的?"
小刘笑道:"书上看的,再加上你教我的实践经验,我就想到了这个方法。"
方强点点头,心里既欣慰又有些失落。小刘才来半年,就能举一反三了,而且他有文化基础,未来的发展肯定比自己更有前途。
果然,一年后的技术比武中,小刘获得了连队第一名,被推荐参加师里的比武,最终获得了师级技术能手的称号。不久后,小刘就被提拔为班长,正式走上了干部的道路。
"恭喜啊,小刘!"方强真诚地祝贺道。
小刘有些不好意思:"师傅,这都是你教得好。说实话,我比不上你一半的技术水平。"
方强笑了笑:"各有所长吧。你有文化基础,又肯学习,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的。"
送走小刘后,方强一个人站在操场上,望着远处的群山,心中百感交集。他不是嫉妒小刘,而是在感慨命运的不公。如果他当年能够多读几年书,或许现在的处境会大不相同。
一九七九年春天,方强的父亲因病去世。按照规定,他回老家奔丧,休假一个月。
回到阔别七年的家乡,方强感慨万千。村子还是那个村子,但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变化。电灯代替了煤油灯,水泥路取代了泥巴路,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母亲见到他,又哭又笑:"强子,你爸走得突然,没能等到你回来见最后一面。"
方强紧紧抱住母亲,心中悲痛不已。父亲生前一直盼望着他能在部队有所成就,但七年过去了,他依然只是个普通战士。
"妈,部队对我很好,让我学到了一门技术。"方强安慰母亲,"等我退伍后,可以靠这门技术养活自己,也能照顾您。"
母亲抹干眼泪:"你爸生前总是说,咱们家方强在部队肯定能出息。他虽然走了,但你一定要争气,别辜负了他的期望。"
方强点点头,心中暗下决心:即使不能提干,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不负父亲的期望。
回到部队后,方强更加刻苦钻研技术。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电工理论,虽然进度缓慢,但他从不气馁。他还主动承担了最困难的安装任务,常常加班到深夜。
一九八零年,方强带领技术小组成功地为一座军用设施安装了复杂的弱电系统,成为部队的典型经验。上级专门来人采访他,他的事迹被写进了部队的宣传简报。
"方强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简报上这样写道,"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凭借刻苦钻研和实践积累,掌握了精湛的技术,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看到这样的评价,方强心里既高兴又不是滋味。是啊,他付出了那么多,得到的却只是一句"虽然文化水平不高"的评价。
"方强,别这样,"王指导员看出了他的心思,"部队是讲贡献的地方,你的价值不是靠军衔来衡量的。"
方强勉强笑了笑:"我明白,指导员。我从来没有后悔入伍,只是有时候想得多了。"
王指导员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个好同志,连队离不开你这样的技术骨干。"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一九八一年,方强入伍已经九年。按照当时的规定,他这样的普通战士服役期满,应该退伍回地方。
得知这个消息,方强心情复杂。九年来,他把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部队,部队也给了他一技之长和广阔的舞台。但今后,他将要离开这个熟悉的集体,回到地方重新开始。
"方强,想好退伍后干什么了吗?"老李问道。
方强摇摇头:"还没想好,可能回老家附近找个电工的工作吧。虽然工资不会高,但至少能养活自己和老母亲。"
老李递给他一支烟:"别担心,凭你的技术,到哪都不会饿肚子的。"
方强深深吸了一口烟,望着窗外的操场,那里是他挥洒汗水的地方,是他成长的见证。九年了,他从一个懵懂的乡村少年,成长为部队的技术骨干。他不后悔这九年的军旅生涯,只是有些不舍。
退伍前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方强整理自己的物品,发现竟然积累了满满一箱的技术资料和笔记。这是他九年来的心血结晶,比什么都珍贵。
部队为即将退伍的战士们举行了欢送会。连长、指导员和战友们轮流发言,对他们表示感谢和祝福。
"方强同志在部队九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连长说道,"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技术的钻研,成为了我们连队的技术骨干。他安装的弱电系统,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这在全师都是有口皆碑的。"
听着连长的评价,方强心中五味杂陈。他感谢部队的培养,但也有些遗憾自己没能更进一步。
欢送会结束后,方强回到宿舍,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明天,他就要正式退伍了。九年的军旅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相信,部队教给他的坚韧和专注,会让他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下去。
就在这时,王指导员来到了宿舍。
"方强,有空吗?我有事找你。"王指导员的表情看起来有些严肃。
方强放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有空,指导员。"
"跟我来一下办公室。"王指导员转身离开。
方强跟在后面,心里有些忐忑。指导员找他有什么事?难道是退伍手续出了问题?
来到指导员办公室,方强发现连长也在,两人似乎正在讨论什么。
"方强来了,"王指导员示意方强坐下,"我们正在谈你的事。"
方强更加紧张了:"我的事?我明天就要退伍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连长和指导员对视一眼,然后连长开口道:"方强,我们今天叫你来,是有个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方强心里一跳:"什么事?"
王指导员递给方强一份文件:"你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