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类大鼠尾吊失重模型实验箱是一种适用于航天医学领域对大鼠进行固定并开展失重、药等方面研究的实验用大鼠模拟失重装置。啮齿类大鼠尾吊失重模型实验箱适用航天医学研究经常需要的动物模型,观察地面模拟失重情况下动物的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适应性变化的装置。
一、核心应用领域
心血管系统研究
通过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状态,观察心脏功能变化(如心肌收缩能力下降、血流动力学异常等),评估微重力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
骨骼肌肉系统研究
模拟失重导致肌肉萎缩、骨密度降低等效应,为开发对抗航天员骨质流失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神经系统研究
分析微重力环境下认知功能、神经传导的变化,揭示失重对空间定向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药品代谢与药效评估
测试药在失重环境下的代谢速率变化及效果差异,为太空用药的方案提供依据。
二、实验箱结构与技术参数
主体结构
悬挂箱:透明亚克力材质【尺寸:大鼠:350X300X450mm(长宽高),小鼠:200X200X250mm(长宽高)】(可定制)
),便于观察动物行为。
支撑框架:铝合金圆弧框架,搭配直径6mm不锈钢导杆,高度调节范围200mm,确保稳定性。
附属配件:360°旋转悬挂钩、食盘、饮水瓶、黑色亚克力接粪盒(便于清理)。
可选配置
层架、视频监控系统等,满足复杂实验需求。
三、典型实验案例
心肌功能研究
实验发现尾部悬吊可导致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收缩功能下降,为航天员心脏保护方案提供依据。
骨密度动态监测
长期悬吊后,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验证了失重环境下骨代谢失衡的病理机制。
神经行为学分析
通过迷宫实验发现模拟失重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受损,提示微重力可能影响海马区功能。
四、研究意义与发展趋势
该设备填补了地面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空白,推动了对失重生理机制的解析。未来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集成实时生理信号监测、AI行为分析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数据采集效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