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乌克兰管理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前乌军总司令、现任的乌克兰驻英大使扎卢日内将军在发表视频讲话时,明确表示,面对战争时,必须要做出两个决定:在决定为国牺牲的同时,也要决定对敌人展开杀戮。
尽管乌克兰民众现在不愿意上前线,大批青年在逃往国外,乌军的防线现在已经有了结构性崩溃的威胁,但扎卢日内将军这血腥的讲话,还是震惊了国际社会: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乌战的叙事话术,改变的如此决绝,更因为,有可能成为下任乌克兰总统的他,面对的学生,可是代表了乌克兰的未来和希望。
2022年,乌战之初,身为乌军总司令的扎卢日内将军主导基辅保卫战时,高举的是“保卫国家”的大旗;指挥2023年乌军发动秋季大反攻时,扎卢日内将军高举的大旗,已变成以捍卫欧洲民主为目的之“文明防线”大旗。到如今天,竟然直白诉诸为"杀人求生"的暗黑森林法则。
这种话语降维背后,是前线战事的双重挤压:俄军凭借兵力及火力优势,持续小规模全线攻击,日拱一卒之际,不仅在持久消耗乌军的战争潜力,更在摧毁前线乌军将士必胜的信心,从而让乌军不仅面临了地理防线结构性崩溃的威胁,更让乌军的心理防线面临了彻底崩塌的威胁,以至于就连美国这位乌战操盘手,都开始了坚决从乌战脱身的布局。面对困局,可供基辅选择的战略,极其有限。所以,扎卢日内的"血色演讲",应当有三个主要目的:
第一个,通过认知战,将近百万的青年人转化为对生命无感的杀手,弥补乌军兵力的不足;第二个,制造战场"失控预期",逼迫欧洲向基辅提供紧急军援,4月13日,为了让乌军摆脱防御态势,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计划向基辅提供“金牛座”远程巡航导弹的表态,其实就是这种策略的阶段性成果;第三个,在国际法律层面,构建乌军已进入"终极防卫"状态的话语体系,为乌军今后的非对称、非常规作战手段预留空间。
然而,扎卢日内这种“血腥演讲”策略,应当是在刀尖上起舞:俄乌两国民众本是血浓于水斯拉夫兄弟的事实,很容易让基辅受到激进政策的反噬:现在,年龄偏大的前线乌军士兵,只是大批地开小差,但若是大批思想灵动的年轻人被逼到前线,他们对敌我态势的战场感知、对前后方、国内外差别的具象化理解,都会让他们对乌战本质的理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很可能让他们把枪口调转方向。
毕竟,乌军开始征召小青年自愿上战场已经两月有余,但却只有500人做出了响应。若是大批小青年被迫上了战场,生死就在一瞬间,一切看淡的年轻人,反而更有时间去思考: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并因之产生那个困扰斯拉夫民族数百年的哲学经典问题:怎么办?
所以,当基辅课堂黑板映出弹道轨迹,当敖德萨毕业证书沾染血火气息,只能是说,乌克兰民族,正在用自我撕裂对抗被强加的国际秩序。于是,这场演讲掀起的风暴,终将超越战略分析的范畴,成为人类战争史上又一则冰冷的寓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