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廊坊,有家长在家长群里吐槽“孩子们上学在校门口淋雨,学校不到规定时间不开校门,教师的子女除外”。
“谁家的孩子不是心头肉,凭什么教师的孩子就能早进校门,我们的孩子就得在外面淋雨,这不是搞特权是什么”?
这一言论,立马在家长群里炸了锅。
到底是咋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4月9日清晨,河北廊坊市第十五小学校门口,自行车、汽车、电动车堵成了一锅粥。
只见紧闭的校门口外,围着一群焦急等待的学生,旁边是送孩子的家长们,时不时地看着手表,一脸愁容。
其中,一位学生家长抱怨道,“这就是这个学校每天早晨的常态,学校规定7点40开门,早一分钟都不开门,不管阴天还是下雨,就算是下刀子,也得到点才开门”。
然而,在孩子们等待的时候,偶尔会看到,有老师领着自己的孩子,刷卡或跟门卫打声招呼,就那么……进去了。
果然,这一幕这就像根刺一样,扎进了每位家长的心里。
所以才有了开头的质问和愤慨,面对来势汹汹的质疑,学校方面也作出了回应:“我们学校大,学生也多,差不多得有2000多人,之所以7点40开门,是为了统一管理,如果提前放孩子们进来,老师还没到岗,孩子们乱跑,会有安全隐患的。”
至于为什么老师的孩子会提前进校,校方也解释到,老师们会提前进学校备课准备上课的事宜,他们的孩子也就跟着提前进来了,难不成老师自己进来把他们的孩子扔在校门口吗?
听上去,校方的回应确实也站得住脚。
一些网友觉得学校做的没错,表示“前些年因为一些学生在课前提前进入学校里,然后包括玩耍造成意外和打架斗殴造成的伤害,都是学校担责,以至于后来各地学校形成了不成文规定,不到时间不允许进校门”。
不过,有的网友也表示,每天校门口乌泱泱的一片,车来车往的,还有低年级的小学生,万一磕了,碰了的,难道就安全了吗?校方这么做只不过是将校内的风险转移到了校外而已。
网友们争论不休,看完这一报道,相信每一位家长都能感同身受。
是啊,每天一大早,给孩子做好早餐,孩子吃完,就得火急火燎地往学校赶,生怕晚一点,孩子不仅要迟到,而且家长上班可能也会耽误。这就是,大多数家长早早把孩子送去学校的原因。
然而,学校的规章制度却是,不到点不让孩子进校门,以至于校门口挤着一大群学生,有家长真是想不明白,让孩子提前进校门究竟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不得不说,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特别是农村,冬天太冷,值日生就从家里带上几个玉米骨啊,早早地来到教室生火,好让老师和同学上课的时候暖和一点,那会,也没听说过哪个学校卡点进校啊!
反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学校的安保措施也很完善,每个学校也有保安的看守,学生们却要到点才能进学校,到底是谁这么规定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再说,平时天气好也就算了,突遭雷雨天,孩子们就得在校门口淋雨,学校对此却视而不见,也不会提前打开校门,难不成规矩是死的,人也是死的?
我认为,“卡点进校”,可能是最省事,最好管理的方式。但是,最省事的也不见得是最好的。
希望,有些学校能够多倾听一下家长的心声,是不是能稍微灵活的变通一下,遇见极端天气,能不能调整一下开门时间?能不能分批引导学生入校?校门口能不能联系交警引导疏通一下?
方法总比困难多,别让冰冷的校门,寒了学生和家长的心。
大家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