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供图
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孙珍研究员牵头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梦想’号将进军莫霍面钻探”(The Moho is in reach of ocean drilling with the“Meng Xiang”)的评论文章,回应国际学者的关切,进一步阐明了“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科学愿景。
莫霍面既是检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键,也是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发起的初心。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人类钻入地球的深度还不到平均洋壳厚度的三分之一。“梦想”号为了实现人类钻穿莫霍面的梦想而生,其强大的动力定位系统使其具备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执行作业的能力,能够采用四种钻探模式进行作业,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
文章指出,莫霍面钻探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定力,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给予充分的试验时间以确保技术成熟。对于任何选定的理想地点,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钻入、反复考察,可能要耗时数年,以最终挺进莫霍面。钻取到的岩心样品将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有望在板块动力学、深部生物圈、地幔物质循环等领域取得范式突破。
文章强调,“梦想”号不仅能够承接“决心”号的科学使命,还具备解决更多更具挑战性科学问题的能力。“梦想”号将持续秉持“莫霍使命”的精神,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向全球科学家开放样品共享,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据悉,2024年10月,随着服役了近40年的“决心”号大洋钻探船正式退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暂停运行其持续57年的大洋钻探计划,新的钻探计划何时开启尚未可知。国际顶流刊物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大讨论,尤其是去年12月6日,在《Nature Geoscience》“焦点”板块上同期发表了以“国际大洋钻探的未来(The future of ocean drilling)”为主题的五篇观点类文章。文中,多位国际权威学者国际大洋钻探所取得的卓越科学成就,谈到了对青年学者培养的重要支撑,同时对后“决心”号时代的科研前景表达了深切忧虑。《科学》杂志记者Dennis Normile在参观“梦想”号后,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梦想号科学钻探船承接全球使命”的报导,引发学术界关注。此次在《Nature Geoscience》期刊发表的文章,将进一步坚定国际学者对未来国际大洋钻探发展前景和完成“莫霍使命”的信心。
信息来源:人社部官网。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