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心理本质是记忆障碍,个体就像是活在“平行世界”。
创伤后应激心理是一种深刻的心理反应,它不仅改变了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和记忆。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来看,创伤经历会在个体的心理世界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些印记无法被完全删除,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于记忆中,形成了一种记忆障碍。
这种障碍让个体对于世界的认知变得扭曲,他们看到的世界不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被内隐记忆修改过的“平行世界”。这种状态不仅让个体感到困惑和孤立,也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真实连接。站在经历过创伤的个体视角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理解到的似乎跟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
创伤后的记忆障碍
创伤后应激心理的核心问题在于记忆的处理方式。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当个体经历创伤时,潜意识会将这些痛苦的记忆压抑到意识之外,以保护自我免受进一步的伤害。然而,这种压抑并非真正的“忘却”,而是将记忆隐藏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所谓的“创伤记忆”。这些记忆虽然不再出现在意识层面,但它们并未消失,而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情绪和认知。
创伤记忆的特点是整体迁移,就是说个体将当时遭受创伤的那段时期的环境迁移到当下,从而形成一个“平行时空”的感觉。比如个体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当时的气候、空气湿度、感受、想法和体验整体迁移到当下的时空。这是一个比喻,重点在于要理解这种迁移的过程。
比如昨天的温度、湿度跟今天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将昨天的温度和湿度迁移到今天就会形成一个好像平行世界的东西。周围的条件都已经改变了,但是你仍然重复着这一句话:“我明明记得今天会很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