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我半夜看瓜,逮住一个女人偷瓜,她说:没钱,要不把我扣这?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月光如水,瓜田边的风轻轻摇动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我蹲在瓜棚里,手持竹竿,眼睛紧盯着那片在月光下泛着白光的瓜地。突然,一个纤细的身影悄悄潜入我的视野,弯腰摸索着什么。

“别动!”我猛地跳起来,一把抓住那只正要切瓜的手。

对方惊慌地抬头,是一张陌生的女人脸庞。她咬了咬嘴唇,镇定下来:“大哥,我饿了,没钱买瓜。要不……要不把我扣?”

01

1985年的夏天格外炎热。河南这片土地上,知了叫得震天响,仿佛要把所有的水分都蒸发殆尽。我叫李国强,今年二十五岁,是石桥村里为数不多的退伍军人。去年从部队回来后,我承包了村东头的一块地,种满了西瓜。



今年运气不错,老天给了足够的阳光和雨水,瓜地里结出了又大又甜的西瓜。眼看着瓜就要成熟了,我心里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这一季的收成应该不错;担忧的是,这么好的瓜,难免会招来偷瓜的人。

村里人都知道,这片瓜地就是我李国强的命根子。爹娘年纪大了,不能再干重活,家里还有个妹妹正在上高中,学费和生活费都不是小数目。我从部队回来后,就想着要靠这片瓜地改变家里的条件。

“国强,瓜地里的瓜可得看好了,这两天村里丢了不少东西。”村支书老张路过我家门口时提醒道。

我点点头:“放心吧,张叔,我打算晚上就睡在瓜棚里看着。”

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终于消失在远处的山峦之后。我简单收拾了一下,带着一床草席、一个手电筒和一壶凉白开,来到了瓜地。瓜棚是我春天时搭的,虽然简陋,但遮阴挡雨还是足够的。

躺在草席上,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明天一早,我就要开始收瓜了,第一批最好的西瓜将被送往县城的供销社。这是我和供销社签订的第一份合同,要是做好了,以后就有了稳定的销路。

不知不觉,我睡着了。梦里,我看见满车的西瓜被运往城里,换回来的钱让家里盖起了新房子,妹妹也考上了大学……

半夜时分,一阵轻微的响动惊醒了我。我一个激灵坐起来,屏住呼吸仔细聆听。月光下,瓜地里似乎有什么动静。我悄悄拿起放在一旁的竹竿,轻手轻脚地走出瓜棚。

借着明亮的月光,我看到一个纤细的身影正在瓜地里徘徊。那人背对着我,蹲下身子,似乎在寻找成熟的西瓜。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悄悄地靠近那个身影。

当我距离那人只有几步远时,只见他——不,是她——从腰间掏出一把小刀,正要切开一个西瓜。

“别动!”我猛地冲上去,一把抓住她持刀的手腕。

那人被我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转身想逃,但被我牢牢抓住。她挣扎了几下,见挣脱不开,便停止了反抗。

月光下,我终于看清了她的样子。她大概二十出头,面容清秀但有些憔悴,身材瘦弱,穿着朴素的蓝色上衣和黑色裤子。她的眼睛大而明亮,此刻正惊恐地望着我。

“你是谁?为什么偷我的瓜?”我严厉地问道,心里的火气不小。这些瓜可是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个都凝结着我的汗水。

女子先是紧张地咬着嘴唇,随后似乎镇定下来,直视着我的眼睛说:“我饿了,身上又没钱买瓜。”

我皱着眉头打量她。虽然她穿着朴素,但衣服很干净,不像是流浪的人。而且她的口音不是本地的,听起来像是城里人。

“你是哪里人?怎么会到这里来?”我松开她的手腕,但仍然警惕地盯着她。

女子揉了揉被我捏疼的手腕,有些尴尬地低下头:“我是……我是邻村的知青。今天路过这里,看到瓜田里的瓜这么大,又渴又饿,就……”

她的解释听起来有些牵强,但我也无法确定她是否在撒谎。毕竟这几年知青返城的政策刚刚开始实施,有些人还留在农村,这并不奇怪。

“没钱,要不把我扣这?”女子突然抬头,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眼神中带着几分无奈和几分挑逗。

我愣了一下,随即脸上发烫。虽然从军几年,见过不少世面,但面对一个漂亮女子的这种话,我还是有些手足无措。

“你胡说什么!”我有些恼怒地说道,但心中的怒气已经减轻了不少。

女子看我的反应,笑了:“我开玩笑的,大哥别生气。我确实饿了,如果你愿意给我一个瓜解解渴,我以后一定还你钱。”

我看着她确实一副饥饿的样子,内心的严厉软化了几分。军营里的生活教会了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何况对方是个弱女子。

“行吧,我给你一个瓜,但你得在这里吃完,不能带走。”我说道,弯腰从附近挑了一个成熟的西瓜,用小刀切开。

“谢谢大哥!”女子接过西瓜,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汁水顺着她的嘴角流下来。她狼吞虎咽地吃着,像是真的饿坏了。



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月光下,她的侧脸显得格外清秀,尽管有些憔悴,但掩盖不住那种与乡村女子不同的气质。

“你叫什么名字?”我忍不住问道。

女子擦了擦嘴角的西瓜汁:“我叫周秀兰。大哥呢?”

“李国强。”我简短地回答。

“李大哥是这片瓜田的主人吧?瓜种得真好,又大又甜。”周秀兰称赞道。

我点点头,心里有些得意:“嗯,这是我从部队回来后承包的地,种了整整一个春天。”

“你是军人啊?难怪这么威武。”周秀兰笑着说,眼睛弯成了月牙。

不知怎的,我竟被她这一笑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为了掩饰尴尬,我故作严肃地说:“下次饿了就去村里买瓜,不要再偷了。这次是看你一个女孩子,要换做别人,我可不会这么客气。”

周秀兰认真地点点头:“我知道了,李大哥。谢谢你的瓜,真的很甜。”

吃完西瓜,周秀兰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李大哥,谢谢你的西瓜,改天我一定登门答谢。”

“不用了,你知青点在哪个村?要不我送你回去吧,这么晚了,一个女孩子不安全。”我主动提议道。虽然她偷了我的瓜,但我毕竟是个军人,保护女同胞是应该的。

周秀兰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就在附近,我自己回去就行。李大哥你忙你的。”

说完,她转身离开,很快消失在夜色中。我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心中莫名有些失落。收拾好切瓜的残渣,我回到瓜棚,但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躺在草席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周秀兰那张清秀的脸庞和她那句半开玩笑的话:“没钱,要不把我扣这?”这个女孩到底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瓜田里?她真的是邻村的知青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在瓜棚里辗转反侧,直到天色微亮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02

第二天一早,我被刺眼的阳光晒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昨晚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重现。那个叫周秀兰的女孩,那句奇怪的话,还有她狼吞虎咽吃西瓜的样子。

“国强,发什么呆呢?卫星都飞到天上去了!”村长的儿子老刘骑着自行车从瓜田边的小路上经过,冲我喊道。

我回过神来,挥手向他打招呼:“刘子,这么早去哪啊?”

“去县城送信。对了,你那瓜什么时候收?我托人问了,县城供销社说要的。”老刘停下车,擦了擦额头的汗。

“明后天就收,你要不要来帮忙?分你几个最甜的。”我笑着说。

老刘拍了拍胸脯:“那必须的!我这两天忙完就来。”说完,他骑着车扬长而去,留下一路尘土。

我开始在瓜田里忙活起来,检查哪些瓜已经成熟,可以开始收了。干活的时候,我忍不住四处张望,心想那个周秀兰会不会真的来感谢我。虽然我嘴上说不用,但心里还是有些期待。



忙了一上午,我收集了一筐最成熟的西瓜,准备下午送到村口的集市上卖。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我鬼使神差地向母亲打听附近有没有新来的知青。

“知青?现在哪还有什么知青啊,都返城了。”母亲一边添饭一边说,“怎么突然问这个?”

“没什么,就是听人说起。”我含糊地回答,心里却更加疑惑了。如果周围村子里都没有新来的知青,那周秀兰到底是谁?

饭后,我驾着家里的手扶拖拉机,载着新鲜的西瓜去了村口的集市。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找了个好位置摆摊,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顾客。

“这瓜怎么卖啊?”一个中年妇女指着我摊上最大的一个瓜问道。

“五毛钱一斤,这个差不多六七斤,三块多。”我回答道。

妇女皱了皱眉:“太贵了,四毛行不行?”

正当我准备还价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大哥的瓜可是村里最甜的,五毛钱一点都不贵。”

我转头一看,竟是昨晚的周秀兰。她今天换了一身淡绿色的衣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比昨晚看起来精神多了。

“你……”我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周秀兰冲我一笑,然后转向那位妇女:“大婶,您要是不信,可以先尝一块。要是不甜,我替您出这钱。”

妇女被她这么一说,倒有些不好意思了:“那行,切一块我尝尝。”

我连忙切了一小块给妇女尝。妇女吃了一口,眼睛一亮:“确实甜!行,就这个吧。”

成交一笔生意后,周秀兰还站在我的摊位旁,似乎没有要走的意思。

“你怎么在这里?”我小声问她。

“来还瓜钱啊。”周秀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递给我,“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自己绣了这个,算是谢谢你昨晚的西瓜。”

我接过手帕,只见上面绣着一个小小的西瓜图案,针脚细密整齐,显然是出自巧手。

“这个……太贵重了。”我有些不好意思,想要还给她。

周秀兰摇摇头:“不贵重,就一点心意。你昨晚要是举报我偷瓜,我可就惨了。”

我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问道:“你到底是谁?真的是知青吗?我打听了,附近村子没有新来的知青。”

周秀兰的脸色变了变,但很快又恢复正常:“李大哥真是细心。我确实不是什么知青,我是……我是从城里来探亲的,住在我姑妈家。”



我半信半疑地看着她:“那你姑妈家在哪个村?”

“就在……”周秀兰正要回答,突然一个村民经过,认出了我。

“国强,这瓜今天卖得不错吧?”那村民打招呼道。

我只好转移注意力和村民寒暄几句。等那人走后,周秀兰已经默默退到一旁,似乎不想被人注意到。

这更加深了我的疑惑。一个正常来探亲的城里人,为什么要如此小心翼翼?为什么深夜会出现在瓜田里偷瓜?为什么对自己的身份遮遮掩掩?

我刚想继续追问,就看见周秀兰的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惧。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我看到两个陌生男子正在集市上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

“我先走了。”周秀兰慌乱地说道,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我拉住她的手腕,“你怕什么?”

周秀兰咬了咬嘴唇:“没什么,我只是想起还有事要做。李大哥,谢谢你的西瓜,我们有缘再见。”

说完,她挣脱我的手,快步离开了集市。我望着她消失的方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03

下午收摊回家后,我始终想着周秀兰的事情。她到底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偏僻的村庄?为什么看到那两个陌生男子就慌张离开?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缠绕在我的心头。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忙着收瓜、送瓜,没有再见到周秀兰。我甚至专门去附近几个村子打听过,但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城里来的姑娘。就在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她的时候,她又出现了。

那是收完瓜的第七天晚上,我照例睡在瓜棚里守瓜。虽然大部分瓜都已经收完了,但还有一小块地的瓜需要再长两天。半夜时分,我被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惊醒。

警觉地坐起身,我拿起竹竿,轻手轻脚地走出瓜棚。月光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瓜田边,似乎在张望什么。

“周秀兰?”我试探地叫道。

那人转过身,果然是她。月光下,她的脸色有些苍白,但看到我后,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李大哥,你还认得我啊。”周秀兰轻声说道。

“你大半夜的又来偷瓜?”我半开玩笑地问道,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这些天来,我总是忍不住想起她,担心她的安全。

周秀兰摇摇头:“不是来偷瓜的,是特意来找你的。”

听到这话,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找我什么事?”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周秀兰低下头,声音变得很小:“我……我无处可去了。”

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周秀兰看起来确实很疲惫,衣服也比上次见面时皱了不少。

“发生什么事了?”我关切地问道。

周秀兰抬起头,眼中含着泪水:“我住的地方被人发现了,我不得不离开。李大哥,我知道这个请求很唐突,但你能帮我找个地方暂住几天吗?”

我思索片刻,脑海中浮现出村里开杂货店的张大娘。她丈夫去世多年,一个人生活,前段时间还抱怨没人帮她看店。

“我认识一个人家,可能愿意收留你。不过,你得老实告诉我,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要躲躲藏藏的?”我严肃地问道。

周秀兰咬了咬嘴唇,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叹了口气:“我确实是从城里来的,但不是来探亲,是……逃出来的。”

“逃出来?犯法了?”我顿时紧张起来。

周秀兰连忙摇头:“不是不是,我没犯法。我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暂时不想回城里。李大哥,我现在不方便说太多,但我保证,我不是坏人,不会给你带来麻烦的。”

我看着她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戒备慢慢放下。不管她有什么秘密,至少她看起来不像是会害人的人。

“好吧,我明天带你去见张大娘。她一个人开杂货店,正缺人帮忙,你可以在她那里住一阵子。不过,你得自己跟她说清楚你的情况,我不能撒谎。”

周秀兰感激地点点头:“谢谢李大哥,我会好好解释的。今晚……”

“今晚你就在瓜棚里凑合一下吧,我回家去。”我说道,把草席让给她。

周秀兰感激地看着我:“李大哥,你真是个好人。”

“别客气,记得把瓜棚的门关好,这里晚上有狗出没。”我叮嘱道,然后转身离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复杂极了。周秀兰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要逃离城市?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危险?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缠绕在我的心头。但有一点我很确定,我想帮助她,不仅仅是因为军人的责任感,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悄悄滋长。

04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周秀兰去了张大娘家。张大娘是村里少有的寡妇,丈夫早年因病去世,留下她一个人开着村里唯一的杂货店。她为人热心,在村里口碑不错。

“张大娘,这是我表妹周秀兰,从城里来的。她想在村里住一段时间,顺便找点事做,我想起您这杂货店正缺人手,就带她来了。”我向张大娘介绍道,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自然。

张大娘上下打量了一番周秀兰:“城里来的丫头?看着挺机灵的。会算账不?”

周秀兰连忙点头:“会的,张大娘。我在城里读过书,算账没问题。”

“那就行。我这店里活不重,就是需要有人帮着看店,我好歇歇腿。你要是愿意帮忙,我管你吃住,每月再给你十块钱。”张大娘开出了条件。

周秀兰感激地点点头:“谢谢张大娘,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就这样,周秀兰在张大娘家安顿下来。我叮嘱她有事就去瓜田找我,然后回去继续忙我的西瓜生意。

接下来的日子,我时常借着送瓜的名义去张大娘的杂货店。每次看到周秀兰在店里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她很快就适应了杂货店的工作,不仅帮张大娘整理货物、招呼顾客,还教她用算盘快速算账,把杂货店打理得井井有条。

“国强,你这瓜今天怎么卖?”张大娘问我,同时递给我一碗凉茶。

“大婶您拿,不用钱。”我笑着说,把一个熟透的西瓜放在柜台上。

张大娘摆摆手:“那不行,做生意要公平。秀兰,你去给国强称称瓜。”

周秀兰走过来,小声对我说:“天天送瓜,张大娘都念叨你了,说你是不是看上她这个老太婆了。”

我脸一红:“胡说什么,我这不是照顾你吗?”

周秀兰抿嘴一笑,眼睛弯成了月牙:“知道了,谢谢李大哥。”

随着接触的增多,我越发觉得周秀兰不简单。她虽然年纪不大,但见识广博,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城里人的灵气。她会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词,读书写字也很流利,这让我既钦佩又有些自卑。

有一天,我送了一车西瓜去县城供销社,回来时顺道去杂货店看周秀兰。刚到店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笑声。我走进去,只见周秀兰正在教张大娘和几个村里的妇女跳一种新式舞蹈。

“这叫广场舞,在城里可流行了。”周秀兰一边示范一边解释,“跳这个对身体好,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

几个妇女学得有模有样,连平时严肃的张大娘也笑逐颜开。看到我进来,周秀兰停下动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李大哥,你回来啦?瓜送完了?”

“嗯,都送完了。”我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个从城里来的姑娘,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了这个小村庄,给村里人带来了新鲜的东西。

晚上,我送周秀兰回张大娘家的路上,忍不住问道:“你以前在城里是做什么的?怎么懂这么多?”

周秀兰的脚步顿了顿,然后轻声说:“我只是在学校里学过一些东西,没什么特别的。”

“是大学吗?”我追问道。

周秀兰似乎不愿多谈,只是含糊地回答:“嗯,差不多吧。”

见她不愿多说,我也不好再追问。但我心里清楚,周秀兰一定有她的故事,只是现在还不愿意告诉我。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已经到了七月下旬。这天,村里举办夏收庆祝活动,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好吃的,聚在村中央的大槐树下。我特意邀请了周秀兰一起参加。

“今天村里可热闹了,你一定要来。”我对在杂货店忙碌的周秀兰说道。

周秀兰有些犹豫:“会不会不太好?我毕竟是外人。”

“有什么不好的,张大娘不也去吗?你跟着她一起就行。”我鼓励她。

最终,周秀兰答应了。晚上,当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出现在大槐树下时,我的心跳漏了一拍。在昏黄的灯光下,她显得格外美丽,与村里的姑娘截然不同。

“李大哥,这里。”周秀兰向我招手,她旁边的张大娘正和其他几个老太太聊得火热。

我走过去,递给她一碗刚出锅的肉丸子:“尝尝,我娘做的,很香。”

周秀兰接过碗,小心地尝了一口,眼睛一亮:“真好吃!谢谢李大哥。”

我们站在一旁,看着村民们载歌载舞,气氛热烈。有人拉起了二胡,悠扬的曲调在夜空中回荡。



“城里的节日是不是比这热闹多了?”我忍不住问道。

周秀兰摇摇头:“不一定。城里的节日虽然热闹,但少了这种烟火气,少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她的话让我心里一暖。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我们或许没有城里人的见识和财富,但我们有的是朴实的感情和不变的真诚。

夜深了,人群渐渐散去。我送周秀兰回张大娘家,月光下,她的侧脸显得格外柔和。

“李大哥,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周秀兰突然开口道。

我好奇地看着她:“什么想法?”

“你种的西瓜这么好,为什么不直接和城里的饭店或者单位签合同呢?这样价格可以谈得更高,不用每次都靠供销社。”周秀兰认真地说道。

我愣住了,从来没想过这种做法:“这……行吗?”

“当然行。你看,现在政策宽松了,允许农民自主经营。我在城里认识一些饭店的人,可以帮你引荐。”周秀兰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真是太聪明了!”我由衷地赞叹道,“要是早点认识你,我的瓜田生意早就兴旺了。”

周秀兰笑了笑,但笑容中似乎带着一丝苦涩:“缘分这种事,谁说得准呢?”

送她到张大娘家门口,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只是笑着道了晚安,转身离开。

05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复杂极了。周秀兰在这个村子里已经住了快一个月,村民们都渐渐接受了她,喜欢上了这个聪明能干的城里姑娘。但我知道,她心里藏着秘密,有时候我会看到她独自一人发呆,眼神中满是忧伤;有时候她会收到一些信件,看完后情绪低落;每当我询问她的过去,她总是转移话题。这一切都让我既好奇又担忧。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周秀兰的。或许是她在月光下偷瓜时的狼狈模样,或许是她在杂货店里招呼顾客时的灵巧身影,又或许是她在村庄夜晚的庆典上,在灯光下对我展露的那个温暖笑容。不管是什么时候,我已经无法否认自己的心意。

但周秀兰对我,似乎只是因为那晚的西瓜而心存感激,除此之外,可能更多的是把我当成一个知心朋友。我不敢表白,害怕破坏现在的关系,也害怕她会因此离开这个村庄,离开我的视线。



这段时间里,周秀兰帮我联系了几家城里的饭店和机关单位的食堂,成功签下了几份西瓜供应合同。价格比卖给供销社要高出不少,这让我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看着家里逐渐改善的生活条件,我心里对周秀兰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平静美好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